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汤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里的这个男人,和一般中年男人没什么两样,微凸的肚子,方脸双下巴,暗淡粗糙的皮肤。这个男人正在厨房里灌洗猪肺。
  这是一档平民美食节目。节目每一期会挑选一位热心观众,前往观众家里,详细地拍下他某一道拿手菜的制作过程。在一片夸张的吹捧和赞叹声中,摄像机会拍下主角把菜亲手端到亲友面前的镜头,然后介绍在场的家人朋友,大家象征性地品尝一两口,再你一言我一语拘谨地称赞一番。如果编导或主持人有心思,或许还会加些甜蜜温馨的小细节。比如撺掇儿子亲爸爸一口,比如要妻子分享和丈夫的相处之道,等等。
  小川从来不看这类婆婆妈妈的节目。但这次她停下了手里的遥控器,因为那个中年男人她认得。
  她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她和妈妈汗流浃背地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硬卧,在咣当咣当的铁轨声中穿越了无数山川河流后,终于在上海火车站的站台上见到了这个男人。他当时穿着略皱的灰色西装,还打着一条暗红色领带。妈妈把小川从身后拽出来,把她推到这个男人跟前,说:“叫爸爸啊,爸爸你都不记得啰?”


  小川跟着妈妈、爸爸和一堆行李,辗转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居民区,从此便在上海落下脚读起书。
  爸爸从前在家乡教高中语文,也算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了。三年前他只身一人来了上海,找到一份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待安好了家,这才将小川和妈妈接来。在家乡的时候,小川最爱赖在爸爸身边。爸爸会扛着她去看运动场新来的马戏班子表演,带着海鸥相机背她去山顶的烈士亭拍照,骑着摩托车带她去江边游泳打水漂,把她放在自行车前座上一起去菜场买猪肺回家煮汤喝……小川小时候不知道爸爸的这些生活情趣和爱好有多可贵,直到长大后她发现这个时代的大多年轻男孩子只喜欢打升级DOTA德州扑克,才知道爸爸原来是那么一个很酷很带劲儿的人。
  小川到上海不久,和爸爸之间因分别三年而产生的陌生感就迅速消融。爸爸妈妈会在周日一人骑一辆自行车,轮流载着小川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因此小川对这个城市,虽从前未曾谋面,却很快熟络起来。她最爱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被推上过江轮渡。轮渡的出发地是尚待开发的荒蛮浦东,对面是曾经十里洋场、如今情调十足的浦西外滩。爸爸有一回指着身后远去的一个在建建筑说:“那就是东方明珠,等建好了爸爸妈妈带你上去看看。”还有一回,经过一个洋气的西餐厅,爸爸回过头说:“等宽裕点儿了带你来吃……”诸如此类的“等……就……”,是小川初到上海的生活里经常听到的句式。因此她对未来,充满了各种可预知的期待。
  来到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好处是,又可以吃到猪肺汤了。猪肺汤并不是小川家乡的本地菜,不知道爸爸从哪里学来的,间或做给家人吃。爸爸的朋友听说这道菜,表示要尝尝,他就笑着推托:“这辈子我只给她俩做这汤,你们等下辈子吧。”
  与从前在家乡一样,爸爸隔三岔五就会用自行车驮着小川,去菜场挑选新鲜的猪肺回家做汤。每次清洗猪肺,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用水把它充满直到鼓鼓胀胀,再从一个细小的出口里挤出来,反复很多次,切成小块后还要再冲洗许久。小川虽是个小姑娘,却对这个血腥难看的过程有着诡异的兴趣,每次都会靠在水池附近,一看就是很久。
  在等待猪肺汤慢火煮好的一两个小时里,妈妈就进厨房来把其他的饭菜完成。妈妈总说爸爸太聪明,当初假意教她做饭,结果教会徒弟清闲了师傅。上海的夏天湿热,冬天阴冷。小川喜欢夏天闷在厨房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窝出满头的大汗,也喜欢冬天躲在厨房里煤气灶附近笑话爸爸眼镜上经常蒙上的蒸汽。家里的厨房并不大,小川在中间蹭来蹭去,其实是挺碍手碍脚的。每回爸爸妈妈要赶她出去,她都赖着不走,说也要向大师傅学習。
  爸爸离开这两个学做饭的徒弟,和学校里学做教师的徒弟住到一起去,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如果硬要回想一下和爸爸的最后一次碰面,小川只能想起来,那天爸爸在卧室门外敲了好久的门要跟小川告别,妈妈竟也在一边帮腔说爸爸以后会回来看她。但小川笔挺地躺在床上很久很久也不肯出来,大叫着再也不想见爸爸了。小川这股对爸爸的倔和怨,果真让爸爸再也没有出现过。偶尔他打来电话,小川也不愿意听。
  妈妈在后来的年岁里,也没有试图给小川找过新爸爸。也是的,对小川和妈妈来说,那样的一个爸爸和丈夫,有谁能比得上呢?
