婚姻的泥塑保卫战

来源 :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过于随便,有的人今天结完婚明天就离。这让泥塑大师逯彤有些看不懂了。
  
  2007年,台湾尊爵天际大酒店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式婚礼,新娘子头顶喜帕,在“媒婆”的搀扶下羞答答慢慢靠向新郎。她临时决定改办中式婚礼,因为几个月前到酒店定酒宴时,无意中看见了那群站在酒店展柜里的彩色泥塑小人。那是一支壮观的迎亲队伍,八抬大轿抬着新娘,唢呐、云锣一项不少,敲锣打鼓好不热闹,最重要的是,大家脸上那喜气的表情,深深感染了她。
  那是酒店老板委托泥塑大师逯彤创作的《中华婚俗》,包括《婚俗仪仗队》、《拜天地》、《入洞房》、《弥月宴》四个场景,52个泥塑小人,从构思到完成却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原本因为酒店承接婚宴,需要类似题材的陈设,没想到,每天前来参观泥塑的人络绎不绝,很多年轻人也对传统婚俗有了新的认识。
  
  婚姻不是儿戏
  
  《中华婚俗》大部分设计和制作都是在“泥庐”进行的。提起“泥庐”,熟悉行内的人都知道是逯彤的斋号,退休后的他从家里挤出一块空间,继续做退而不休的行当,仍和泥巴打交道。
  “泥庐”身处闹市,经主人一番打扮,却落得清新雅致,门上两片蓝色印染的半片布帘被风不时撩起,半隐中可见到工作室的大概陈设:墙上挂着墨宝,偌大的台案上放置着几尊尚未完工的泥塑人物,旁边还有一台带有摄像头的电脑,除了维护自己的博客,还用电脑与生活在国外的女儿见个面。院落里植物攀藤,似乎连这些花花草草也对藏身在工作室里的泥塑人物生了情。
  初见逯彤,这位年过花甲的老爷子给人的印象是——有范儿,言行举止中无不流露出大师的气质。手艺人三句话不离本行,片刻寒暄后,逯彤的话锋便转到他的泥塑作品中来。逯彤说:“有些现代人对待结婚的态度让我都看不懂了,过去封建社会父母包办的婚姻已经被淘汰,后来到了婚姻自由的时代就强多了,可发展到今天,大家对待婚姻的态度却过于随便,有的人今天结完婚明天就离。”于是,逯彤便有了通过泥塑的方式来提醒现代人对待婚姻态度的想法。他说:“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刻,我的这套作品就是反映清末民初,大户人家迎亲、两位新人在司仪和媒婆的指引下拜天地、洞房中新郎掀盖头一直到二人的结晶诞生并给孩子过满月的几个重要片段,既然如此隆重,可见婚姻不是儿戏。”
  为了使每件作品能够准确表达场景,除了道具的陪衬,人物在表情、服饰方面也要认真考虑,作品中的人不能千人一面,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性别、不同角色的人要有特定设置。在“拜天地”这个场景中,人物虽然不多,但对于司仪和媒婆两个人物塑造上就要动脑筋,如何用静态的人物烘托温馨感人的婚礼高潮是最重要的,往往连人物服饰的纹理也可以传达人物心情。逯彤说小时候看到人家结婚的场景对这件作品有很深的影响,再结合文艺作品中的描述,《中华婚俗》作品的构思就有了。
  
  厚积薄发的力量
  
  每件泥塑作品几乎都是“无中生有”,一个技艺高超的工艺大师要学会“锦上添花”。逯彤说:“艺术要从生活中提炼,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并不明晰,要靠灵感和洞察力去发掘并在艺术中得以体现。”自从《中华婚俗》在台湾展出后,其他地方也有人陆续向逯彤发出制作邀请,而紧凑忙碌的日程安排让他无暇应接。
  泥塑作品从制定素材到人物设置以及场景表现,并非空穴来潮,逯彤说干这行手艺要有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从某个角度说,逯彤也算是“红学”和“金学”中较有建树的研究者,像《红楼梦》、《金瓶梅》几乎被他翻了无数遍,而倒退几十年,《金瓶梅》还被划在禁书类别的时候,为了将艺术表现得更加真实丰厚,逯彤就已经深度挖掘小说人物的精髓了。
  上世纪90年代,逯彤带着他的作品去新加坡参展,当地媒体这样评价:“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经典《金瓶梅》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100多个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认识中国古代的习俗,那你非得来看《金瓶梅》彩塑展览不可!”至今我们从逯彤打开的《金瓶梅彩塑》画册中仍可见这位大师当年下的功夫。
  
  有教无类 让手艺传承
  
  和逯彤一起完成《中华婚俗》的还有两人,一位是泥塑高手陈中方,另一位是逯彤的弟子李和群,他们和逯彤一样,在从事泥塑工艺之前,对美术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天分和执著。
  逯彤师承天津“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鸣,14岁时,有幸成为“泥人张”招收外姓人的第一拨弟子,他希望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他说,只要对泥塑感兴趣的,他便乐于教授。
  逯彤每天除了在工作室琢磨他手中的作品,也很注重养生之道。他说泥塑本身也是个体力活,要有副好身板,每天早上,他都会到天津的水上公园去走上一圈,在那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
  
  对话
  《中华手工》:传统婚俗文化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逯彤:婚礼是人一生最美好的一天,可以将中国传统传承下去。
  
