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4日,广州亚运会会歌在其开幕前100天正式发布。在长达三年的征集和评选后,《重逢》《日出东方》及《最美的风采》在1600多首歌曲中被选中,成为“准会歌”。两个多月后,正式会歌将在这三首歌曲中产生。
作为最能表达盛会主题的元素之一,会歌往往成为整个赛事成功的首个要素,有时候更承载了人们对一届运动会的公共记忆。
如今,中国正主办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赛事和活动,以近两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最,有意思的是,盛事不尽相同,而主办者选择主题歌的标准和出发点却很接近。
被选中的三首亚运准会歌,无不契合“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主题。也许正是它们过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使其流传度大打折扣。三首“准会歌”揭晓后,反响平平,商场的广播里仍然满是港味粤语歌曲,大街小巷里极少能寻到亚运会歌的踪迹。
一首有“目的性”“功能性”的歌
2007年,亚运会组委会决定将亚运歌曲的选取做成一个长达三年、每年一届的征歌活动,征集渠道从无门槛地面向全社会,逐渐转为组委会的歌曲征集委员会向专业音乐公司和音乐人定向邀约。
三年下来,征歌委员会共收到1600多首作品,并产生了一批具备亚运功能的歌曲和功能音乐,如火炬传递歌曲《传递爱》、志愿者歌曲《一起来更精彩》,等等。
然而,征歌活动的最终目标毕竟是一首最为重要的亚运会会歌。早在3年前,亚组委领导班子就发布了明确的会歌评选标准:除了具备运动会歌曲气质、旋律优美、易于传唱而外,还需要融合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亚洲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歌曲必须紧扣亚运会的主题“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在挑选歌曲的过程中,征歌组委会严格遵守这一要求。在初选阶段,合作方广东省音协的工作人员先按此标准将来稿的歌词筛选过滤一遍,再交予专家进行两至三轮的甄选。到了第二、三届征歌,亚组委会开始邀约专业音乐人写歌时,组委会歌征集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小聪会给创作者们以明确的指令,“不断地跟他们谈我们需要什么,不断地去否定他们的作品,并从中挖掘我要的东西”。
三首亚运功能的歌曲,方小聪请来了超过15个人来写,《传递爱》的作者4易其稿;《天涯共此时》约了6个作曲家写,“枪毙”了5个。
三届歌曲征集活动全部结束后,评选出37首入围歌曲。亚组委负责征歌的专家甄妮确定“好歌基本没被漏掉”,方小聪则认为,“通过评选的歌曲质量和水准都差不多,37首歌里哪首做会歌我觉得都正常”。
随后,组委会又选出十首歌入围最后的会歌评选。12名评审团成员在录音棚里挨个听完十首歌,“各取所需、各取所好”,用无记名的评选方式选出三首“准会歌”。评审团包括亚组委领导、市里宣传部门领导以及个别音乐专家,等等。
“到(终评)这一阶段,音乐专家的功能已在慢慢消失。到最后的歌曲都符合标准:音乐语言是健康的,歌词没问题,歌曲气势可以支撑。选谁?得看会歌的使用者。”方小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会歌最直接的使用者是亚组委开闭幕式的团队。作为总管开闭幕式的领导,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宁肖周也投了一票。“说抽象一点,我希望会歌是一首大歌,而不是一首小调,因为它最重要、最动人的展示是在开幕式点火的环节前后,这也是开幕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说,“一般来说我都把会歌当做功能歌曲来看待,对我来说,它的目的性特别强,目标也特别窄小——落到实处就是要在开幕式上唱。”
除了需要有磅礴的气势和一定的仪式感,宁肖周还希望会歌靠拢开幕式以“水”为主题的表现方向。他举例,《日出东方》的前奏和最后的乐章,“闭着眼睛都能听出来拥有海洋那种博大的音乐张力。”
最后,《日出东方》与《重逢》《最美的风采》一同成为准会歌。对这三首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歌曲,宁肖周仍然不大满足,“按理三首歌曲的作者都应该写得更好。”他认为,“这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国内各种运动会太多了,创作情绪比较浮躁。”
“这是最大的政治”
在歌曲征集标准的要求下,入围的亚运歌曲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岭南元素,比如《最美的风采》在间奏曲上有浓烈的广东音乐风味,《重逢》的前半部分甚至植入了岭南童谣。
“有北京人还认为我们的本土味太浓郁了,要加入一些中华元素进去,” 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宁肖周说,“我始终不太理解,是不是还得增加一些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东西?比如说红色?大鼓?”
