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服务机制的建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新竹街道区域为例阐述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现状,分析高职教育与社区的契合点,提出从街道组织运行机制、网络横向联系机制、育人共建共赢合作机制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机制,共同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区  文化服务  机制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57-03
  社区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具有区域性和独有性的特点。当前要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推动区域文化传承,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其中,与社区展开合作。本文以南寧市新竹街道区域为例,探索高职教育与社区的契合点,构建起整体的区域文化主体融通路径。
  一、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与社区不仅在各自领域进入较快发展的阶段,而且双方的合作共建也初现成效。首先,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明确的发展指导思想。民政部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服务多元化原则,即着力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动员驻扎社区单位在开放活动场所、提供资源支持、参与社区服务等方面履行共建责任。教育部也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发挥职业教育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双方有着共同发展的愿景。其次,高职院校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在“校社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诸如“健全高职院校社区的服务组织机构,畅通社区服务渠道;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引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职业培训,保障社区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实现;强化高职院校技术应用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等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广西南宁市新竹街道区域为例,高校除了平常在社区组织一些短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外,也会尝试更多的项目合作,近两年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新竹社区合作开展“广西社区教育实践基地—— 互联网+生态养生菜园”项目,建成了“都市生态菜园”等老少同学同乐的场所,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这与高职院校在服务社区方面的顶层设计还有很大差距,双方在合作实践方面也还存在很多空白和不足或流于形式,尤其是学生参与面和深度不足,原因是相互认同特别是高职对社区的认同不够。认同源于文化,对于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本质任务的高校对立足的地域文化认识不够,因而双方的融合也不足。
  二、高职教育与社区的深层契合
  “高职”与“社区”算是舶来品,并同于20世纪80年代由理论领域进入实践领域。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往往结成共同体,不仅青年学生、中老年人,而且其中的失业者、残疾人甚至监狱犯人都在此获得了学习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在他们掌握技能、学会谋生、更新知识、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这些群体的震荡并增强了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和稳定性。社区与高职契合的根源在于社区文化和高职文化的同生性和共荣性。区域文化很大程度是高职文化的母体,高职文化又会以某种方式反哺区域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融通关系。
  首先,高职之“高”应在于地方多元文化的具备,既满足技能学习的需求,更有赖于精神力量的生长。高职文化与社区文化结合,将更快接近服务区域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高职提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社会化校园,意味着首先将会为社区文化添砖加瓦,高职校园文化是社区文化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力的一部分,它对社区文化会产生辐射、改造、引领的作用,并成为助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高职的存在应被社区视为区域中宝贵的资源。
  其次,和谐温馨的社区文化能够凝聚人,底蕴深厚的社区文化能够陶冶人,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能够塑造人。校园文化可以借助管理来约束教育学生,但相对于刚性的行政管理行为,社区文化是一种柔性化、间接性的教育和激励,它因具备民俗性、共享性、包容性而更具温情,这不仅对民众而且对当前教学上可能过于倾向职业技能操作训练的高职学生,无形中将具有感染和熏陶作用。
  最后,开放、民主、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不仅具有正向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黏合剂,有利于扩展多边的关系,尤其是可进入与高职文化的相互促进、有效整合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例如高职课程改革方向中应包括课程的本土化特征的凸显,从学科课程走向社会经验课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走向跨学科跨行业的互通道路。高职教育教学目前面临的课题是解决“学科”和“专业”的关系,正如城市管理要理顺“条”与“块”的关系。可以先行“专业”与“块”的结合,将专业学生群体培养与街道区域建设对接,解决高职实训资源和社区人力资源匮乏的困境。国内高职的专业目前只有大专和本科的学历,因此并非“高精尖”的专业,在与工作接轨方面,更适合综合性铺开的行业,因此街道社区的“块状”与高职部分专业群的“全科”是不谋而合的。例如文秘、汉语、管理、康复、护理、学前教育等多个专业或岗位都适合在社区整合专业实践项目。
  三、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服务机制的构建