  《中华手工》:在你眼里,传统婚俗最大的特色和价值是什么?
  逯彤:有文化底蕴,有特色,最具中国特质的魅力,且无法被他国抢去的“非遗”精髓。
  
  《中华手工》:你认为我们现代人该如何汲取传统婚俗的养分?
  逯彤:严肃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婚姻。
  
  《中华手工》:如果你有女儿,您会为她操办一场什么样的婚礼?
  逯彤:我会完全尊重她们的意愿,尤其我的一个女儿在法国,她的婚礼如何举行,这个要由他们自己拿主意。
其他文献
小时候喜欢看《故事会》,至今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唐伯虎出一灯谜考祝枝山,灯谜是:“言在青山不见青,二人土上说原因,三人骑在牛背上,草木之中有一人。”每一句猜一个字,祝枝山往椅子上一坐,笑着说  “先送杯茶来!”,唐伯虎一听就知道他已猜中了,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杯香茶。原来谜底的四个字就是:请坐,奉茶!  中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是几千年来生活中的常礼,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也表达亲
灯不仅点亮人们的生活,也点亮各种祈望,一出出悲怨情仇,将历史长河照得五彩斑斓。    点不起的省油灯    相传油灯由黄帝发明。那时人们已学会用火堆和松脂照明,某日黄帝用火烤肉,大火正旺,肉上渗出的油越来越多,滴到柴火上却烧得更旺,黄帝便把油脂装在石碗里点燃,不小心将衣袖的布条落到油碗里,布条不仅没被烧尽,火还越燃越旺,之前的黑烟也少了许多。于是,油灯和灯芯的组合第一次粉墨登场。  隋唐时,骄奢淫
近年來,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的新闻屡见报端,有的甚至引发诉讼,对簿公堂,由此引发的学术道德问题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选取近年发生的典型案例,解读哪些行为属于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揭发和处罚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案例 毕业论文涉嫌抄袭代价 取消硕士学位  李鑫原系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影”)文学系2012级在职艺术硕士研究生。2015年5月27日,李鑫以《论电影剧作中的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二十六    以“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而独树一帜的会泽斑铜,如今又重新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珍宝,它到底有何魅力之处?    滇东北古城会泽素有“钱王之乡”的美誉,源于明代东川府铸钱局开炉铸造的纪念币“嘉靖通宝”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格最大、分量最重的古钱币。如今,矗立在城中钱王广场边上那枚巨大的“嘉靖通宝”钱币,无时不在提醒过往的人们这座高原铜都曾经的辉煌。其中会泽斑铜更是
半个厨艺高手    30年前某一天,从父亲手里接过家族生意的格德·鲍索普驾车来到著名设计师奥托艾舍的工作室。当听说格德是邀请自己做厨房设计,奥托艾舍饶有兴致地问,“你的厨艺一定很好哦?”“不不!刚好能把菜煮熟而已。”听到这样的回答,脾气古怪的设计师丢下一句话,先参加个厨艺比赛再来找我吧。  没多久,奥托艾舍就成了鲍索普厨具重要的一分子。  很多人都有疑问,难道格德先生后来真成了一个厨艺高手?  “
潮流派     从创意到生意,表面上看仅有一字之差,其实却涵盖了创意品牌发展的全过程,HOLY MOLY用五年的时间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2005年,两个从事广告业的好伙伴阿亮和阿梁厌倦了中国广告乃至国内很多时尚品牌几乎无任何幽默、乐趣的传统,在创作灵感爆满却无从释放的情绪下,他们组建了麦拓广告。并且为此创造出赋有生命力的两个品牌:“莲花 包子=莲蓉包”的HOLY MOLY与其幼稚园版本扁
《商君书·农战》里说:“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当然,这个偷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偷懒,而非从农民那里窃夺的意思。不过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却多少适用于下面要讨论的这个案子:“铁路仓库管制案”。仓库随意挪用盗用物资被查处  1830年,美国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南北战争以后,由于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再加上密西西比河以西那一块约占全国领土三分之一的不毛之地的开发,使美国的农业生产急剧增加。从此,美国每年都
Ⅰ. 完形填空   体裁:记叙文 篇幅:269词 建议用时:17分钟  文本来源:2020·浙江卷 新颖度:★★★★★ 素养视角:日常劳动场景  I’ve been farming sheep on a hillside for 54 years. I use a small tractor to get about. My dog Don always sits besid
王冠,最初是神的所有物。神在凡间游走,留下的传奇让地上的王者痴迷,于是他们也想通过加之于高贵的额顶的饰物,彰显自己的尊严和不朽,俗世中也就出现无数神物的“仿品”。      传说当秋天降临的时候,酒神狄俄尼索斯便从死亡中苏醒,戴上他的常青藤、葡萄蔓和葡萄果缠绕成的叶冠穿梭于森林、田间,一路奔走。那叶冠竟散发出醉人的葡萄酒香,悠悠飘荡开来,宣告酒神的复活。那葡萄纽结而成的冠冕,便是神古朴的手工杰作。
从河水流过的圆石、或圆或缺的月亮,到巴厘岛上独有的地理特质,都是设计师的灵感之源,John Hardy的每件首饰都俨如在跟大自然对话。    John Hardy,与我们曾经认识的很多奢侈品牌不一样,它并没有积淀百年的历史,创建于1989年,即使从创始人开始学手艺并酝酿自创品牌的时候算起,也就再往前推移14年,依旧年轻。  它却在短短20余年里跻身世界著名奢侈品牌行列。这样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始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