而更引人注意的是,入围歌曲基本都紧扣如今的时代主题——从《和谐亚洲》的“我们舞动着祥云的祝福,和谐亚洲绽放着绚丽光彩”,到《广州,美丽的花城》中的“和谐广州,绿色家园,珠江唱不停”,歌词中无不特意带着“和谐”。
“含有大会理念,表达和谐与大爱,就没错了。这是最大的政治,”方小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能够选上的歌都是能够扣合大会理念的。”
一些不带明显关键字眼的歌曲其实也相当“切题”。方小聪介绍说,像由莫文蔚、李宇春等共同演唱的《天涯共此时》也传达的是和谐的主题,“歌名中的‘共’就是同,同就是和,天涯共此时,说的还是和。”
如果大致回顾北京奥运会、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乃至世博会的主题歌歌词,不难发现,最近几年里,中国盛事正是紧跟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无不高唱着“和谐”“超越”与“盛世”等关键词一路走来。
历届全运会会歌更能体现这一点。2005年十运会的主题歌名为《让时代为我们喝彩》,“我们相聚在钟山下,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到去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歌《共圆精彩》中唱道:“有朋自远方来共圆精彩,和谐的中国与青春同在”。
2001年,广州曾举办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时值北京成功申奥后不久,很多人评价其会歌《又见彩虹》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豪迈英雄气概”。
这首歌的词作者陈小奇又创作了《最美的风采》,也在广州亚运会三首准会歌之列。宁肖周评价,“陈小奇本来想做得跟过去几首歌不一样,但我觉得他还是没有能够松开绑。”
“会歌当然大家会关注,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唯一的重点,”甄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会歌不都是流传最广的歌曲,因为它们的任务太重,要承载的东西、要完成的使命太多。”
事实也是如此。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会歌叫做《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而不是那首更为流传的《亚洲雄风》。而在2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题歌中唱到,“谁说我们远隔?我们的心中没有距离;……我们的微笑胜过言语;谁说赛场互为对手?我们热烈拥抱在一起。”本届广州亚运会选出的3首准会歌中,“万水千山,相隔多远,珠江弯弯伸手相牵;……眼睛和眼睛重逢,黑眼睛蓝眼睛,奔跑收获超越……”时代变了,它们的使命和内容依然如出一辙。
歌这么写,你介意吗?
在举行征歌活动之前,亚组委工作者分析、参考了很多国外的大型运动会的歌曲获得方式。
他们的遴选方式与国内运动会截然不同。据方小聪了解,国外大型赛事组委会大多将主题曲的邀约和征集交予一个具体的运营公司来处理,是一个纯商业化的运行模式。
“商业模式有好处,可以选全世界最好的人,但他们得开出全世界最好的价钱,这个(投入和产出)是有比例的,”宁肖周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可以看出南非世界杯开闭幕式的导演肯定对音乐相当内行,而且对歌曲绝对是重磅投入。”
相比之下,国内举办的大型赛事更多地把主题曲的获得作为赛事的一个推广活动来做。北京奥运会征歌活动的开始足足比开幕式提前了五年,号称“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大型的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吸引了几万名普通群众热烈参与。就连2011年即将在深圳召开的大学生运动会,征歌活动也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征歌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盛会,“激发更低层次的业余作者的创作热情,是最能调动所有人积极性的模式”,亚组委会歌征集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小聪表示。
但赛事组委会通常不会对非专业歌曲抱有太大的希望。方小聪与亚运征歌组委会一早就将“宝”押在后来对专业音乐人的邀歌上,事实证明,最终入围的三首歌均出自定向邀约的专业音乐人之手。
而另一方面,征歌的资金多存在缺口。“组委会拨给音乐部分的经费微乎其微,”甄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折换成录歌的话,第一届的经费只能录一首半歌;第二届可以录四五首;第三届的经费连《everyone》一首都录不了。”方小聪说。
