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对重度盐渍土水盐特性及向日葵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盐渍化农田土壤水盐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为河套灌区盐渍化农田作物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针对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于2019—2020年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在同一施氮量(N 180 kg/hm2)下,设置不施有机肥(OF0)及有机肥氮分别替代化肥氮施用量的50%(OF1)和100%(OF2)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容重、质量含水率及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同时在向日葵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有机替代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经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后,OF1和OF2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46和1.43 g/cm3,较2019年播种前分别降低了3.97%和5.92%,土壤孔隙度较2019年播种前分别提高了4.94%和7.90%(P<0.05).有机替代显著改善盐渍土水盐特性,OF1和OF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OF1处理土壤含水率分别较OF0、OF2和CK提高了5.34%、3.65%和10.55%(P<0.05).两季向日葵生育末期OF2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ECe均值为6.77 dS/m,分别较OF0、OF1处理降低了44.10%、11.61%(P<0.05).有机替代提高了向日葵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OF1处理较OF0、OF2和CK分别增产9.47%、7.52%和62.90%(P<0.05),分别提高净收益7.02%、23.12%和65.00%(P<0.05);OF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OF0、OF2和CK分别提高了17.50%、9.52%和73.82%(P<0.05).此外,OF1处理较OF0与OF2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农学效率(P<0.05).[结论]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改良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土壤结构,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提高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但是有机肥全部替代化学氮肥降低了向日葵的生产效益,也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水肥利用效率.在当前推荐的氮磷钾肥基础上(N 180 kg/hm2),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在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上是可行的施肥措施.
其他文献
传统形态学方法难以区分茶黄蓟马与其相似种,特别在幼虫等未成熟阶段,本研究基于茶黄蓟马ITS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一种基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茶黄蓟马快速检测方法.结果 表明:制作的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包括茶黄蓟马在内的茶园常见蓟马进行检测,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到茶黄蓟马的荧光信号,而其他蓟马没有荧光信号;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浓度为1690拷贝/μL的靶标目的 片段DNA.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较高的灵敏度,为茶黄蓟马的早期监测和口岸快速检疫提供了
[目的]地膜和秸秆覆盖是提高西北旱地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比较了两种覆盖方式在不同降雨年型的效果,为小麦高产、氮素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2—2020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御驾宫村旱地进行8年大田试验,试验期间有3个丰水年、1个平水年和4个干旱年.试验设无氮对照、常规播种、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共4个处理,其中3个施氮肥处理为施纯氮150 kg/hm2.调查了小麦产量、产量三要素、生物量、氮含量、吸氮量,计算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结果]与常规播种相比,在
[目的]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多元化轮作模式秸秆还田和水稻提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包含轮作模式和秸秆还田2个处理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油菜–水稻(R–R)、绿肥(紫云英)–水稻(G–R)、冬闲–水稻(W–R)3种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设秸秆不还田和秸秆还田,共6个处理.水稻收获后,测定了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0—20 cm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轮作模式和秸秆还田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与结构的吸附差异特征,以及吸附能力与土壤性质、DOC结构的相关关系,为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土壤选自长期定位试验中棕壤和红壤两种土壤的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NPKM)4个施肥处理.供试DOC标准溶液由新鲜猪粪提取,提取液DOC浓度为2400 mg/L.以该提取液配置系列DOC浓度溶液,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土壤对新鲜猪粪来源DOC的吸附浓度
[目的]种植利用绿肥和稻秸还田是水稻土培肥的重要措施.硝化作用是氮循环中的关键过程,我们研究了绿肥与稻秸还田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以明确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下的稻田硝化作用机制.[方法]水稻盆栽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独紫云英(MV)、单独稻秸(RS)、紫云英+稻秸(MV+RS)、单施氮肥(N)、紫云英+氮肥(MV+N)、稻秸+氮肥(RS+N)、紫云英+稻秸+氮肥(MV+RS+N).研究了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紫云英、稻秸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硝化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细菌抑制剂(卡
[目的]果园豆科绿肥还田是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重要途径.研究不同绿肥替代化学氮肥比例对柑橘幼苗生长、氮素吸收、根系形态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柑橘减施氮肥和实现绿色有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柑橘(Citrus reticulate L.)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供试绿肥为拉巴豆(Dolichos lablab L.)和印度豇豆(Vigna sinensis Hayata).在相同氮磷钾养分施用量下,设置5个绿肥氮替代比例:0(100%F)、25%(25%G+75%F)、50%(50%G+5
[目的]探讨紫云英在水稻生产中的增产降镉(Cd)效应以及降Cd的生理机制.[方法]5年田间微区定位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任何肥料(CK)、翻压紫云英(GM)、单施化肥(F)和紫云英翻压配施化肥(F+GM),翻压紫云英的处理冬闲田种植紫云英,作为绿肥在早稻插秧前翻压还田.在双季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水稻植株样品,分为根、茎叶、籽粒3个部分,测定其Cd含量.[结果]1)与CK相比,F+GM与F处理5年水稻产量显著增加,GM处理从2017年起增产显著;与F处理相比,F+GM处理5年水稻均增产,其中2016与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8和2019年,以鲜食型主栽品种\'济薯26\'为供试品种,在山东济南丘陵区进行了两年定位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单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在移栽后50、100和150天,取样分析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于成熟期,调查分析块根产量及品质,以及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标.[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生物有机肥配合处理均显著
[目的]建立东南烟稻轮作区烤烟临界氮稀释曲线,探讨氮素营养指数用于诊断和评价烤烟氮营养状况的可能性,为实现烤烟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两年两地共3个田间氮肥用量试验,每个试验共设6个氮水平(N 0、45、90、135、180和30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移栽后不同天数烤烟地上部和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利用不同时期植株氮浓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建立地上部和叶片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方程和干物质积累方程.结合基于无人机可见光谱平台的烤烟氮浓度无损测定方法,计算氮营养指数,判断烤烟氮营养丰缺情
[目的]过度施肥与降雨径流的耦合作用使得大量氮磷从农田流失进入河道,导致河湖水体污染.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尤其是热带–亚热带集约化农业坡地,土层浅薄、蓄水性差,在降雨条件下所施肥料极易发生径流侵蚀流失,通过沟渠进入下游河湖水体,导致水体污染.如何控制这种水蚀型面源污染物从农田向河湖水体的输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在流域下游沟渠构建植物拦截系统,评价其减少坡面氮磷入河污染的有效性,为水蚀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的流域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广西客兰水库水源区那辣小流域,选择下游500 m长的沟渠,该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