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观察品质尤为重要,因为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习和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平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技巧,使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观察成为一种需要。
“萌耕园”实践基地包括五大专业实践区:“果树种植区”“水生种养区”“大棚培育区”“动物养殖区”“花卉培育区”,还有两大综合实践区:“班级实践区”和“科技实践区”。基于“萌耕园”优越的条件和丰厚的资源,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之重“观察”得以完美体现。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鉴于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具有怎样的观察品质呢?具体地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持续性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的持久性,必须培养长期观察的习惯,如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等,必须长期地坚持观察。观察时要有观察记录,记录要做到准确、具体。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整个单元以凤仙花为主体,从种子的观察、播种、种子变成幼苗、茎越长越高、开花结果,到最后的大丰收,这是一个典型的持久性观察活动,是培养学生持久性观察的最好时机。怎样把握好这个时机,从而能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观察品质呢?
“萌耕园”实践基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观察平台,凤仙花从学生手中的一次性杯子转移到了“萌耕园”的花卉培育区,在转移的过程中学生又经历了移栽的学习。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在课中、课外,不间断地走入实践基地,走近凤仙花,对其进行叶形状数量的观察、茎高度颜色的观察、花变果实的观察、果实颜色数量观察等一系列的观察,认识到了凤仙花整个生长过程。从而得知,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因此,学生介于“萌耕园”实践基地,良好的持久性观察得以培养。
二、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科学观察的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这个原则要求進行观察时,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的、系统的、全面的观察,如实地反映所观察到的现象。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动物的繁殖活动》一课,要学生了解很多动物是以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兔、狗它们是怎么繁殖后代、产生新的生命的呢?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储备是相当缺乏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亲身观察到类似的繁殖现象。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将一些图片和一些没有实际针对性的视频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在这节课中观察将不复存在了,即使学生是在图片和视频中“观察”,那么观察的客观性也是难以保证的。
在“萌耕园”实践基地的动物养殖区内,有池塘和兔子饲养棚。在池塘中可以观察到鲫鱼、青蛙、蟾蜍产的卵,之后学生会看到由鱼卵慢慢长大的小鲫鱼,学生甚至还会有意外的发现:经过观察得知原来青蛙和蟾蜍产的卵是不一样的,而并不是有些小蝌蚪长大变成了青蛙,有些小蝌蚪长大变成了蟾蜍。利用兔子繁殖的时机,带学生走进兔棚,学生亲眼看到小兔是怎么从母兔体内繁殖出来的,母兔怎么用乳汁喂养小兔的。从而理解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概念,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尊重了事实的客观性。
三、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敏锐性
牛顿根据苹果坠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瓦特改善了蒸汽机。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观察能力是有所区别的,同一问题,有的同学一眼就看出问题的要害和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则相反。同时在观察同一现象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
兴趣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例如,在“萌耕园”实践基地种植了许多植物,包括蚕豆,在组织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叶子”活动中,学生玩起了寻找“豆耳朵”的比赛。虽不属于教学计划之内,但发现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就将比赛进行下去。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同学寻找的速度较快,当其他同学在低头苦找还没发现一只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3只。原来这位同学早已找到寻找“豆耳朵”的窍门,他发现“豆耳朵”一般都长在蚕豆植株的最顶端,下端几乎是没有的,也就没必要寻找,所以他的观察寻找效率比其他同学高了很多倍。
四、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一种事物应该是全面的。观察的全面性要求学生对事物随着时间推移,要系统观察它变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发展的全过程。观察的全面性和观察的持久性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两者都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平台。例如:在教学“向日葵的一生”这一环节,教材中提供了向日葵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图片,当然,观察图片获得的信息也能概括出向日葵一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利用“萌耕园”实践基地让学生观察到了向日葵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死亡的整个过程,学生对向日葵的一生就有了非常直观和全面的观察。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全面性也要建立在持久性观察品质的基础上。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观察是他们掌握科学课学习的必备的一项技能。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萌耕园”实践基地包括五大专业实践区:“果树种植区”“水生种养区”“大棚培育区”“动物养殖区”“花卉培育区”,还有两大综合实践区:“班级实践区”和“科技实践区”。基于“萌耕园”优越的条件和丰厚的资源,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之重“观察”得以完美体现。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鉴于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具有怎样的观察品质呢?具体地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持续性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的持久性,必须培养长期观察的习惯,如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等,必须长期地坚持观察。观察时要有观察记录,记录要做到准确、具体。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整个单元以凤仙花为主体,从种子的观察、播种、种子变成幼苗、茎越长越高、开花结果,到最后的大丰收,这是一个典型的持久性观察活动,是培养学生持久性观察的最好时机。怎样把握好这个时机,从而能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观察品质呢?