“亚运会资金大多放在赛事、开闭幕式、场馆建造、乃至于广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治水工程、蓝天工程等方面,” 宁肖周表示。三年征歌活动的具体执行人员只有方小聪和甄妮两个人,歌曲录制和演唱基本上都是唱片公司和音乐人“给面子”,自己出钱,来完成主办方的“命题作文”。
宁肖周表示,“在国外,开幕式交给一个总导演后,国家都不管了,成败与否都交给你;而我们不是。这是我们跟国外不能比的最核心的东西:他们是一个人带出来一个国家,我们通常是一个国家捧红一个人。”
即便如此,国内盛会很少出现南非世界杯主题歌《Waka Waka》那样业内叫好并具有极高流行程度的好歌。“外国的主题歌都非常上口,这跟当地的语言、文化有关系——中国的汉字表达、呈现的形式很复杂。非洲文化、欧洲文化在这方面,有比我们优越的地方,”宁肖周认为。
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我踢球你介意吗》的英文版这样唱,“Do you mind if I play, Do you mind if I win(我踢球你介意么,我获胜你介意吗)”,简单随性的表达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而在中国,主题曲歌词大都隐隐透露一种主流的严肃感。在2001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体育音乐就应该是雄纠纠的进行曲。当年九运会会歌《又见彩虹》的作曲李小兵,就在相关领导的批示下,专门将会歌做了通俗唱法和军乐团演奏两个版本。
广州亚运会将于11月12日开幕——届时世博刚刚闭幕仅十余天,紧接其后的亚运会如何在短时间迅速掀起大众对它的关注?策划以演唱亚运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巨星演唱会等活动必不可少,歌曲的吸引人程度也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目前亚运会歌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使命。★
广州亚运会三首入选会歌
《日出东方》
绚丽耀眼的起点/日出大海的瞬间/这一路充满了考验 每步紧扣心弦/为一个信念 超越自我的极限/繁花似锦的季节/让爱跨越地平线/说着不一样的语言 拥抱一样笑脸/不远千万里 同聚在激情盛典/Sunshine again
梦想在眼前/每一个画面/收藏在你我的心间/欢笑泪水留在昨天 友谊永远不会变/在那太阳升起的东方/Sunshine again
梦想不会变/每一个故事/温暖着你我的明天/沧海桑田变化万千 真心蔓延到永远/在那太阳升起的东方/奇迹在你身边
作词:朱海
任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创,总撰稿,总策划,策划。
代表作:《京华烟云》片尾曲,歌曲《今夜无眠》,赈灾歌曲《我们众志成城》,等等。
作曲:李海鹰
广东籍词曲作家,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代表作《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七子之歌》《爱如空气》等。
《重逢》
万水千山/相隔多远/珠江弯弯伸手相牵。/隔山遥望/跨海相约/绿茵赛场难说再见。/眼睛和眼睛重逢/黑眼睛蓝眼睛/奔跑收获超越/把自豪举过头顶。
Asia,太阳升起的地方/Asia,古文明的殿堂。/啊,这里的风光最美/啊,这里的阳光最亮
作词:徐荣凯
云南省前省长,曾创作《醉了丽江》、奥运歌曲《我们住在同一个村庄》、世博歌曲《不再遥远》等。
作曲:捞仔
吉他手、音乐制作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于广州乐坛。相继在“太平洋”“中唱”“卜通100”等乐团演奏,在摇滚圈有“南捞仔、北老五”的说法。参与演奏首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阿姐鼓》,参与制作《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幸福沙漏》等,创作《天葬》《带我回家》《可可西里》电影音乐等等。
《最美的风采》
鲜花如梦,为你而开/所有的花瓣汇成欢乐的海/花香中的相聚,花环里的喝彩/天长地久是最美的期待/鲜花如火,为你而开/每一次怒放都有炽热的爱/风雨中的傲骨,阳光下的豪迈/万紫千红是最美的竞赛/花飞花满天,风自八方来/这一个花季让激情与你我同在/带着花信走,争得春满怀/这一座城市将记住亚洲最美的风采
作词:陈小奇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中国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一级词曲作家。曾为九运会、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等多次大型运动会创作会歌。代表作品:《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
作曲:金培达