  电视节目里的男人告诉主持人,猪肺一定要反复清洗,吃起来才又香又嫩,这是最关键的。他每说几句话,唾沫就会积聚到嘴角两边。他意识到了就去舔一舔,然后过一阵子唾沫又聚积起来。小川回想年轻时候的爸爸把自己收拾得多飒爽,西装领带、汗衫牛仔裤,即便也是穿电视上那样一件白色背心,也帅气得不得了。谁知到老了,也不过如此。
  到了亲友品尝环节,终于见到了爸爸的第二个女人。那个女人也有些年纪,看上去并不比妈妈好看多少,竟也是一副良家妇女安分守己的样子呢。主持人对她调笑:“叔叔很疼你的哦,是不是经常做给你吃呀?”女人并不动眼前的汤,说:“平时就我们两个人吃饭,做菜很简单,我又不吃内脏的,所以他从来没做过啦!”主持人又问:“叔叔是不是很有生活情调的呀?”女人笑着说:“是的,他经常周末带我出去玩的,外面饭店吃吃,公园逛逛,很舒怡的。”
  小川想起那时这个男人也是这么带着妈妈和自己,周末出去玩,外面饭店吃吃,公园去去。他曾经给自己和妈妈那么多承诺,比如东方明珠、西餐厅、锦江乐园以及只为母女俩做猪肺汤之类的。真要算起有哪些是坚持下来的,只有猪肺汤这一个没有食言。
  小川突然意识到,爸爸这种有生活情调和腔调的男人,和谁在一起都会是这样。与其比照着爸爸找一个男人,那还不如去找一个没有那么多情调,但只对你是特别一种的寻常男人。
  节目快近尾声的时候,小川听见妈妈买菜回家开门的声音,于是匆匆换了台。吃罢饭收拾了收拾,小川心血来潮地带着妈妈终于上了一次东方明珠。她挽着已经比自己矮半个头的妈妈,看着黄浦江对岸的风光,发现,原来心心念念的东方明珠江景,也不过如此喽。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请问你为什么会来我们公司应聘呢?这意味着你要离开已经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在丁洁的对面,坐着两个面试官,拿着她的简历,一脸严肃。  “哦,我男朋友刚博士毕业,到这个城市的××大学来任教了。高校任教的职位不容易找,因此,我就从原来的单位离职了,来到这里重新找工作。”丁洁回复得很自然,这个理由也合情合理。  一周后,丁洁入职了我们公司。  丁洁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性格温柔,开朗大方,不管走到哪里
期刊
东河沿和我同名的人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阿红家东隔壁的毛姨——毛姨的小名是阿毛,可能和她小时的可爱有关,粉雕玉琢的一个毛头儿,干脆就叫阿毛。当然,即使是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毛姨也是一个十分出众的女人,皮肤白皙,五官漂亮精致,还有一头自然卷曲的黑发。  她的丈夫文质彬彬,俊眉大眼,鼻子高挺、细长。去阿红家,看到他们夫妇,我总是按照礼数喊一声。毛姨总是笑眯眯地答应,而她丈夫,却没正经回答过我。他走路时
期刊
水蓝擀好面条正在屋里洗两个萝卜,街上响起拨浪鼓“卜咚咚、卜咚咚”的声音。  甩了甩水淋淋的手,水蓝忙忙地出了门。  一个货郎笑眯眯地站在街口,一副花红柳绿的货郎挑搁在了电线杆下。  水蓝想买个顶针。她身上好几天了还没来,怕是有了。水蓝准备学点儿针线,得准备那些小东西了。  货郎挑上平摆着、悬挂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物件,针头线脑、胭脂花粉、毛巾手绢、木梳辫卡、镜子扣子,闪着光亮着色,等着人挑拣。
期刊
刘宏志,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小说理论研究以及河南地域作家研究,出版有专著、合著多部,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文艺争鸣》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唐风的这三篇小说,写了三个人物、三种性格、三种人生。  小小说写人物,受限于篇幅,自然不能浓墨重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刻画,而一般为白描。唐风这三篇小小说,也是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唐风这三篇小说中
