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年来我在认真研究课改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原则,更具灵活性和导向性。就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家教学理论(学说)之精华,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风格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我在地理教学中总结了几条基本策略:
一、教学氛围愉悦化
建立愉快、喜悦、和谐、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氛围),是成功实现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基础。
1、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我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包含下列基本要点:
(1)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入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问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老师和学生们建立了平等师生关系,我们很注意尊重学生,总是从多方面正确引导,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打骂学生,有成绩及时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体现在作业批改中。作业本上,对的打“√”错的不打“×”,批语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话“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做的真好”、“某某地方不太恰当,请你再思考一下,重新再来你能行”。对学生缺点错误用恰当的方式委婉的指出,让他感到羞愧,自己愿意改正.因而,一切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言行都是不文明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违法的。我提倡要坚决杜绝体罚、挖苦学生。
(2)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应有真诚的感情交流,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教师的情感好,就爱听某位教师的课;相反,学生和某位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这位教师的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用真爱去打动学生,把握学生的脉搏,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学生能领会教师每个眼神、动作,师生间能做到交流自如、配合默契。
(3)师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2、运行外部“赏罚”机制。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外部赏罚等外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激活、引发和加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1)教学内容设置使学生产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应因人而宜、灵活的设置课堂内容、作业,课堂内容、作业应有难易之分,基础弱的同学使他们在易上充分发挥,能力强的同学在难上现能力,这样他们就会找到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
(2)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而且经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克服不了时,教师应予以暗示、提示或者引导,尽量使学习者能领悟到参与教学的喜悦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往往成为学生继续参与的加油站。实施“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策略,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上成功的机会。
(3)教学“处罚”要有针对性。切莫过于严厉,因为“处罚”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矫正信息,传统教学往往忽视这一点,对于学习错误要么不予理睬,要么予以训斥,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起点问题化
按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问题来源是多方面的。常用的办法有:
1、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把许多地理知识编成故事讲给学生们听,然后提出问题,他们会很感兴趣地去思考;如:在讲中国河流时,我把长江、黄河比作两位漂亮的公主远嫁到渤海和黄海,支流比做丫环,然后让学生们看她们远嫁走过哪些省,路途是否平坦,经过哪些地形区,这样抽象的地理知识变活了,学生的兴趣高涨了,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从而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三、教学小结结构化—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由于自身哲学观、心理学基础以及方法论的不同,选择、组织教材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不同,从而不向特色的课程设计模式。目前,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有三种,一是学科中心模式,二是学生中心模式,三是问题中心模式。我国传统教材属于典型的学科中心模式的产物。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教材力图吸收三种模式的优点,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少了。针对新教材的这一特征,可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强化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在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后,利用最后约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会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遗忘程度。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原则,更具灵活性和导向性。就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家教学理论(学说)之精华,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风格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我在地理教学中总结了几条基本策略:
一、教学氛围愉悦化
建立愉快、喜悦、和谐、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氛围),是成功实现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基础。
1、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而,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我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包含下列基本要点:
(1)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入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问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老师和学生们建立了平等师生关系,我们很注意尊重学生,总是从多方面正确引导,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打骂学生,有成绩及时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体现在作业批改中。作业本上,对的打“√”错的不打“×”,批语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话“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做的真好”、“某某地方不太恰当,请你再思考一下,重新再来你能行”。对学生缺点错误用恰当的方式委婉的指出,让他感到羞愧,自己愿意改正.因而,一切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言行都是不文明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违法的。我提倡要坚决杜绝体罚、挖苦学生。
(2)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应有真诚的感情交流,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教师的情感好,就爱听某位教师的课;相反,学生和某位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这位教师的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用真爱去打动学生,把握学生的脉搏,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学生能领会教师每个眼神、动作,师生间能做到交流自如、配合默契。
(3)师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2、运行外部“赏罚”机制。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外部赏罚等外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激活、引发和加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1)教学内容设置使学生产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应因人而宜、灵活的设置课堂内容、作业,课堂内容、作业应有难易之分,基础弱的同学使他们在易上充分发挥,能力强的同学在难上现能力,这样他们就会找到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
(2)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而且经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克服不了时,教师应予以暗示、提示或者引导,尽量使学习者能领悟到参与教学的喜悦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往往成为学生继续参与的加油站。实施“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策略,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上成功的机会。
(3)教学“处罚”要有针对性。切莫过于严厉,因为“处罚”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矫正信息,传统教学往往忽视这一点,对于学习错误要么不予理睬,要么予以训斥,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起点问题化
按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问题来源是多方面的。常用的办法有:
1、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把许多地理知识编成故事讲给学生们听,然后提出问题,他们会很感兴趣地去思考;如:在讲中国河流时,我把长江、黄河比作两位漂亮的公主远嫁到渤海和黄海,支流比做丫环,然后让学生们看她们远嫁走过哪些省,路途是否平坦,经过哪些地形区,这样抽象的地理知识变活了,学生的兴趣高涨了,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从而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三、教学小结结构化—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由于自身哲学观、心理学基础以及方法论的不同,选择、组织教材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不同,从而不向特色的课程设计模式。目前,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有三种,一是学科中心模式,二是学生中心模式,三是问题中心模式。我国传统教材属于典型的学科中心模式的产物。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教材力图吸收三种模式的优点,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少了。针对新教材的这一特征,可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强化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在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后,利用最后约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会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遗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