香港作曲家,代表作《星语心愿》、奥运歌曲《难说再见》等等,为《如果爱》《十月围城》《枪王之王》等数十部电影配乐。
作为最能表达盛会主题的元素之一,会歌往往成为整个赛事成功的首个要素,有时候更承载了人们对一届运动会的公共记忆。
如今,中国正主办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赛事和活动,以近两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最,有意思的是,盛事不尽相同,而主办者选择主题歌的标准和出发点却很接近。
被选中的三首亚运准会歌,无不契合“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主题。也许正是它们过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使其流传度大打折扣。三首“准会歌”揭晓后,反响平平,商场的广播里仍然满是港味粤语歌曲,大街小巷里极少能寻到亚运会歌的踪迹。
一首有“目的性”“功能性”的歌
2007年,亚运会组委会决定将亚运歌曲的选取做成一个长达三年、每年一届的征歌活动,征集渠道从无门槛地面向全社会,逐渐转为组委会的歌曲征集委员会向专业音乐公司和音乐人定向邀约。
三年下来,征歌委员会共收到1600多首作品,并产生了一批具备亚运功能的歌曲和功能音乐,如火炬传递歌曲《传递爱》、志愿者歌曲《一起来更精彩》,等等。
然而,征歌活动的最终目标毕竟是一首最为重要的亚运会会歌。早在3年前,亚组委领导班子就发布了明确的会歌评选标准:除了具备运动会歌曲气质、旋律优美、易于传唱而外,还需要融合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亚洲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歌曲必须紧扣亚运会的主题“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在挑选歌曲的过程中,征歌组委会严格遵守这一要求。在初选阶段,合作方广东省音协的工作人员先按此标准将来稿的歌词筛选过滤一遍,再交予专家进行两至三轮的甄选。到了第二、三届征歌,亚组委会开始邀约专业音乐人写歌时,组委会歌征集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小聪会给创作者们以明确的指令,“不断地跟他们谈我们需要什么,不断地去否定他们的作品,并从中挖掘我要的东西”。
三首亚运功能的歌曲,方小聪请来了超过15个人来写,《传递爱》的作者4易其稿;《天涯共此时》约了6个作曲家写,“枪毙”了5个。
三届歌曲征集活动全部结束后,评选出37首入围歌曲。亚组委负责征歌的专家甄妮确定“好歌基本没被漏掉”,方小聪则认为,“通过评选的歌曲质量和水准都差不多,37首歌里哪首做会歌我觉得都正常”。
随后,组委会又选出十首歌入围最后的会歌评选。12名评审团成员在录音棚里挨个听完十首歌,“各取所需、各取所好”,用无记名的评选方式选出三首“准会歌”。评审团包括亚组委领导、市里宣传部门领导以及个别音乐专家,等等。
“到(终评)这一阶段,音乐专家的功能已在慢慢消失。到最后的歌曲都符合标准:音乐语言是健康的,歌词没问题,歌曲气势可以支撑。选谁?得看会歌的使用者。”方小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会歌最直接的使用者是亚组委开闭幕式的团队。作为总管开闭幕式的领导,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宁肖周也投了一票。“说抽象一点,我希望会歌是一首大歌,而不是一首小调,因为它最重要、最动人的展示是在开幕式点火的环节前后,这也是开幕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说,“一般来说我都把会歌当做功能歌曲来看待,对我来说,它的目的性特别强,目标也特别窄小——落到实处就是要在开幕式上唱。”
除了需要有磅礴的气势和一定的仪式感,宁肖周还希望会歌靠拢开幕式以“水”为主题的表现方向。他举例,《日出东方》的前奏和最后的乐章,“闭着眼睛都能听出来拥有海洋那种博大的音乐张力。”
最后,《日出东方》与《重逢》《最美的风采》一同成为准会歌。对这三首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歌曲,宁肖周仍然不大满足,“按理三首歌曲的作者都应该写得更好。”他认为,“这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国内各种运动会太多了,创作情绪比较浮躁。”
“这是最大的政治”
在歌曲征集标准的要求下,入围的亚运歌曲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岭南元素,比如《最美的风采》在间奏曲上有浓烈的广东音乐风味,《重逢》的前半部分甚至植入了岭南童谣。
“有北京人还认为我们的本土味太浓郁了,要加入一些中华元素进去,” 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宁肖周说,“我始终不太理解,是不是还得增加一些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东西?比如说红色?大鼓?”
