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创意赚到惊人财富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洲,除喜欢私人飞机和价值上百万美金的英国纯血马之外,富豪们更以自己能亲手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为荣。普通中国人能否也过一把这种贵族式的“酿酒瘾”,甚至在婚礼上用你和新娘酿造的“波尔多”招待宾客?海归女孩孙美娟在上海开办的首家时尚“酿酒屋”,迷倒了成千上万的中外白领。靠这一绝妙创意,短短几年她就赚到了200多万元惊人财富!
  
  中专毕业到法国学营销
  
  孙美娟出生在郑州市中原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9年中专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女孩十分苦恼。恰好这年在法国经商的舅舅回国探亲,就为孙美娟在巴黎联系了一所学校,读市场营销专业。初到巴黎,孙美娟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最让她感到惊奇的是,与美国和欧洲国家常见的众多肥胖者相比,法国女孩普遍有着优美的形体,尤其是穿长筒皮靴的修长美腿,显得挺拔而迷人。
  “想知道法国女人苗条和美丽的秘诀吗?不是靠高档化妆品,也不用到韩国做美容手术。我们平时只喝点葡萄酒!”邻居黛丽丝女士告诉小孙,红酒有极好的瘦身效果。法国女性都喜欢在睡前喝一杯(50毫升左右),这样,含有少量酒精的红酒不仅可以辅助睡眠,更能缓慢升高身体的温度,让本来新陈代谢缓慢的夜晚也能参与脂肪的燃烧代谢。红酒中的葡萄多酚还能舒缓身体压力,有效抵制压力性的暴饮暴食,使形体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臃肿走样。此外,葡萄酒也具有较强的保温效果,能够使粗糙的皮肤变得湿润亮泽,它所具有的收缩作用能够使皮肤更加洁净而有弹性。
  
  回国开上海首家“酿酒屋”
  
  2004年初从巴黎毕业回国后,孙美娟在上海衡山路接手了一家因经营不善而即将倒闭的酒吧,经过两个月精心装修,不久,上海首家“酿酒屋”便横空出世了。
  孙美娟说,首先走进她的“酿酒屋”的是一位满怀好奇的年轻人。在对方点了一瓶中档的圣艾米利安后,孙美娟告诉他,品酒主要分为三步——观、摇、品。观色时,在高脚杯中倒入三分之一左右的红酒,透过玻璃杯,观察葡萄酒的光泽和清澈度。年份短的葡萄酒色泽黯淡,而年份长的葡萄酒会有深褐色或橘红色的光泽;摇杯是为了让葡萄酒充分挥发和氧化,散发出最自然、最本色的香味;品尝时,则是轻轻啜饮一口葡萄滔,慢慢体会它在口腔两边的感觉。一般来说,红酒入口后,会有酸、甜、干、涩等几种口感。一种葡萄酒各种滋味自然平衡,说明这是好酒。回味越悠长,说明酒的质量越高。“想不到喝红酒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和礼仪呀,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浅!”临别时,这位年轻顾客显得很满足。
  
  手工自酿酒迷倒都市白领
  
  尽管孙美娟的店名是“酿酒屋”,可是她却奇怪地发现,来这里的客人大多会点现成的酒水,边喝边听音乐,而对于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却不感兴趣。后来经过询问顾客,孙美娟才知道。大家是嫌手工制作葡萄酒的工艺太复杂,一般人很难掌握。所以,他们宁愿点一瓶现成的也不愿意DIY。
  经过思考后,孙美娟在当地报纸上打出了广告:请把专业的发酵工艺留给我们,您只要和亲密爱人动一动手指,即可品尝到最纯正的葡萄酒。当晚,一对对亲密的情侣和单身白领慕名而至,在她的亲自指导下,大家将新鲜的葡萄去梗、捻破,流出的浆汁汇入小木盒后,再在里面加入包装好的葡萄酒酵母以及橡木屑等辅料,最后一并存在发酵瓶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客人快速制出一瓶由自己手工酿造的葡萄酒,经过发酵、过滤,“封存”两个月后,就可以美美地享用了。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一些外国人也三五成群来到孙美娟的“酿酒屋”,一起酿制葡萄酒打发时光。有的是年轻情侣,有的是拖儿带女全家上阵,好不热闹。当亲眼看着新鲜的葡萄变成玫瑰红的透明液体,且散发着醉人的醇香时,这些“都市鸵鸟”疲惫的身心才真正得到放松。看到“酿酒屋”的生意如此红火,就连一些高档酒吧的老板都羡慕得眼红。不擅长做财务的孙美娟一算账也吓了一跳:短短半年她竟赚了26万元!
  
