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危机事件的原因分析与管控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危机事件一般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大学生相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威胁到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与管理工作,并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事件。分析高校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避免危机或将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有利于增强高校的风险管理能力,保证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高校危机事件管控研究高校作为知识殿堂,既与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这里聚集着大量爱国热情高、民主意识强、空余时间多、思想活跃易冲动的年轻学子。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高校要学会面对“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
  一、高校危机事件的原因分析
  高校的危机事件,既具有社会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从起因上看,可以是一种事件导致的,也可能是多种原因产生的;可能是自然原因引发的,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社会政治因素推波助澜。这些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交织在一起,互为条件、互为作用。
  1.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没有停止,高校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点,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或者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是他们争夺的主要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敌对势力”的内容,“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敌对势力”对其争夺和渗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在虚拟世界中,利用网络传播快、跨时空的特点,大肆宣传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思想,鼓吹“普世价值”,甚至利用网络造谣、污蔑、恶搞历史英雄人物或国家领导人通过引发网络前沿的高校师生围观,达到“西化”“分化”“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社会现实中,他们通过举办讲座、英语辅导、国际志愿服务、奖助学金提供、聚会旅游、宗教入会等方式,骗取高校师生的信任和好感,利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者热点敏感问题,煽动师生闹事,制造不稳地因素。
  当然,社会环境不仅包括社会政治环境,还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深化,尽管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不少,高校的一些危机事件也是这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在校园生活的集中体现。比如,经济制度对利益进行调整和分配,对贫富差距引发的不公平;就业双选成为毕业生主要求职渠道,对即将上岗或者没有找到工作的不满意。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涌入,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一旦社会上一些敏感的事情辐射到高校时,一些心存不满的师生就可能借机闹事,引发危机事件。
  2.高校自身发展中产生的诱因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高校在蓬勃发展中也竞相迸发活力,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但不可否认,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高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复杂。高校要服务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亲密,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局面,甚至有些學校用绿化带取代围墙,还有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外包出去,外来人员来学校打篮球、踢足球等,这些体育竞技运动容易发生肢体冲突,引发群体事件。这种发展态势给高校的安全和管理都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如2010年发生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的“我爸是李刚”事件,这些事件容易激化矛盾产生重大危机事件。其次,高校办学条件滞后和内部运行机制不畅。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部分高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结果导致自身的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学校的教室、宿舍、教师等基础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办学需要。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在校区基建、校区合并、公寓收费、食堂价格调整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如果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畅,各种利益冲突就会不断产生,师生诉求如何没有及时得到解释和合理解决,可能会引发师生采用过激的言行或手段,冲击学校相关部门,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比如2013年重庆工商大学教师不满学校绩效改革,引发集体罢课事件。
  3.学生主观心理意识的偏差
  人们社会交往和日常方式的改变,社会实践的领域和范围也开始逐步扩大。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对自己身份感产生新的理解,对生活意义的认识也遇到新的问题,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同也有也面临新的挑战。首先,现代生活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惑。当代高校大学生体验着科技高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面临着各种思想、观点的选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但是,一些非主流的言行和思想也在威胁着正能量的课堂教育,使一些学生迷失于虚拟世界,迷茫于现实生活。比如生活的意义在哪里?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是什么?自己的权利、责任、义务包括哪些?这些问题困扰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必然会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离。正如中央16号文件指出的“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其次,高校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容易形成较强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高校学生是一个极具变动性和可塑性的群体,他们的年龄阶段和认知能力决定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在大学期间都会经历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竞争与合作的冲突、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冲突、寻求上进与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冲突等。特别是青年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应对,行为容易冲动且不考虑后果,如果这些心理冲突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化解,常常会导致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进而造成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危机事件。