而更引人注意的是,入围歌曲基本都紧扣如今的时代主题——从《和谐亚洲》的“我们舞动着祥云的祝福,和谐亚洲绽放着绚丽光彩”,到《广州,美丽的花城》中的“和谐广州,绿色家园,珠江唱不停”,歌词中无不特意带着“和谐”。
“含有大会理念,表达和谐与大爱,就没错了。这是最大的政治,”方小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能够选上的歌都是能够扣合大会理念的。”
一些不带明显关键字眼的歌曲其实也相当“切题”。方小聪介绍说,像由莫文蔚、李宇春等共同演唱的《天涯共此时》也传达的是和谐的主题,“歌名中的‘共’就是同,同就是和,天涯共此时,说的还是和。”
如果大致回顾北京奥运会、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乃至世博会的主题歌歌词,不难发现,最近几年里,中国盛事正是紧跟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无不高唱着“和谐”“超越”与“盛世”等关键词一路走来。
历届全运会会歌更能体现这一点。2005年十运会的主题歌名为《让时代为我们喝彩》,“我们相聚在钟山下,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到去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歌《共圆精彩》中唱道:“有朋自远方来共圆精彩,和谐的中国与青春同在”。
2001年,广州曾举办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时值北京成功申奥后不久,很多人评价其会歌《又见彩虹》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豪迈英雄气概”。
这首歌的词作者陈小奇又创作了《最美的风采》,也在广州亚运会三首准会歌之列。宁肖周评价,“陈小奇本来想做得跟过去几首歌不一样,但我觉得他还是没有能够松开绑。”
“会歌当然大家会关注,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唯一的重点,”甄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会歌不都是流传最广的歌曲,因为它们的任务太重,要承载的东西、要完成的使命太多。”
事实也是如此。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会歌叫做《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而不是那首更为流传的《亚洲雄风》。而在2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题歌中唱到,“谁说我们远隔?我们的心中没有距离;……我们的微笑胜过言语;谁说赛场互为对手?我们热烈拥抱在一起。”本届广州亚运会选出的3首准会歌中,“万水千山,相隔多远,珠江弯弯伸手相牵;……眼睛和眼睛重逢,黑眼睛蓝眼睛,奔跑收获超越……”时代变了,它们的使命和内容依然如出一辙。
歌这么写,你介意吗?
在举行征歌活动之前,亚组委工作者分析、参考了很多国外的大型运动会的歌曲获得方式。
他们的遴选方式与国内运动会截然不同。据方小聪了解,国外大型赛事组委会大多将主题曲的邀约和征集交予一个具体的运营公司来处理,是一个纯商业化的运行模式。
“商业模式有好处,可以选全世界最好的人,但他们得开出全世界最好的价钱,这个(投入和产出)是有比例的,”宁肖周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可以看出南非世界杯开闭幕式的导演肯定对音乐相当内行,而且对歌曲绝对是重磅投入。”
相比之下,国内举办的大型赛事更多地把主题曲的获得作为赛事的一个推广活动来做。北京奥运会征歌活动的开始足足比开幕式提前了五年,号称“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大型的歌曲征集评选活动”,吸引了几万名普通群众热烈参与。就连2011年即将在深圳召开的大学生运动会,征歌活动也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征歌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盛会,“激发更低层次的业余作者的创作热情,是最能调动所有人积极性的模式”,亚组委会歌征集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小聪表示。
但赛事组委会通常不会对非专业歌曲抱有太大的希望。方小聪与亚运征歌组委会一早就将“宝”押在后来对专业音乐人的邀歌上,事实证明,最终入围的三首歌均出自定向邀约的专业音乐人之手。
而另一方面,征歌的资金多存在缺口。“组委会拨给音乐部分的经费微乎其微,”甄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折换成录歌的话,第一届的经费只能录一首半歌;第二届可以录四五首;第三届的经费连《everyone》一首都录不了。”方小聪说。
