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禽疫病防治》课“病毒”章节的教学设计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病毒”章节进行了教学分析,并进行了“病毒”章节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的教学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养殖专业通用教材《畜禽疫病防治》第一章《疫病病原》中第二节“病毒”的内容。“病毒”作为疫病病原之一,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学生掌握病毒的基本知识,对于认识和消灭病毒,做好病毒病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形态结构,掌握病毒的基本特点,学会病毒的培养方法,理解病毒的增殖和干扰现象以及病毒的致病性。
  能力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讨论,然后“点拨、总结、练习”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病毒的概念、基本特点及致病性。教学难点为“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和病毒的增殖、干扰现象”,这部分内容由于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加之中职学校无相应的实习实验条件,因此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具有相当的难度。
  
  “病毒”的教学处理
  
  由于教材中“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和病毒的增殖、干扰现象”这部分内容的知识较抽象,难度较大,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教师只进行简单讲解以降低难度。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菌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环节上,运用比较法指导学生比较病毒知识与细菌知识的不同之处,不仅能使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且还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病毒”的教学方法
  
  本節课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采用点拨教学法。点拨教学法是通过以“思”为核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结构是激学导思——引义释疑——点拨提高——精练强化。其中激学导思是整个教学的前提基础,引义释疑是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点拨提高是教学的目的所在,精练强化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巩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自己获得科学知识的结论。
  
  “病毒”的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菌的有关知识,现在提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用于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什么?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哪三种?(2)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四种?(3)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有哪两个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述:(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细菌个体微小,需用光学显微镜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看到,形状有球形、杆形和螺旋性三种。(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四部分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分为荚膜、鞭毛、芽孢和菌毛四种。(3)细菌的毒力:细菌的致病能力称为细菌的毒力,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有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
  教师将以上三个方面的概述内容板书于黑板上。教师讲述:引发畜禽疫病的病原有八大类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类,一类是前面学习过的细菌,另一类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病毒,同学们在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时要注意与前面学习的细菌知识进行比较。
  通过以上提问引入新课,能够很自然的引入本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指出了学习本课内容时要运用的学习方法即比较法。
  (二)新课教学
  激学导思所谓激学就是设置疑问,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导思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去思考。
  问题1:比较一下病毒和细菌哪个更小?病毒主要有哪几种形态?
  问题2:病毒的结构与细菌相比有哪些区别?
  问题3:病毒对动物的致病性与细菌对动物的致病性有什么区别?
  问题4:病毒以什么方式进行增殖?其增殖的一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问题5: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有哪些?
  问题6:什么是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素是什么?
  教师将以上问题进行板书,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看书,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加以提示。
  引义释疑即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逐个讨论研究,逐个加以解决,“议”可在师生间、学生间进行。通过引义释疑,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拓思路,加深理解。本课时的“议”是在同桌学生之间进行,要求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
  点拨提高是指在学生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教师及时指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思路开通,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在学生对教材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规律。点拨提高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教师提问所板书的5个问题,检查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述本课时的知识要点,达到点拨提高的目的。
  问题1、2、3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师讲述:较大的病毒直径为0.2~0.3微米,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病毒的形态有砖形、子弹性、球形等;病毒的基本结构是以核酸为核心,外包以蛋白质组成的衣壳,有的病毒外面还有一层囊膜,无菌毛等特殊结构;病毒的致病性表现在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引起细胞膜发生变化、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等三个方面。
  以上讲述的内容和新课导入中概述的细菌知识,教师用表格的形式板书于黑板上,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对病毒和细菌两方面知识的掌握。
  问题4、5、6是本课时的难点,教师讲述: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先复制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然后装配为完整的子代病毒,进而成熟,增殖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五个环节;病毒的干扰现象是指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能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与增殖的现象,干扰素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低分子蛋白质,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动物机体能起保护作用;病毒必须在相适宜的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组织培养来分离和培养病毒。
  以上讲述内容以要点的形式进行正板书,只要求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精练强化教师通过安排练习题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方法等让学生有一个独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练习真正起到强化的作用。
  练习题1:病毒有哪些基本特征?有哪些基本形态?
  练习题2:何谓干扰现象?干扰素是什么?
  (三)板书设计
  黑板分为正、副两个板面。正板书内容为:点拨提高环节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要点。这样的板书设计使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于正板上一目了然。副板书内容为:激思导学环节的6个问题及两个练习题。
  作者简介:
  徐满奎(1963—),仡佬族,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现在贵州省道真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
其他文献
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种细胞因子对受体、细胞的影响以及在血管生成过程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愈发复杂,同时,
分析了17m^3渣灌车齿轮粘砂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在生产中应用后.基本上消除了粘砂缺陷。铸件一次交检合格率由15%提高到9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中职政治课教学选用探究式教学意义深远。笔者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正当防卫》的介绍,谈了自己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例;自主参与;总结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
由安徽、北京、福建、广东、甘肃、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内蒙古、青海、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浙江及成都、柳州、武汉、西安等铸造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软性神经内镜外接三通阀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55-79岁,平均63岁。单侧硬膜下血
研究了Al≥27%的四种高Al锌基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由XRD衍射表明:高Al锌基合金的组织由α相、η相及ε相组成,随Al含量的提高,α相、η相细化,其中ZA40合金的抗拉强度及硬度最高,摩
<正>~~
期刊
实践思维方式是以实践为中心、为对象、为目的的思维方式。英语教学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形态,实践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语言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实践理念,将实践
目的总结脑干表皮样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脑干表皮样囊肿病例的临床特点,均以肢体障碍、脑神经麻痹起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行右侧远外侧入路1例,行枕下
目的探讨脑室镜第三脑室造瘘(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ETV治疗,根据随访结果对ETV疗效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