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8年10月16日到11月7日,我们以中国文学研究者的身份在加拿大进行学术访问,走访了五大城市,七所大学,会见了不少加拿大学者(包括华裔),了解他们教学和研究的情况,并同他们交换学术信息,讨论了一些学术问题,深感获益匪浅。
其他文献
建国四十年来,古文论研究是有成绩的。大体上来讲,前此以往,我们的做得比较多的是两方面工作;一是对材料的收集整理,二是对理论进行纵向的、历史的清理,这两方面部取得了艰大的成果。但是我们所欠缺的是第三种工作,
姚奠中先生在《文学遗产》1987年第三期和第四期上,先后发表了《〈葛屦〉新说》和《〈衡门〉新说》(以下简称"新说"),从字词训诂入手,以为两首诗中"可"字均当"何"解,并由此申论诗旨而作出了新说。由于突破了旧说,读后很受启发。但两篇"新说",以"可"为"何",申论诗旨,并非新见。早在1979年第四期《中国语文》上,杨伯峻先生就发表有《可作何用》一文,在征引的多条古籍例子中,就也有《衡门》一条,彼此所见略同。但这是否达诂确解,我们以为尚有可疑和商榷之处。故于此一并辨之,敬请批评指正。先看《魏风·葛屦》。原诗
如果反思给人以轻松感,那么,这种反思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这就是说,我们特别需要的乃是反思的深度。
四十年来,古代文论研究受极左思潮的干扰、受极左政治的冲击固不能免,但同其他古典文学各分支相比,灾情相对稍轻些。文革前的“阶级斗争论”,在文论研究中还没有发展到统制一切的程度。文革中的“评红”、“批水浒”“扬李抑杜”等事件,对文论的影响不算很大,唯“评法批儒”中宣染古代“两条路线斗争”,对一些古代文论家有些妄生訾议,说什么刘勰站在“落后的儒家立场上”等等。总的说,
《诗词审美》是一部美学与文学交叉研究的佳作。全书以我国古代审美理论为经,以有关诗词作品为纬,结合我国古代作家或诗论家的一些美感经验,夹叙夹议,兼以鉴赏,使理论研究、作品分析和审美鉴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又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因而从内容到形式都
一唐初最高统治者虽然得天下于马上,但是很懂得文治的重要性。他们下令编撰前代史一事,即可证明这一点。武德四年十一月,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建议撰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正史。次年十二月,高祖下了修史的诏令。但"绵历数载,竟不就而罢"(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贞观三年,太宗为了修成五代正史,特地把原属秘书省著作局的史馆移于禁内。贞观十年初,《梁书》《陈书》(姚思廉续其父察遗稿)、《北齐书》(李百药继其父德林之业)、《周书》(令狐德棻)、《隋书》(魏征等)同时撰成。稍后,李延寿在其父李大师《南北史》遗稿基础上,开
全书分十章,计13万字,以唐代大诗人杜甫二十岁后的行踪为线索,勾画出诗人一生创作历程的轮廓,梳理出诗人创作思想的脉络,并尽可能地做些艺术分析,对某些问题一致传统的观点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提高广大杜诗爱好者的鉴赏水平。
承蒙《文学遗产》提供宝贵的篇幅,使我得以在这里就《全唐诗》的改编问题作一个学术报导。这个报导的宗旨,一方面是向学术界通报这一长久以来就为人们所关心的这部大书重新整理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得到海内外学人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大家知道,清朝于康熙年间以朝廷官府之力编纂而成的《全唐诗》,网罗唐五代将近三百五十年间的诗歌,成书九百卷,载入有传记作家1893人,无考作家353人,合计2246人(不包括联句卷、零句卷和鬼怪诗卷作家数)。《全唐诗》是迄
《全唐文》卷七八五穆员集三有《冠军大将军检校左卫将军开国男安定梁公墓志铭》一篇,末云"夫陈力就列之谓忠,见机不仕之谓智,名遂身退之谓达,全而归之之谓孝。夫如是,宜刻贞石,遗于后嗣,是吾宗也,实能言之"。按此
《文心雕龙·■裁篇》:"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语本《易传》。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易·系辞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舍人语式步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265页)实际上,刘勰"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之说,正取义于《易传》上说,并非仅是"语式步此"。《易·系辞上》认为:《易》"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崇效天,卑法地"。《易》之基本卦象是乾、坤(效法或象征天、地的卦象)。在《易传》作者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