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蒙古,有一位痴迷农业科研的博士,潜心研究农业科技23年,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2017年1月9日,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就是今年47岁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日前,笔者采访了李志刚教授。
今年47岁的李志刚是通辽市人。他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是一位很有学识的读书人,父亲在爷爷的教育下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他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祖辈和父辈的教育和影响。
李志刚说,他的父亲早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的前身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担任农机学科教师。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所从事事业的影响,长大后考取了在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哲里木畜牧学院。后来,这所学校和其他两所大学合并为今天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沈阳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就一直在哲里木畜牧学院和后来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工作。2010年,经过4年多的努力,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事作物学博士后工作的他完成了期间的科研任务。
李志刚说,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农业发达,粮食商品量高,是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属于旱地农业。如果在东部旱地农业高效节水与灌溉技术有发展和突破,就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李志刚告诉笔者,东部地区在粮食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种植方式、资源利用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让东部地区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进行科学研究。“东部地区属于‘镰刀弯’地区。这一区域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镰刀弯’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我们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就是针对‘镰刀弯’地区进行研究的。”李志刚说。
为了促进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李志刚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参与了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农业科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共同编撰并于2010年出版的《东北农作制》一书。“这本书是东北几代农业科学家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智慧结晶。它介绍了农作制的概念,分析了东北地区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提出了东北地区农作制区划,总结了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发展的战略优先序和技术优先序,初步探索了不同农作制度模式下地力评价和农作制度模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李志刚办公室的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不少获奖证书: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这些荣誉证书不仅记录着他23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更是激励他向未来更高台阶迈进的动力。
李志刚说,他现在有一个最大的理想并正在努力去实现,就是进行杂交大豆的科研攻关,“如果能够像杂交水稻那样培养出高产的杂交大豆,不但能够解决国产大豆的供应量,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更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了解到,目前,李志刚教授正帶领他的大豆育种团队,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向为杂交大豆实现制种产业化发起挑战。
今年47岁的李志刚是通辽市人。他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是一位很有学识的读书人,父亲在爷爷的教育下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他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祖辈和父辈的教育和影响。
李志刚说,他的父亲早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的前身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担任农机学科教师。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所从事事业的影响,长大后考取了在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哲里木畜牧学院。后来,这所学校和其他两所大学合并为今天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沈阳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就一直在哲里木畜牧学院和后来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工作。2010年,经过4年多的努力,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事作物学博士后工作的他完成了期间的科研任务。
李志刚说,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农业发达,粮食商品量高,是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属于旱地农业。如果在东部旱地农业高效节水与灌溉技术有发展和突破,就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李志刚告诉笔者,东部地区在粮食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种植方式、资源利用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让东部地区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进行科学研究。“东部地区属于‘镰刀弯’地区。这一区域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镰刀弯’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我们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就是针对‘镰刀弯’地区进行研究的。”李志刚说。
为了促进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李志刚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参与了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农业科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共同编撰并于2010年出版的《东北农作制》一书。“这本书是东北几代农业科学家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智慧结晶。它介绍了农作制的概念,分析了东北地区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提出了东北地区农作制区划,总结了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发展的战略优先序和技术优先序,初步探索了不同农作制度模式下地力评价和农作制度模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李志刚办公室的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不少获奖证书: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这些荣誉证书不仅记录着他23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更是激励他向未来更高台阶迈进的动力。
李志刚说,他现在有一个最大的理想并正在努力去实现,就是进行杂交大豆的科研攻关,“如果能够像杂交水稻那样培养出高产的杂交大豆,不但能够解决国产大豆的供应量,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更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了解到,目前,李志刚教授正帶领他的大豆育种团队,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向为杂交大豆实现制种产业化发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