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成长的时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成长;时机,耐心
  做教师做了十多年,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也看到一个又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成长得很顺利,让家长教师很省心;而有的学生成长过程充满了艰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学生,家长教师都觉得他挺优秀,后来却自杀了,这些学生不仅让家长、教师感觉很头疼,也是我们全社会的问题。
  我们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似乎太绝对了,因为孩子不是一直只受教师的影响。实际上,影响孩子的因素太多,除了遗传基因之外,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周围的亲戚长辈、社会环境等等,都让孩子们在走进学校之前,就已经表现出各种不同了。这句话如果改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人”或许更恰当。
  那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为顺利地成长呢?家长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做孩子成长的促进者、欣赏者、陪伴者,而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随性改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跟以前一个家里有三五个孩子的家庭相比,我们更容易把精力全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整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爸爸妈妈一生的希望、未实现的目标,都寄托在了这个孩子身上,让孩子承载了太多期望,孩子稍有风吹草动,立刻会引起全家恐慌。
  一、不要着急,让孩子慢慢来
  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每个人都感觉到紧迫,我们生怕自己落后,也生怕我们的孩子落后。心理学教授芦咏莉所说,孩子学习各个时段有各个时段的侧重点,0~3岁的重点是规则和语言,4~6岁的重点是以玩带动发展,小学1~3年级的重点是适应学习,小学4~6年级的重点是学会学习,初中的重点是同伴交往,高中的重点是理想信念引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让我们不停地催促着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家长和教师都着急,一旦缺乏让孩子慢慢成长的耐心,就会采用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让孩子过早地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孩子们幼儿园学习的是小学的内容,小学学的是初中的内容,初中学的是高中的内容,高中学的是大学的内容,大学毕业了,反倒需要回来学习幼儿时期就应该学习的规则。
  小学低段是孩子适应学校学习的阶段,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习兴趣远远比学习成绩重要。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学校家长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学习结果提出过高的要求,就会一次又一次让孩子感觉到他从事的是困难的事情,让孩子感到紧张焦虑。这样,孩子还没有进入从容的学习状态、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时,就已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慢慢地孩子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再也不愿意投入学习了。如果让一个七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又一次跳起来触碰一面他根本碰不到的天花板,他在一次次努力之后,发现根本不可能达到要求,就再也不会有所行动了。下次即使把天花板放低到他能触碰到的高度,他也不愿意再跳了。
  二、孩子成长有快有慢,如同花开有早有迟
  家长不要看见孩子做事慢了一点就越俎代庖,请给他们成长的机会。我见过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小婴儿的“哭”紧张得不得了,似乎只要孩子一哭,就是大人什么事情没做好。小婴儿哭,并不就代表他不开心,他之所以哭,是因为除了哭之外没有其他方式来表达情绪。在对待婴儿“哭”的问题上,美国父母做得更好,他们认为,孩子在成长的正常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如果继续哭,就让他哭吧。其实哭并不完全是坏事,至少可以让孩子深呼吸,锻炼肺活量。而中国家庭孩子只要一哭,一定得抱起来走走转转,直到孩子不哭或者睡着为止。后来,孩子再也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睡觉了。而且孩子稍大了以后,还学会了用“哭”来要挟家长,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
  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正是锻炼自己动手吃饭能力的时候,但孩子会因动作不熟练,弄脏饭桌、衣服、地板。有的家长为了省事,就喂孩子吃饭。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吃饭这一简单的动作中,肌肉、大脑、手、眼都能得到锻炼。家长一旦代劳,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还有不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这样的口头禅:“来,乖孙,再吃一口!”孩子本来吃饱了,摆着脑袋说不吃不吃,还是被塞进一口饭,后又吐了出来。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对吃饭这件事没有兴趣,而且会因为经常被强迫多吃一口而产生抗拒情绪。
  我家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对上下楼梯很感兴趣。我父亲不常来,因为爱孙子,怕他上楼时摔着了,就抱着孙子回家。上楼的时候孩子挣扎着要下去自己走,但我强行把孩子给抱了上楼,结果孩子哭着闹着“自己走!”我父亲只得让孩子重新下楼去,孩子自己重新走一遍楼梯回家后,开心得不得了。
  我还曾经看到一个妈妈,给四岁左右的孩子买了一个玩具。玩具是用一个盒子装着的,孩子自己摆弄着想打开盒子,没有找到开口的位置,就用手撕破了盒子。妈妈看到后一把将盒子抓了过去斥责孩子,“你咋这么憨?撕破了等会怎么装?”然后就把盒子直接打开了给孩子。孩子在这件事情过程中,除了得到妈妈的斥责,什么都没有学到。以后孩子再面对这种情况,就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会向大人求助。
  三、不要简单地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