  4.家庭教育的錯位与缺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尽管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是家庭教育错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也明显突出。一是部分家庭教育出现错位。现代社会中的各个国家,都面临着家庭教育这一课题,意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来自于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所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重任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教育过程中,部分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关怀,重能力轻品行;在教育目标上,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成绩面前产生“晕轮效应”,错误的认为考试成绩好就能“一好遮百丑”,不是将“做人”放在首位的教育行为上。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分保护和过度照顾,使孩子养成自以为是的个性和执拗的坏脾气,与老师、同学交往容易产生障碍,抗挫折能力较弱。二是一些家庭教育出现缺位和不到位。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留守”家庭,形成隔代家庭教育的现象,这种教育一方面溺爱大于教育,大多都是姑息纵容、百依百顺,另一方面教育者自身的精力和能力不足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数据研究显示,曾“留守”大学生中,开始留守的年龄越小、留守的时间越长、父母和孩子的联系频次越少,人际交往困扰越多、团队合作意识越差、抑郁和焦虑水平越高。许多学生带着家庭教育的错位与缺位,有高中来到大学,由高考压力转为就业压力,在个性培养和心理健康方面如果被歧视或忽视,就容易产生冲动和叛逆,甚至自残、杀人等恶性事件。
  5.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和误导
  科技的发展,已经把人们带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微信、微博、QQ、贴吧等媒体的出现,在逐渐影响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为学生获取国内外信息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方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政策和发展动态,以及为学习、工作、科研提供便捷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传统的校园危机事件,迅速转变为引人注目的网络舆论事件,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对一些时间恶意炒作提供了可趁之机。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事件呈现传播路径广、传播速度快、升级发酵快、意见领袖作用大等特征,新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掌控媒体终端,都可以在微信、贴吧、微博等平台发布各类信息,高校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水平高,由于传播门槛低,缺乏把关人等特征,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或者细节的败笔都可能成為危机发生的源头,成为危机的触发器,如果再加以误导,后果将出现不可控性。所以,传统媒体时代危机事件都是以小时、日做为回应反馈时间,而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是以分、秒为传播速度,要随时随地发布最新信息,不能延误危机处理的有利时机。
  二、危机事件的管控处置
  在危机事件处置过程中,应该遵循“把困难事办成,把简单的事情办漂亮”“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己奋斗”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新方法、新机制、新阵地对危机事件管控,通过对危机事件的风险规避、转移、处置等,建立全方位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1.服从一个声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已经环绕在大学校园,微信、QQ、微博、贴吧、论坛等新媒体时刻记载、更新着大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高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学生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口口相传了,而是会通过朋友圈、空间、说说等形式快速传递,新闻媒体也可能会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这个时候最重要是上下口径一致,学校在占有大量资料,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事件的科学的、全面的、定性的概述。所以,不管是直接参与事件的处理者,还是间接的参与者、围观者、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员工,特别是党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思政工作者、辅导员等要坚决服从于一个声音,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随便乱讲乱说。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新闻发布会,这一点对于稳定人心,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学校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
  2.培养两种意识
  (1)培养大学生思想预警意识。大多数大学生在面临危机事件时,都会受到认知、经验、准备状态、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面临危机事件如何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减少大学生的错误判断的机会,或者减缓其紧张感和挫败感等,需要培养大学生思想预警意识。一方面,需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全心理健康素质,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历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心理预警系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居安思危的意识,如进行119火警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避免面對危机事件时不知所措,
其他文献
摘要:十八大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精神,为在新常态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全面贯彻有关会议与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阵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证民办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精神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
1农业防治1.1选用抗病新品种花生品种对不同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和耐性。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丰产品种,可起到减轻病虫危害,减少药剂施用量的作用。在选用抗性品
开胸顺气丸(水丸)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本品鉴别(2)(4)均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分别鉴别槟榔、牵牛子.该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所用有毒有机溶剂量大.笔者经过实验,对该
为探索夏玉米需肥规律,建立本区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为施肥分区及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2007年度我们在不同肥力、不同类型土壤上安排了7点次夏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
从外包装、性状、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等方面鉴别一种假冒胃苏颗粒.该伪品由少许中草药浸膏及淀粉类等物质加工而成.
主持人语:遗产是一个老的词汇,却有一个新的概念。所谓"老",指遗产与人类的亲属关系中的继嗣制度存在着悠久关联,即祖辈的"遗留"由谁为继承,继承的原则是什么,怎么继承等。所以,由
1冬小麦受害原因及特征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安徽省沿准淮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成为1961年以来3个最严重干旱年份之一。淮北地区出现严重的旱冻灾害,特别是淮北中西部地区旱情十分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为高.针对小儿服药困难的特点,笔者于2000-02~2002-08采用以小儿推拿疗法为主,并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本病14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沈英森教授认为泌尿系疾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指肺脾肾不足,邪实则以水湿、湿热、瘀血为主。主张扶正固本、重在脾肾,从上治下、巧在变通,强调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1选择地块应选择耕层深厚、土地肥沃、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