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能为学生创设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如何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声画并茂,趣化学习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有了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具体展示直观形象的画面的优势,可创造新颖有趣的动画情趣,融直观性、多变性、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趣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乌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动态画面。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陶醉在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2 平缓坡度,训练学生语感
  语感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按传统的方法,语感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诵读、讲解、分析等方式,这些方式只发挥了听觉方面的功能。而多媒体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以其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把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引入课堂,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平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难度,领会和感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首先把蒲公英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出来,这一切对于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植物的学生来讲,是特别新鲜和好奇的。在语言训练中完善蒲公英形象,然后出示蒲公英随风飘舞播种的景象,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此时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笔者适时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品味“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这时,笔者播放舒适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在伴奏下齐声朗读,他们读得绘声绘色。多媒体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立体画,平缓了学习坡度,从而大大降低语感训练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3 恰当演示,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引导正确,就能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创造的种子,这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独立自主的创新人才。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运用观察和想象,就能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激发创新思维。
  如教学《狼与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笔者采用求异法,边用课件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笔者随机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学生看了高兴得直鼓掌,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他们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4 在运用多媒体时必须注意的方面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谓是功不可没,它犹如一剂催化剂,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丛林,品味语言的芳香,更好地帮助体悟文本,感受文本,对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显的优势。当然教师在使用中要审时度势,应讲求实际效果。
  4.1 更新观念,明确目的
  多媒体技术应以优化语文教学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而顾此失彼。现在有好多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做课件上,并为了呈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实现教学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
  4.2 注重实效,留余空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必须从小培养。很多教师便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取代学生的理解成活想象。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极大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能是教学的媒体,是辅助的手段,切忌盲目过多地使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妥善运用,要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在最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要留余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3 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精华。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确为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只要恰切合理地使用它,就能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钱爱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6).
  [2]张玲琴.利用网络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教育现代化,2006(7).
  [3]朱莉.网络与语文教学“联姻”[J].教育现代化,2006(8).
  [4]利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J].网络科技时代,2008(4).
其他文献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主旨,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体育课程的改革对当前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如何面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并尽快地适应、接受这种改变,保持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保证体育教学的高质量,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帮助广大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德育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起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行为、体育风尚和体育道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体育教学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    一、开始阶
一、数学活动课与学科课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的联系与区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 
茶,在我国并不是单一的生活元素。从先秦时期,我们就已经形成了关于茶的利用价值的认知,而随着唐朝之后,饮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大众的重要生活习惯,茶开始与我国的文化活动相
在修建高层建筑时必须要安装机电设备以辅助施工,不过在现阶段的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针对这点,本文从机电设备的安装方法入手,分析了其安装
在2006年“人文中国·茶香世界”的“东方杯”中华名茶评选中,福安工艺茶囊括了金、银、铜、优质奖7个奖项,声名鹊起。可是,早在前几年的中法“文化交流年”,工艺茶就被冠名
十月革命作为彪炳史册的历史事件毫无疑义地成为了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中国学者对十月革命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内容所涉有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