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浅析产科护理的新模式及对自然分娩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1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6例孕产妇实施产科护理的新模式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孕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后,有 97.05% 的产妇以及家属选择了自然分娩,并且有 86.45% 的产妇顺产。结论:对孕产妇实施的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促进自然分娩。  【关键词】 产科护理; 新模式; 自然分娩  据近些年的调查表明,我国孕妇选择剖腹产的比例约有50%,有的城市甚至可以达到70%,而世卫组织所规定的剖宫产比例是不超过 15%[1]。有研究表明,多数的孕产妇由于对自然分娩疼痛感的恐惧及焦虑等因素,盲目地选择了剖腹产,从而放弃自然分娩,孕产妇及家属要求的剖腹产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3]。本文就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分娩方面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412例产妇。年龄在21~33岁之间,孕期在37~42周,都是单胎头位,且无产道异常、巨大儿等高危因素,也没有其他妊娠合并疾病。把412例产妇随机地分成了对照组(206例)和观察组(206例)。  2 护理方式  对照组的产妇实施了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生命体征和胎心变化的检测,详细检查并记录孕妇的生理状况。给予了产科的常规护理。严密地观察产程。待产妇有宫缩规律、宫口开大约2~3cm后,送入待产产房。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产科护理新模式,并且由首诊医生进行了体检及专科检查,同时与正常妊娠的孕妇签订了自然分娩协议。  2.1 入院宣教  在产妇入院以后,交由资深护士为产妇做孕期的保健和宣教工作,产妇在均衡营养、适时休息、适量运动等方面也受到了科学的指导。并且向产妇讲解了吸氧、自测胎动方法和意义、临产先兆、宫缩的自我测定和分娩中的配合。在病室内张贴了宣传画报、向产妇发放了宣传自然分勉的资料。同时,开展小型分勉知识的讲座或者以播放碟片、面授等方式,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勉所具有的优越性、剖腹产的弊端以及对身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要做好产妇家属的工作,从而获得支持。  2.2 家庭病房  为减轻产妇对分勉的忧虑、恐惧和紧张心理,使其愉悦地等待生产,产房营建出了温馨的家庭式的气氛,使得孕妇产生一种在“家”中的安宁感;护理人员非常关心和体贴产妇的思想及情绪变化,耐心地为产妇解答问题,提供方便、周到的护理。并且与孕妇进行交流和沟通,适时地将产程进展的时间、临产的征象、临产配合及可能发生的不适等知识给产妇渗透,为她们提供优质护理和心理支持。  2.3 临产陪护  产妇在进入第一產程以后,要叮嘱家属耐心地陪伴,同时给予鼓励和情感支持。因为产程消耗能量较大,所以要指导产妇进食、休息,以此保存体力。此时,产妇可以自主地选择体位。在宫口开大约3cm后进入将孕产妇转移至分娩室,并且安排有经验护士陪伴,适时指导,以便让产妇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对于疼痛过重的产妇要耐心安慰,适当地为其按摩腹部从而减轻疼痛,同时指导产妇掌握分娩必需的躯体放松和呼吸技巧、掌握用力时机等,以便于子宫的收缩,从而缩短了产程,必要时可予以硬膜外的镇痛。  3 效果评价  对于两组产妇产前所选择的分娩方式以及两组自然分娩率进行统计分析。  4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疼痛程度的评估标准:0分是无痛,1-3分是轻度疼痛,4-6分是中度疼痛,7-9分是中度疼痛,10分是极度疼痛;舒适度分为舒适、较舒适和不舒适3个等级。  5结 果  对孕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后,有 97.05% 的产妇以及家属选择了自然分娩,并且有 86.45% 的产妇顺产。 6讨论  观察组的剖腹产率仅为 12. 5%,符合世卫组织所规定的不超过 15%的剖腹产率,然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剖腹产率高达 72. 8%,表明进行产科护理的新模式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可有效地降低产妇的剖腹产率,促进产妇对自然分娩的选择,关键是产妇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让产妇深入了解了自然分娩的优点与剖腹产的弊端,这种新的护理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翠娥. 影响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J]. 北方药学,2013,10( 2) : 89.  [2] 黄醒华. 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 7) : 385.  [3]陈娟英,马麟娟.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影响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0,9(6):46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进行就诊的10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中,32例接受保守治疗,另71例进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中,痊愈20例,残疾11例,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中共有48例痊愈,残疾19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口腔颌面外伤处理方法的臨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64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予复位及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作对照组,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作研究组,分析两组咬合关系、骨折愈合时间及后遗症。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61.7±20.8)d,比对照组(83.1±28.4)d少差异显著(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置胎盘剖腹产的临床表现并为临床分娩提供指导。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腹产的前置胎盘患者96例,分析前置胎盘类型与最初出血时间的关系、切口方式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96例前置胎盘剖腹产患者胎儿均顺利分娩,分娩成功率100.0%,手术时间平均为(43.12±2.82)min,出血量平均为(681.4±124.9)ml;在最初出血时间上,完全性前置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间我院共收治M2a患者共119例(合并CNSL6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合并CNSL6例,M2a经治疗达CR后发生CNSL的机会高达5.04%,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8-54岁,中位年龄40岁。结论对于ANLL患者,尤其初诊时白细胞较高的高危患者,应进行必要的CNSL预防,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被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纪在33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6岁,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并研究分析其疗效。结果:24例急性心肌梗心血管患者全部治愈,无其他的并发症出现,治愈率达到了100%。结论:急性心肌梗作为我国比较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以及格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100张头孢类处方,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四代抗生素中一代使用比例为13%,二代使用比例为24%,三代使用的比例为49%,四代使用的比例为14%。2011年一代头孢的耐药性为2.3,二代为2.5,三代为2.9,四代为2.4。2012年一代头孢的耐药性为4.1,二代为4.4,三代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在本院眼科2013年1~12月期间工作过的医护人员当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总结日常眼科护理工作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解决此类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结论对每例眼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在日常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由ICU转入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主要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限制探视人员等。结果:本组病人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神经外科病房的传播,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我院进行生物治疗的98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患者治疗期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9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在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探讨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至7月入住我院行剖宫产的15例产妇及2013年1月至7月入住我院行剖宫产的1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至7月的15例产妇开展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至7月的15例产妇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利于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