  基层治理、社区建设本质是发挥民众的智慧,“治理的基本机制是服务机制、协调机制、回应机制,以互动性为基本特征,以服务代替控制”。由于社区自治化进程还处在发展阶段,形成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自主性、积极性还有一个过程。高职院校从文化服务或学生教育教学的维度,主动探索非正式组织的学生群体自行参与其中,去践行现代社会的公民本位、自治精神、公益观念、群团主义等基本精神,呼应社区治理原理,共同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一)街道组织运行机制。街道的职能是大力推进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发展以及社工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多元的社会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而社区更应因地制宜,力求多元共治。如何努力发展和壮大城市社区管理中的“自治力量”,并使之与行政力量相互配合,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其中街道便成为国家自上而下的政治治理和自下而上的基层自治之间的一个“耦合”点。例如南宁市新竹街道群团组织机构——团工委与区域高职学生群体之间,进行一些自下而上的设计,并且在街道党工委支持帮助之下有序接纳学生群体的参与,如每年在10多个社区进行的专业实习实训,在南宁国际自行车比赛中担任志愿者,2019年在南宁邕江边进行保护母亲河的朗诵宣传活动等,进行双向互动,即“街道搭台,辖区学生和社区唱戏”。   (二)网络横向联系机制。网络世界是平面的,人与人之间平等无等差,横向联系是现代社会人群互动的主要模式。学生在校三年,三年期间与社区建立了亲近的关系,从开始接触社区居委会起,就加入了部分与社区相关的工作QQ群和微信群,及时从居委会获得了工作参与、娱乐参与、活动参与的机会,从网络交流到面对面交流都可以有收获。甚至以半民间组织形式—— 高职学生的“组团式服务”充实、融合街道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包括关爱服务、居民监督、普查信息收集等,推进社区工作新目标新内容的生成。
  (三)育人共建共赢合作机制。文化最大的功能是育人,文化建设促使双方在单个项目和多个项目上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既不是市场机制,也没有等级机制,而是以感情纽带为特征的区域信任合作关系,是无须契约而能够以社区治理参与者的身份建立的长期互赖关系。“从治理方式而言,它包含了除公共权威之外的协商(参与原则)、谈判(理性对话、妥协原则)、合作(共治原则)。”双方通过多频次的沟通、交流、磨合也包括博弈来加强信任,并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建立起一种长远的互惠关系;通过持续不断地对话产生和交换有效信息,也因为持续的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和约束自身不利于合作的行为模式,最终形成有利于合作的良性竞争态势。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合作科研。高职院校在科研项目上,可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找到一些突破点,例如地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的推广和策划、对社区特定人群的服务策略等。通过项目,双方互相介入对方的文化设计、宣传、推广、应用中,也以此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社区工作者科研需求一般不强,但是对民众的意见调查却是工作急需,日常的访谈、工作记录如果能及时转化为科研论据和结论,则能加大问题类信息报送力度,对工作的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大有裨益。
  2.合作培训。社区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高职的办学目标应是要建成开放性的高校,各种民间组织、机构也将参与其中,利用区域文化专业团体、机构集中的优势,双方对社会公开招募,高职院校积极吸纳社区工匠大师、技能人才进入课堂,社区则吸收高职院校中有一定艺术专长的学生加盟社区艺术团队,并聘请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一般是退休教师为团队进行艺术指导和排练,使社区群众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多方合作整合融通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
  3.合作服务。为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师生群体将各种文化以具体的形式提供给街道、社区,例如提供学生在社区的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改革建议、工作设计等,还可以提供学校师生创作的书法、摄影、绘画、文章等。这些文化作品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双方的活动中,或出现在双方的网站。双方也可以合作共建街道、社区网站或公众号,由此扩大街道、社区信息开放性和影响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相关任务,得到锻炼。另外,社区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推荐学生在辖区企业就业;鼓励和帮助学生创业,帮助学生的创意得以实现,组织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专才创业等。
  4.共建文化环境。在南宁市新竹街道区域内,社区文化设施齐全,包括了政府建设的民族广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苑、科技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即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硬件基础。这对于大学生和居民来说无疑是资源最好的社会大学。除了政府投资建设的设施外,社区文化设施也包括大量驻区的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文化设施,而高职师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和社区居民,在享受公共文化设施同时,也乐于分享本校的资源,也和社区一道加强与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良性互动,优化社区工作生活的文化环境,形成共建共享文化合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当然文化建设仅仅依靠投入资金和进行硬件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软环境的建设。例如社区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育伦理道德和普及法律知识,通过各种学习、宣传和寓教于乐的活动,使社区成员提高崇尚道德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从基层起步普及以德修身和依法治国的目标理念。完备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够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体育、科普、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并利用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宣传优良道德传统、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生群体在校内文化活动本是活跃的因子,走到社区,从硬件的维护到各项活动的组织、服务、参与,他们无不跃动其中,例如一些学生在南宁市建园社区里多次担任各种讲座、培训活动的主持人,服务对象从熟識的同龄人到陌生的各行业各年龄段的居民,这是成长成熟的经历,因为走向社区社会对于学子而言是一个新的天地,同时也改变了年轻人认为社区只是服务退休老年人和处理居民纠纷的单一认识。
  文化建设合作可以增强社区居民活力和高职教育教学活力,特别是多所高职院校的发展有赖于不同区域文化才能各具特色、百花齐放。而在现代化的城镇里,在人群密集的社区里,更应努力构建文明智慧城市的理想机制,犹如一棵大树,其中城市区域文化是根脉,街道、社区及其辖区高职院校是主干,也是关键的文化传承主体。人们如叶子将在其中切实获得归属感,并培育出属于人自身的文明之花、和谐之果。
  【参考文献】
  [1]田春霞.拓展社区教育功能,实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J].职教研究,2015(1)
  [2]张永理.社区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6
