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累及皮肤以外组织和器官者称系统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受累器官有皮下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肝、脾、肺和肾等,大多数损害保持稳定无症状,或自行消退,部分损害进行性增大压迫重要生命器官和组织,致残或致死.仅损害增大影响功能和生命者需积极治疗,可采取切除,局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使用时必须仔细权衡疗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其他文献
新的治疗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抗病毒药物:HIV-1蛋白酶抑制剂引起向心性肥胖综合征,以高脂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为其生物学特征;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为一严重药疹高危险性相关药物,红斑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30%,但可引起重症多形红斑(SJS)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期刊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RP)是一种少见皮肤病,报告3例CRP治疗情况并进行了讨论。
期刊
介绍维A酸治疗痤疮的新经验、局部治疗痤疮的新型维A酸类及全反式维A酸的新剂型,并就米诺环素、阿奇霉素、激素及光疗等治疗痤疮的新疗法以及指导治疗痤疮的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
期刊
该文报告了1981年12月在印度Karigiri Schieffelin麻风研究培训中心开始的WHO推荐MB麻风联合化疗(MB-MDT)方案治疗2年的研究中,3例多菌型(MB)麻风治疗后经12~15年随访,复发为组织样麻风瘤.例1:男10岁(1968年)时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瘤型麻风,常规部皮肤查菌涂片细菌指数(BI)为3.5,经氨苯砜(DDS)单疗5年,皮肤查菌阴性,以后继续用DDS单疗.在DDS单
期刊
灰黄霉素用于治疗头癣已多年,随着治疗抵抗和复发率的增加,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替代疗法.特比萘芬在体外是杀真菌剂,对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癣有效.一些开放和双盲试验证明它可安全用于儿童.该文目的是将其与灰黄霉素相比较,来评价特比萘芬治疗头癣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前瞻性试验来评估50例临床上及真菌学确诊为头癣的患者,一组接受4周特比萘芬和4周安慰剂治疗,另一组接受8周灰黄霉素治疗.观察脱发、瘙痒、红斑、结痂和
性传播疾病(STD),尤其是生殖器溃疡疾病(GUD),增加了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个体对HIV的易感性,也增加了已感染HIV个体的传染性。GUD的主要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TP)、杜克雷嗜血杆菌(DH)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这些病原体分别引起的GUD所占比例随着地理条件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该研究旨在确定:①在南非的德班、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三城市STD门诊男性就诊者中HIV感染和
VML295(LY293111)是强的特异性LTB4受体拮抗剂。已进行的实验显示,VML295在体内、外能抑制LTB4的一些生物活性,口服耐受性较好。
作者观察了13例带状疱疹后发生荨麻疹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可除外食物和药物诱发的因素,13例中男7例,女6例。
维A酸类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作用与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关。综述国外对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分类、在皮肤中的分布、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维A酸代谢中的双相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助于认识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在某些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的地位。
月经前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病,但长期以来却受到皮肤科医生们的忽视.该文总结了经前痤疮的病因和治疗研究现状,对该病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该病的生化方面,有人发现月经前皮肤表面的脂质构成不同;Willians等发现毛囊皮脂腺导管口在月经周期的第15~20天最小,因此推测,水合作用或角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也许是其原因;另有人假设黄体酮可能是诱导经前期痤疮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均需深入的研究.该病一般认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