“亚运会资金大多放在赛事、开闭幕式、场馆建造、乃至于广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治水工程、蓝天工程等方面,” 宁肖周表示。三年征歌活动的具体执行人员只有方小聪和甄妮两个人,歌曲录制和演唱基本上都是唱片公司和音乐人“给面子”,自己出钱,来完成主办方的“命题作文”。
宁肖周表示,“在国外,开幕式交给一个总导演后,国家都不管了,成败与否都交给你;而我们不是。这是我们跟国外不能比的最核心的东西:他们是一个人带出来一个国家,我们通常是一个国家捧红一个人。”
即便如此,国内盛会很少出现南非世界杯主题歌《Waka Waka》那样业内叫好并具有极高流行程度的好歌。“外国的主题歌都非常上口,这跟当地的语言、文化有关系——中国的汉字表达、呈现的形式很复杂。非洲文化、欧洲文化在这方面,有比我们优越的地方,”宁肖周认为。
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我踢球你介意吗》的英文版这样唱,“Do you mind if I play, Do you mind if I win(我踢球你介意么,我获胜你介意吗)”,简单随性的表达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而在中国,主题曲歌词大都隐隐透露一种主流的严肃感。在2001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体育音乐就应该是雄纠纠的进行曲。当年九运会会歌《又见彩虹》的作曲李小兵,就在相关领导的批示下,专门将会歌做了通俗唱法和军乐团演奏两个版本。
广州亚运会将于11月12日开幕——届时世博刚刚闭幕仅十余天,紧接其后的亚运会如何在短时间迅速掀起大众对它的关注?策划以演唱亚运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巨星演唱会等活动必不可少,歌曲的吸引人程度也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目前亚运会歌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使命。★
广州亚运会三首入选会歌
《日出东方》
绚丽耀眼的起点/日出大海的瞬间/这一路充满了考验 每步紧扣心弦/为一个信念 超越自我的极限/繁花似锦的季节/让爱跨越地平线/说着不一样的语言 拥抱一样笑脸/不远千万里 同聚在激情盛典/Sunshine again
梦想在眼前/每一个画面/收藏在你我的心间/欢笑泪水留在昨天 友谊永远不会变/在那太阳升起的东方/Sunshine again
梦想不会变/每一个故事/温暖着你我的明天/沧海桑田变化万千 真心蔓延到永远/在那太阳升起的东方/奇迹在你身边
作词:朱海
任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创,总撰稿,总策划,策划。
代表作:《京华烟云》片尾曲,歌曲《今夜无眠》,赈灾歌曲《我们众志成城》,等等。
作曲:李海鹰
广东籍词曲作家,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代表作《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七子之歌》《爱如空气》等。
《重逢》
万水千山/相隔多远/珠江弯弯伸手相牵。/隔山遥望/跨海相约/绿茵赛场难说再见。/眼睛和眼睛重逢/黑眼睛蓝眼睛/奔跑收获超越/把自豪举过头顶。
Asia,太阳升起的地方/Asia,古文明的殿堂。/啊,这里的风光最美/啊,这里的阳光最亮
作词:徐荣凯
云南省前省长,曾创作《醉了丽江》、奥运歌曲《我们住在同一个村庄》、世博歌曲《不再遥远》等。
作曲:捞仔
吉他手、音乐制作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于广州乐坛。相继在“太平洋”“中唱”“卜通100”等乐团演奏,在摇滚圈有“南捞仔、北老五”的说法。参与演奏首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阿姐鼓》,参与制作《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幸福沙漏》等,创作《天葬》《带我回家》《可可西里》电影音乐等等。
《最美的风采》
鲜花如梦,为你而开/所有的花瓣汇成欢乐的海/花香中的相聚,花环里的喝彩/天长地久是最美的期待/鲜花如火,为你而开/每一次怒放都有炽热的爱/风雨中的傲骨,阳光下的豪迈/万紫千红是最美的竞赛/花飞花满天,风自八方来/这一个花季让激情与你我同在/带着花信走,争得春满怀/这一座城市将记住亚洲最美的风采
作词:陈小奇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中国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一级词曲作家。曾为九运会、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等多次大型运动会创作会歌。代表作品:《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
作曲:金培达
香港作曲家,代表作《星语心愿》、奥运歌曲《难说再见》等等,为《如果爱》《十月围城》《枪王之王》等数十部电影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