  [3]陈霞,王彩波.有效治理与协同共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及路径[J].探索,2015(5)
  【作者简介】何  赪(1972—),女,广西百色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汉语教学;熊  克(1979—),男,中国共青团南宁市新竹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研究方向:基层治理。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广西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广西高校健身气功教学存在认知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和学生选课集中分布等问题,提出广西高校健身气功开展的建议:突出顶层设计,发挥体育院系引领作用;构建高校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宣传推广健身气功项目,提供面向人人的健身气功竞赛活动和展示平台。  【关键词】广西 高校 健身气功 教学 师资队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广西经济发展现状、广西产业结构情况、广西财经学院人才供需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社会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就业环境、政府要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等建议,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 高校 大学生就业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西农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农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双师型”教师占比低、按专业大类分布不均等问题,难以满足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对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及“体检”结果进行认真反思和整改、增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意识及采取有效途径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农林高职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和能力要求调查,对商务英语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思考。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单一,缺乏整体性思维;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缺乏实战经验;综合能力较低,缺乏良好的综合素养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应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外语能力、商务能力、外贸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商务操作能力等专业能力的需求,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规划课程设置,通过校企合作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述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成效,针对学生对自身以及项目定位不够清晰、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有待深入、项目经费不足且报销程序烦琐、学校对项目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的措施:建构“强化制度建设、重在过程管理、引導成果转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多方位监督、分批拨款、人性化管理”的经费管理模式;采取“多措并举、激发兴趣、奖惩分明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就业能力为视角,调研了广西三所高职的财经大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存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就业指导团队力量不强、校企合作推动毕业生就业的力量不够、就业推荐手段不多、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社会需求研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拓宽推荐毕业生就业的途径、推动毕业生转变观念等措施。  【关键词】财经大类 高职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为例,论述了以竞赛为平台的坭兴陶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从以竞赛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与价值意义出发,分析以竞赛为平台的坭兴陶专业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路,提出实践为主、兼顾理论的,以竞赛为平台的坭兴陶专业教学实施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竞赛 产教融合 教学模式 坭兴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立足校本文化探究大学生文化自信涵养。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三个方面阐述文化自信的表现,提出大学生涵养文化自信,有助于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觉;有助于其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做出理性判断;有助于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拓宽文化视野。为此,应立足校本文化,促进大学生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涵养革命文化自信、涵养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产教融合背景下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课程的建设,针对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应用化、课程实施一体化、课程实施环境情景化、课程评价开放化、创新能力培养双向化、文化育人融合化、教学资源时效化等方面,阐述了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在课程建设中对接职业岗位的能力,对课程实施改革,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 课程改革 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在贵港二校区建设建筑实训基地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出实训场地采用工地(或工厂)工作模式划分,有效解决了解决实训基地单一化问题,实现了教学、技能鉴定、培训、科研、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实训教学项目全面与实际岗位对接,专兼教师共同承担实训,使授课教师身临工地(或工厂),“能上讲台能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