  盲目比较会让孩子和大人都失去信心。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的教育体制,让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流水线上的物件,对他们一步步进行打造。大学毕业生如同出笼的馒头,一屉一屉的,规格大小都差不多。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缺少大学毕业生,可我们缺少人才,缺少创新型性人才。我们的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创造性就没有得到保护开发,甚至被掐掉了,统一打造成了教师家长们期待的“优秀学生”,长大了哪来的创造性?大学校园里出了一批又一批中文专业学生,却没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莫言却是未经传统学校教育改造的。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15岁的时候,因为生物课成绩差曾被中学教师训斥为“非常愚蠢”,这件事发生在世界名校伊顿公学。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教师更不是万能的。孩子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家长应该最大限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扬长避短,而不是掐头去尾,让所有孩子都整整齐齐。有的教师对孩子缺乏耐心,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曾经说过:“对于那些还没有热爱孩子和热爱教育却从事了教育事业的人,他们会因为孩子的不配合而产生憎恨心,这样的心态使教师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常常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泼向造成这种情绪的孩子。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他们对孩子不断地恶语相加,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意大利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告诫教师:“傲慢和发怒是教师的基本缺陷,而好教师必须学会谦恭并且慈爱。”好教师不仅是宽容的,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失败中看到希望。
  家长和教师都应当给孩子宽松、自由的环境,不要把孩子当成工具,让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应该让孩子做他自己喜欢的事。经常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叫孩子喝水、吃水果或者拿什么东西,甚至就是叫过来看一眼等等,不仅不利于发展孩子的专注力,还可能“使得儿童认为自己从事的活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孩子聚精会神做事情远比大人的事情重要,家长和教师应该做引领者欣赏者和陪伴者,而不是干预者。
  四、孩子着急的时候,大人不要急,多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
  我们都看到过,两岁左右的孩子跌倒时,大多数家长会立刻跑上去扶起孩子,问孩子摔疼了没,本来孩子没有哭,家长这么一问,立马哭了。家长又是半天安慰,甚至骂桌子椅子马路挡着孩子了,这样的方式最不可取。其实孩子摔倒的时候,他也在观察大人,如果没摔疼,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实在摔疼了,家长再扶起来,看看小手小脸摔破没有,跟孩子说,“我们洗洗手去,以后小心”之类的话,擦擦药再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就过去了。
  斯坦福大学有一项关于幼儿的实验,研究了4岁的孩子在糖果面前的忍耐力。如果能够等待15分钟再吃放在面前的棉花糖,可以获得奖励。有一部分孩子禁不住诱惑,很快就吃掉了糖。而有一部分孩子没吃掉糖,获得了奖励。跟踪调查结果证明,这部分能等待15分钟再吃掉糖的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心理调节能力更强,更值得信赖,人生更加成功。明智的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家长和教师并非生来就是教育专家,但只要我们一直努力,探索正确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片适合他们成长的土壤,他们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崇州市崇阳镇西江学校,成都,61123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为了还原肉眼所见到的立体世界,3D显示技术近年来已经普及开来,无论是电影院还是3D电视,都可以借助专门的3D眼镜进行观看;就连裸眼3D技术也不再神秘——借助显示屏幕上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从而将二维的画面感知为三维影像。要想拍出3D影像,只需借助3D相机或者3D摄像机就能搞定。而理光THETA的成像效果却与之大相径庭,而是直接拍出近乎球面效果的360°画面,而且可以拖移显示任意一
当我拥抱他时,他的眼泪告诉我,他花了多大勇气才让我走进他的"黑暗王国"。我静静地感受着他六年的情感缺失,试图在"诉与听"之间捕捉到一缕阳光。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成长的核心问题是确立自我同一性,或者说是获得自我认同感——一种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的稳固且连贯的
2014年5月28日,《时代建筑》杂志"旅游度假酒店"高峰论坛之"老宅——古城与古镇的前世今生"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红楼钟庭举行。论坛通过乌镇西栅、杭州湖边部、天津庆王
“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12种呈现”于2013年5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文章以展览的12位参展人及策展人之间的多点对话为契机,探讨并思考博物馆与展览,建筑与景象间
〔关键词〕独立;自我选择;成长  有一次看《非诚勿扰》,一位男嘉宾自述了他独立自由的生活与传统观念所产生的矛盾。父亲总希望他有稳定的生活状态,娶妻生子,对他这种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始终抱有偏见,并视为今生最大的遗憾,以致于即使到了癌症晚期,每次见到男嘉宾总是欲言又止。对此男嘉宾颇感难受,既想去看望病床上的老父亲,却又忍受不了老父亲那样的表情。说到这里,男嘉宾不禁潸然泪下。  主持人孟非随后讲了他的三
一、引言"捉迷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之一。这个游戏取胜的关键取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躲藏者和寻找者都需要揣摩对方的心理,想一想自己躲在哪儿最
文章从我们身边“绿环境”入手,评说“绿环境”的微观意义与宏观价值,从一个侧面简述了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心理活动课;整合;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性的课程[1]。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对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形成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努力钻研的态度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
目的观察采用以小剂量利尿剂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7例,在给予ACEI、β受体拮抗剂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