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光阴之花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人见证你的成长,是最幸福的
  一篇名为《光膀子的正确方式》的帖子被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网友们纷纷点赞,为父与子独特的合影方式唏嘘不已。那是一对父子始于1986年的黑白系列合照,照片中,两个男人赤裸上身,或背或抱,亲密无间。这对父子,便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田军和儿子田里。
  
  田军是一位丹青妙手,水彩画《老街》《夕光》《墙上的目光》三次入选全国美展,作为著名的艺术家,田军和儿子田里父子情深,其乐融融。说起这些,就不能不提那些年的“光膀子”照片。
  1986年的夏天,田里在炎热的贵阳出生了,这让初为人父的田军欣喜若狂。儿子刚从医院抱回家,田军兴奋地忙里忙外,一会儿奔去厨房给爱人做月子餐,一会儿又趴到婴儿床前看儿子萌萌哒的小脸。这还不算,欣喜连连的田军顾不上穿上衣,就抱着襁褓中的儿子,站在家门口走廊光线不错的位置上,背对着白墙,由爱人拍摄下了第一张“赤诚相见”的父子合影。为了记录儿子的成长,从那时起,除去2014年,电影专业出身的田里前往美国学习好莱坞电影,错过了和父亲的“一年一拍”外,30年来从未间断。
  这组黑白照片中,父子30年间以几乎相同的姿势出境,只是乍一看高度一致的照片,还有许多小细节在悄然变化。
  小时候的田里是全裸出镜,到了害羞的年纪,他坚持穿了短裤。照片中,从1986至1997的这十几年间,一直都是田军抱着儿子。从1998年开始由抱姿改为了站姿,因为儿子大了,父亲老了,抱不动了。1999年,田里长得和父亲一般高了。2003年,田里终于比父亲高出了半头。2013年父子俩的姿势又一次发生了改变,这一次的合影,改由田里背着父亲。而到了2015年,父子的合影中加入了新成员,田里的儿子出生了,父子的合影变成了爷孙三代的照片。而这几十年的时光里,拍照的设备也一直在换,从理光单反机,变成胶片相机、傻瓜机,再到数码相机和如今的手机。时光如梭,流年偷换,当初怀中的婴儿长成了帅气的男人,而曾经意气风发的父亲已年近花甲,只是容颜改变,情却依旧,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力透纸背。
  
  田里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写道:“光膀子,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方言中,有一种非常文雅的称谓:光胴胴。父亲和我,在三十年前就开始每年拍一张‘光胴胴’的合影。今年,我的儿子也正式加入了光胴胴的行列,开启了时光之旅。不始于我,也必不止于我,时光綿延,父爱永恒,如同射入宇宙的一道光,永恒持续……”
  
  光阴如花,绽放在一张张光膀子的照片上,人生风云变幻,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挚爱亲情,从出生到长大,从怀抱的婴儿,到儿子长得父亲再也抱不动,再到可以轻松背起父亲和羞于拥抱到三代同堂,一系列的父子合照,用赤裸相拥的特殊姿态,显示出父子间割舍不断、亘古绵长的血脉亲情。
  