期刊
“求是”贴了一篇小文,是局长写的。群里纷纷点赞、吹捧。只有“无畏”唱了反调,一阵炮轰。还没说完,就遭到大家围攻,“无畏”奋起还击:“一群伪君子,一群小人!”可信息发不出去。  “无畏”刚被踢出群,没想到,“求是”就请求加他微信,他迷糊了。  先同意再说,看看“求是”究竟要干吗。  “我是不受欢迎的人,为何加我?”  “别人不喜欢我喜欢呀!”  “你知道我是谁吗?”“无畏”小心试探。  “我哪知道呀
期刊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三爷就赶到汽车站,买了张回老家的车票。按照风俗,这一天应该到坟上给去世的亲人烧些纸钱。三爷是专程回去上坟的。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三爷到了镇上。这里离家四五里路,有出租车可坐,但三爷决计步行。通往村里的是一条水泥路。由于周边村庄里的村民大多已迁往城市,路上很少看到行人。三爷的家乡土地肥沃,是片生长庄稼的好地方,可此时田野里满是枯黄的杂草。三爷侍弄了一辈子土地,看到大片大片的田畴
期刊
皮埃尔·马舍雷(1938—),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都塞的弟子,“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派的中坚力量,其代表作有《文学生产理论》《论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学》《文学在思考什么?》等,对现代文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渗透出思想,就像肝脏制造胆汁一样:这就像是一种体液分泌,液体的渗透、流淌和挥发。所以这些用词都让人想到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以微观化学的规模,在文本结构的巧妙部
期刊
穄,这个字读“记”,曾经的常用字。嫩江流域地广人稀时,遍地种穄子,学校教这个字。可到了搞生产队时,这东西种不得了,产量太低,交不上公粮。穄子渐渐绝迹。  奔小康了,脱贫了致富了,家家都想多打粮多卖钱。可老田头却偏偏种上了穄子,还是傻穄子。  傻穄子不用铲不用耥,籽一撒,坐等收成,就像农村傻小子,野着散着才壮实、厚道,走多远都不忘村里乡家;若伺候着惯着宠着,来一身毛病,长大了跟爹娘抢房子的都有。可这
期刊
寒冷的一天,我刚回到办公室,看到前面两位同事围着一位头发浓郁的青年人笑嘻嘻谈着什么。我想走过去凑热闹,往那边一瞥,感觉那位青年人有点儿眼熟。仔细一看,脑子一转,豁然大悟,是局办主任。多月不见,怎么秃头上长出了浓郁的头发?  我故意惊奇地说:“主任的头发这么浓郁,显得年轻多了,刚才差点儿不认识了。”  主任微笑着,不说话,双手插进上衣口袋,扭扭屁股,转转粗腰,绕我们办公桌走了一圈,就移步办公室外。 
期刊
葫芦老汉从省城回到老家沟里村,正是夕阳西下落霞缤纷的傍晚时分。一下子走了一个多月,他很是想家,想念家乡的山水,想念家乡的亲朋,想念家乡的月亮,想念家乡的细雨和风。等得吃了晚饭、收拾好碗筷之后,他对女人说:“走,你和我到村外转悠转悠,看看那小路,看看那树林,看看那沙滩,看看那河水,看看那……”  女人问:“咱们两个一起去?并着肩膀一起走?”  他说:“那是当然。我在省城儿子家里,天天晚上出门遛弯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