“萌耕园”实践基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观察平台,凤仙花从学生手中的一次性杯子转移到了“萌耕园”的花卉培育区,在转移的过程中学生又经历了移栽的学习。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在课中、课外,不间断地走入实践基地,走近凤仙花,对其进行叶形状数量的观察、茎高度颜色的观察、花变果实的观察、果实颜色数量观察等一系列的观察,认识到了凤仙花整个生长过程。从而得知,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因此,学生介于“萌耕园”实践基地,良好的持久性观察得以培养。
二、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科学观察的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这个原则要求進行观察时,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的、系统的、全面的观察,如实地反映所观察到的现象。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动物的繁殖活动》一课,要学生了解很多动物是以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兔、狗它们是怎么繁殖后代、产生新的生命的呢?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储备是相当缺乏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亲身观察到类似的繁殖现象。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将一些图片和一些没有实际针对性的视频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在这节课中观察将不复存在了,即使学生是在图片和视频中“观察”,那么观察的客观性也是难以保证的。
在“萌耕园”实践基地的动物养殖区内,有池塘和兔子饲养棚。在池塘中可以观察到鲫鱼、青蛙、蟾蜍产的卵,之后学生会看到由鱼卵慢慢长大的小鲫鱼,学生甚至还会有意外的发现:经过观察得知原来青蛙和蟾蜍产的卵是不一样的,而并不是有些小蝌蚪长大变成了青蛙,有些小蝌蚪长大变成了蟾蜍。利用兔子繁殖的时机,带学生走进兔棚,学生亲眼看到小兔是怎么从母兔体内繁殖出来的,母兔怎么用乳汁喂养小兔的。从而理解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概念,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尊重了事实的客观性。
三、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敏锐性
牛顿根据苹果坠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瓦特改善了蒸汽机。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观察能力是有所区别的,同一问题,有的同学一眼就看出问题的要害和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则相反。同时在观察同一现象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
兴趣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性。例如,在“萌耕园”实践基地种植了许多植物,包括蚕豆,在组织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叶子”活动中,学生玩起了寻找“豆耳朵”的比赛。虽不属于教学计划之内,但发现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就将比赛进行下去。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同学寻找的速度较快,当其他同学在低头苦找还没发现一只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3只。原来这位同学早已找到寻找“豆耳朵”的窍门,他发现“豆耳朵”一般都长在蚕豆植株的最顶端,下端几乎是没有的,也就没必要寻找,所以他的观察寻找效率比其他同学高了很多倍。
四、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一种事物应该是全面的。观察的全面性要求学生对事物随着时间推移,要系统观察它变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发展的全过程。观察的全面性和观察的持久性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两者都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平台。例如:在教学“向日葵的一生”这一环节,教材中提供了向日葵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图片,当然,观察图片获得的信息也能概括出向日葵一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利用“萌耕园”实践基地让学生观察到了向日葵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死亡的整个过程,学生对向日葵的一生就有了非常直观和全面的观察。培养学生具有观察的全面性也要建立在持久性观察品质的基础上。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观察是他们掌握科学课学习的必备的一项技能。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