  时光悠悠,于云淡风轻间悄然远行,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定格在经典的黑白照片中,停留在儿子日渐宽厚的肩膀上,也聚焦于父亲逐渐衰老的面容和那日渐突起的肚皮上。父与子的“光阴之花”,去除掉了世俗的辨识物,更贴近生命的本质,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而爱与生命的传承,则在光膀子的特殊方式里,得以渲染、升华。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初次相见时,她正值豆蔻年华,月白的衫子,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宛如一泓秋水。而他是身着戎装的军官,剑眉星目,勃勃的英气中透着说不出的魅力。只看了一眼,她的心就被打动了,细细密密的喜悦在心底悄然绽放。他亦如此,轻笑着问:“可识字吗?”刚从私塾毕业的她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写下家乡“洋头口”三个清秀的字体。抬头,不觉间竟醉倒在他笑意盈盈的目光里。  那是1935年的春天,战争的阴云尚自遥远。几个月后的婚礼中,细心
在每年一度的退休老同志茶话会上,老同志们聊起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大多是含饴弄孙,打打牌,跳跳舞,偶尔出去旅游一趟。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同志忽然告诉大家,他从前不久开始,学英语了,目前已经背下了一百多个单词。  “学英语?”大家好奇地看着他:“您老都这么大把岁数了,还费心劳神学那东西干什么?子孙在国外,准备出国?”  老同志摇摇头说:“家里没人在国外,暂时也没打算出国旅游,就是想趁自己还年轻,再学点东西。
2014年2月16日,第64届柏林电影节落幕,廖凡凭借在电影《白日焰火》中的出色表演斩获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华人影帝。廖凡,不仅演技不俗,在演艺圈内也是有着极好的人缘。获奖后,众星纷纷齐赞实至名归。  那么,廖凡何以获得如此好人缘呢?  一、不与桂纶镁争功  2014年2月,廖凡和桂纶镁一起凭借《白日焰火》到柏林参加颁奖仪式,谁知,原本“柏林影后”最热门人选桂纶镁却与大奖擦肩而过,而廖凡摘得影帝
2013年10月18日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举行,场外点评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对一个比赛场面发出由衷赞叹,他说那是他“看过的最友爱的决赛”。  这个场面出现在决赛的后半程。经过几轮比拼,十五名参赛选手中的十三人先后被淘汰,比赛进入白热化,最后只剩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选手于加敏和陆佳蕾进行冠军争夺。在全国亿万观众面前,如果谁能够一举夺得冠军,那将是其人生当中最大的荣耀。可想而知,在两位选手的心中,
玛蒂卡·安德鲁获得“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推销员”这个荣耀的称号时才13岁,而这一切开始于一个炙热的愿望。  玛蒂卡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在玛蒂卡8岁时,父亲离开了她和母亲。母亲把她带到了纽约,然后在一家餐厅找到了一份做服务员的工作。她们的愿望是环游世界。“我会努力工作,赚够钱送你上大学。”一天,母亲对她说,“等你大学毕业后,赚了足够的钱,你就带上妈妈去环游世界。”  13岁那年,玛蒂卡在她订阅的《女童子
1946年,二十六岁的汪曾祺辞掉工作置身来到上海。可上海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他未能及时找到工作,以至于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在经历多次碰壁后,他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变得极度失望,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当他非常隐晦地把这些情绪波动通过信件告诉自己的老师沈从文的时候,无论如何让他也没有想到的是,沈从文在信中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甚至是用上了“懦夫”、“浑蛋”等反应相当激烈的词语。  骂完之后,
90后的方刚,去年从一所技校毕业后,在江苏南通市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做技工。  2014年冬天的一天,他身穿一件大红羽绒服,坐1路公交车去上班。车上的人不多,他百无聊赖,就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瓜子,嗑起来,边嗑边将瓜子壳往地上吐。这时,司机从监控视频看到了这一幕,就对着话筒说道:“请各位乘客文明乘车,将垃圾扔进车厢过道的垃圾筒里,谢谢合作。”方刚跟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司机再次针对他喊道:“
作为英国第二大国际航空公司的维珍航空,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以乘客利益为中心,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要求员工牢记和秉持 “乘客永远都是对的”的服务理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出伤害乘客的事。员工们也都按此执行了。  但不久后,在维珍航空的航班上,却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航班上新配的一批设计精美的盐瓶、胡椒瓶等佐料瓶,在飞机起飞时,还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可等到飞机降落后,这些瓶便全都不见了。通过调查发
你教会我——  要迈两道坎:名与利:  要做两件事:感恩和奉献:  要结交两种人:良师和益友:  要掌握两种本领:挣钱和花钱:  要喘两种气:良知之气和精神之气;  要能吃得下两样东西:吃苦和吃亏:  要争取两个极致:发挥潜能和延续生命;  要自觉培养两种习惯:读好书和好读书;  要始终把握两个原则:问心無愧和遵纪守法;  要练就两项本领:做事让人感动和说话让人喜欢。  河北省高阳县读者 韩如意
生活是一个又一个有待完成事项的列表,尘世的喧嚣很容易令人迷茫,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几乎每个人在生活的某个阶段都有过寻找人生真谛的经历,希望能够因为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启迪。虽然寻找生活的意义不可能一言以蔽之,然而还是有若干关键点的。  1.寻找本身就很重要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目标、独特的愿望、不同的价值观,所以对于任何人来说,寻找生活意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