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执行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实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始终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执行能力 情感强度 情感智力
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更需要员工有执行力。怎样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执行力的培养值得教师思考。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地完成计划和各项任务。在管理领域,“执行”对应的英文是“execute”,其意义主要有两种:前者与“规划”相对应,指的是对规划的实施,其前提是已经有了规划;后者指的是完成某种困难的事情或变革,不以已有的规划为前提。学术界和实业界对“执行”的理解基本如此,差异在于侧重点和角度不同。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和体会执行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培养和运用执行能力。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找借口。
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任务。我认为,对学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的企业员工,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感强度,也就是说,要有坚强的性格,这一点非常重要。情感强度有四个核心特征:真诚、自我意识、自我超越和谦虚,这四个特征越明显,表明情感强度越强;否则,表示情感强度较弱。学生应对自己的情感强度十分清楚(但事实并非如此)。
除了情感强度外,情感智力与一个人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而情商可以在人与人的交往技巧中得以增高。
情感智力的五个方面包括:熟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感,自我推动,承认他人的情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在执行某些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不怕问题,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结果是圆满地完成任务;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完不成。反思对待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好呢?关键是思想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任务的完成,不仅是战略决策等,更重要的是人员的执行能力。
一个人不仅要会做,还要有工作学习意愿(动机),即要“肯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
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工作实际出发,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本职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最终把学习体会和工作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
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对老师的布置和下达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老师的意图和任务的重要性,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对,继而随意降低执行标准和要求,反之,则提高执行力的原动力。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高度上,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各项指令,凡事都等到万事俱备,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否则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没做好。
做人要有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态度问题,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以后在工作中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诚实认真地执行好领导的每一项决策,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视服从为美德,不说不行,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坚决执行。
提高执行力就要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总是说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戒骄戒躁和诚实谦虚的表现,但也同时说明一个道理,即无论干什么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绝不是最终的,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还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监督是最好的追踪考核。确保每天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实现目标,不断监督和跟进,有效暴露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自己采取相应的行动协调和纠偏,以期按时实现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
执行是一门学问,它是战略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是企业领导者的主要工作,也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但是执行不等同于战术,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的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包括对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对组织的能力进行评估,对战略与运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的相结合,对这些人员及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以及将奖励与成绩相结合。
从基础意义上说,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方式,遗憾的是有人无法面对现实,这是某些管理者无法正确落实战略的原因。管理实践证明,执行的核心在于三个流程,即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所有的企业和公司在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在利用这三个流程,但太多的情况下都无法将这些流程紧密地结合,只是以一种存在的形式出现,尽管能完成这些流程,最后仍然回到原点。
如果回归到节点控制,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是个点,但是想要做成就,那就是一条线,这需要时间。因为一个想法是一个点,但要把想法变成现实就需要时间,只有时间才能实现。所以,有时间还不行,要把一件事情做出来,最重要的是流程的执行。所以节点控制操作的出发点在于在执行前把不相信落实到证据上,这叫结果定义。可见执行最重要的是检查,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相互检查,相互督促。
所以在ERP课程教学中,我以企业的流程为引导,以企业的组织机构为背景,以角色扮演为手段,逐步在学中做,更多的是在做中学。做学结合,使观念得以更新。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view/18ccd532580216fc700afd53.html.
本文系苏州职业大学教改项目:依托会计专业群,构建以SCP-CD/O理念为基础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教改研究。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执行能力 情感强度 情感智力
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更需要员工有执行力。怎样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执行力的培养值得教师思考。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地完成计划和各项任务。在管理领域,“执行”对应的英文是“execute”,其意义主要有两种:前者与“规划”相对应,指的是对规划的实施,其前提是已经有了规划;后者指的是完成某种困难的事情或变革,不以已有的规划为前提。学术界和实业界对“执行”的理解基本如此,差异在于侧重点和角度不同。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和体会执行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培养和运用执行能力。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找借口。
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任务。我认为,对学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的企业员工,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感强度,也就是说,要有坚强的性格,这一点非常重要。情感强度有四个核心特征:真诚、自我意识、自我超越和谦虚,这四个特征越明显,表明情感强度越强;否则,表示情感强度较弱。学生应对自己的情感强度十分清楚(但事实并非如此)。
除了情感强度外,情感智力与一个人成功与否有很大关系,而情商可以在人与人的交往技巧中得以增高。
情感智力的五个方面包括:熟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感,自我推动,承认他人的情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在执行某些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不怕问题,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结果是圆满地完成任务;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完不成。反思对待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好呢?关键是思想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任务的完成,不仅是战略决策等,更重要的是人员的执行能力。
一个人不仅要会做,还要有工作学习意愿(动机),即要“肯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
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工作实际出发,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本职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最终把学习体会和工作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
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对老师的布置和下达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老师的意图和任务的重要性,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对,继而随意降低执行标准和要求,反之,则提高执行力的原动力。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高度上,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各项指令,凡事都等到万事俱备,有十足把握才敢去做,否则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没做好。
做人要有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态度问题,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以后在工作中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诚实认真地执行好领导的每一项决策,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视服从为美德,不说不行,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坚决执行。
提高执行力就要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总是说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戒骄戒躁和诚实谦虚的表现,但也同时说明一个道理,即无论干什么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绝不是最终的,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还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监督是最好的追踪考核。确保每天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实现目标,不断监督和跟进,有效暴露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自己采取相应的行动协调和纠偏,以期按时实现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
执行是一门学问,它是战略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是企业领导者的主要工作,也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但是执行不等同于战术,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的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包括对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对组织的能力进行评估,对战略与运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的相结合,对这些人员及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以及将奖励与成绩相结合。
从基础意义上说,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方式,遗憾的是有人无法面对现实,这是某些管理者无法正确落实战略的原因。管理实践证明,执行的核心在于三个流程,即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所有的企业和公司在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在利用这三个流程,但太多的情况下都无法将这些流程紧密地结合,只是以一种存在的形式出现,尽管能完成这些流程,最后仍然回到原点。
如果回归到节点控制,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是个点,但是想要做成就,那就是一条线,这需要时间。因为一个想法是一个点,但要把想法变成现实就需要时间,只有时间才能实现。所以,有时间还不行,要把一件事情做出来,最重要的是流程的执行。所以节点控制操作的出发点在于在执行前把不相信落实到证据上,这叫结果定义。可见执行最重要的是检查,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相互检查,相互督促。
所以在ERP课程教学中,我以企业的流程为引导,以企业的组织机构为背景,以角色扮演为手段,逐步在学中做,更多的是在做中学。做学结合,使观念得以更新。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view/18ccd532580216fc700afd53.html.
本文系苏州职业大学教改项目:依托会计专业群,构建以SCP-CD/O理念为基础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