  用红酒“酿”出200万财富
  
  2006年8月,在一位瑞典朋友的建议下,孙美娟又成立了上海首家“自酿酒俱乐部”,会员中既有日、韩和新加坡人。也有来自“酿酒之乡”的英、法、德、意等国人士。他们定期举办红酒知识培训、私人品酒会及相互切磋酿酒技巧等,孙美娟还组织“发烧友”们,到欧洲参观一些著名的葡萄酒庄园。
  中国虽然也是葡萄生产大国,但在品质上能得到欧洲行家认可的,只有新疆吐鲁番的葡萄。为精选原料,孙美娟多次到那里考察,后来在当地维吾尔族老乡的介绍下,她迷恋上了“冰葡萄”。每年第一场雪后,留在葡萄架上的葡萄会挂霜,用这种葡萄酿出的酒,味道特别清冽甘甜。
  经过不到三年的打拼,孙美娟轻松拥有了200多万元的个人资产,下一步她还准备开办自己的葡萄酒公司。
其他文献
他27岁创业,靠煤焦起家,2006年以10.50亿身家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当对山西“煤老板”用豪宅、悍马充斥生活时,他以“啃烧饼”形象,频频出现在各种慈善榜单上。这个人就是韩长安,一个“另类”的山西“煤老板”。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韩长安,身上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记。他讲话爱用名人名言,有时还会说几句革命诗词,豪迈、干脆中显现理想主义色彩。他说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他一生发展的“红色动力”。“
期刊
面前这个年轻人脸上带着来自山地农村地区特有的红润,操着带乡音的普通话,如同多数南方人一样,吐字不是非常清晰,时而语速飞快,时而有些磕巴。他对尴尬的问题还没有学会狡猾的搪塞,但外表的谦虚和憨厚已经包裹不住锋芒和自信。他穿着凝重的深蓝色西装,白衬衣袖口处却隐约露出内罩的羊毛衫。  比改变形象更难的是驾驭成长的节奏,仅用两年时间,他建立了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太阳能多晶硅片厂,身价一度高达400亿元人民币
期刊
今年初,某公司用高薪从人才市场招了一位网络管理员小乔,半年多来,小乔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次均能够按计划、保证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在别人手中的难点问题,只要到了小乔那里,十有八九是迎刃而解。    公司对小乔的专业能力非常满意,有意提升他为项目主管。然而,在考察中公司发现,小乔除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外,从不关心其他事情;且对自己的技术保密,很少为别人答疑;对分配的任务有时也
期刊
每个人都有生日,过生日时亲朋好友一般都会买礼物祝贺——就凭这么一个简单的思路,“生日专卖”成为一个发财新概念。  某生日礼品开发和策划机构曾经专门就生日礼品市场对数千人做过调查,一个人一年中送礼次数最高的达到267次,最少的两次。平均为319次。在送礼金额中,最贵重的达到1288元,最便宜的11元,平均35.6元。  按照上述数据。推算生日礼品市场:全国城市人口4.5亿×每年送礼人次3.9次×每人
期刊
夹起讲义、走上讲台,秦思奕是为莘莘学子授业解惑的托福课老师;回到书桌前打开电脑,他又摇身变成“旅游线路设计”小店的店主兼设计师,专门帮助自助游爱好者规划设计出境游旅行线路和食住行。凭着自己丰富的国外求学、旅行经验,秦思奕已经小有名气,如令每个月都能接到四五个设计出游线路的“订单”,获得上千元的“外快”。    独自旅游花了冤枉钱    大学毕业后,秦思奕考入美国纽约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又在
期刊
25岁的时候,我在苏州一家纺布艺商场的专卖店里做店长,平常的工作就是经常摆弄店里的布料,生活一直挺平淡的。    一天,几个大学同来苏州游玩,当时我是请她们当地一家算是有些档次的酒店里吃饭。菜上齐后,酒店服务员相继把装在白纸袋里的筷子摆好。这时一位女同学不小心把汤碰翻了,汤汗倒在筷子上,马上渗透了装着筷子的白纸袋。我一看马上叫来服务员,把已经脏了的筷子换掉。同学在旁边抱怨说:“这样的筷子看起来真低
期刊
在新疆没有吃过烤包子的人恐怕并不多,这种通常五毛钱一个的维吾尔族名小吃在新疆各地的大街小巷并不少见。但你知道吗?有一个29岁的维吾尔族青年以一个三四平方的小橱窗卖烤包子开始创业起步,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已在首府开了四家连锁店……  他就是敢于将通常五毛钱一个的烤包子卖到一元钱的马木提特色烤包子连锁店的主人——马木提。    创业起点:烤包子赚得第一桶金    1992年,高中毕业的马木提带着没钱上大
期刊
国内最有名的“山寨机”,是天语手机;天语手机的董事长,是河南女人荣秀丽。短发、身材高挑,荣秀丽看起来很平凡。身边人形容她性情刚烈、行事果断,不用秘书,凡事亲力亲为。“我的性格从小就比较像男孩子。我不认为女性企业家成功比男性更难,也没有因为我是女性就被人欺负过。”荣秀丽这样评价自己。    2002年,当荣秀丽以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天宇朗通时,没有人想到,这家没有手机牌照、没有手机研发历史、没有手
期刊
吉普赛卷发的爆炸版,典型的淑女屋风格一花边上衣和层层叠叠的裙子,就连袜子都缀着蕾丝花边,跟我们看到的淑女屋海报上的人如出一辙,不过换了张成熟的面孔。看着这么齐全的一身,我有些惊讶,现在很少有人会选择将自己包在繁复的裙里了。不过,在最初的惊讶过去后,我不得不承认,虽然已是40开外,但这身衣服穿在她身上并不显怪异,反而很协调。匡子说话的时候眼睛亮亮的,带着一种梦幻般的表情。这是一个习惯于沉浸在自己情感
期刊
梦想的价值  修 静    从小到大,我们家里一直很穷,但是充满了爱和关心,我是快乐而有朝气的。我知道不管一个人有多穷,他们仍然可以做自己的梦。  我的梦想就是运动。在我16岁的时候,我就能压碎一只棒球,能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扔出一个快球,并且撞在足球场上移动着的任何一件东西上。我的高中教练是奥利·贾维斯,他不仅相信我,而且还教我怎样自己相信自己。他教我知道拥有一个梦想和足够的自信会使自己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