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视域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教育部将《道德与法治》纳入中小学课程。现阶段,初中阶段学生的法治意识较薄弱,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法治意识
  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模仿能力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自身缺乏自制力也很容易受到不法行为的诱惑,走上违法的道路。所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对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
  这个阶段错误或者产生误导,将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隐患。另一个角度来看,普法、用法是法治社会的必需条件,学生懂法,社会的法律氛围和法律的威慑力都会逐渐提高。但是中学生的优点也是他们的薄弱之处,初中生认识水平、能力都比较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其实问题的发生都是有长期隐患的,等待问题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后就为时已晚了。这与中学生法律意的培养没有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有着直接关系。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 当前在课程中出现的法治意识问题
  (一)时代性不强
  我国中学教育中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是穿插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当中的,由于升学压力没有专门的法治教育课,专职的法律老師也没有,学生、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就决定着法律知识的传授效果。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学生法治意识薄弱,学法氛围不够浓厚等现状,还好目前新更改的教材已经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进,许多法律知识不仅明确而且实用。只是教师的教授方式还有待改进,目前来看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对法律的需求,更没有了解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当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跟进教材的变化,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法治意识培育有明显的效果。
  (二)过于单一的培育途径
  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对于法律知识的传授还是停留在理论灌输为主,形式化的东西过多,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只是简单的普法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告诉学生有哪些法、哪种法,没有办法让学生参与或模拟参与到某种法的运用。真正的了解到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知识。学校的应试考试使得《道德与法治》中法律知识的传授比较零碎,缺乏实践的检验途径,学生单纯的背会某个法律条例,并不会在乎他有没有深入理解并且知道在哪可以运用的到,内心有没有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三)应试化教育影响严重
  新课程改革后,《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在教学的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一切的理论知识要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感受到。教学应当回归学生生活,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今学校教育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一味地关注升学率,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法律常识,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掌握法律运用能力,忽略了中学生的法律修养。法治教育本身在应试教育中的地位不高,有些法律常识不是必考点就被忽略。许多学校不管这些内容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完全毫无道理的放松了对学生法治观念方面的培养,认为学生当前在学校学习,法律的应用、法律意识的培养都是大学之后的事情,目前还顾不上这些知识的学习。
  另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入职之前的专业把控不严格,没有特殊专业要求,许多初中教师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只是凭借自己对法律的理解进行授课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律概念、原则、制度等基本知识的解读就会略显浅薄。这样有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教师本人法律知识丰富,那还可以弥补,如果教师自身就对初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没有重视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差。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会发现虽然有些教师意识到了法治教育不容小觑,但自身水平有限,在进行法律案例分析教学时,品德课教师描述案件本身浪费太多时间,反而将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惩罚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一带而过,教师自己对法律知识却是一知半解,更无法对学生引起深刻的自我反省。
  二、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建议
  (一)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浪潮下,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适当选择法学专业,一方面弥补法律人才的确实,另一方面可以培训之前不是法学专业的教师,一举两得。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承担者,是第一责任人和直接推动者。只有紧跟时代要求,对于在职教师进行法律教学进修,从教师内心重视法律的作用,让教师认识到法律意识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提升师生共同的法治文化意识努力创造为校园中每位教职员工学习法律规章制度的机会并贯穿教师学习培训始终,帮助教师知法、懂法,树立高尚的师德与法治意识相结合。每年的新晋教师中一定要有法学专业方面的毕业生,使学校教师队伍更专业化。
  (二)建设高素质的法治教师队伍
  法治意识培育是一项集理论与实践以及必要的政治、法律学知识于一体的涵盖范围广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工程。所以从教学承担者上下功夫是关键。第一,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在教师招聘入职环节就应当从源头上做好把关,适当加入一些有关法治意识考核的内容;第二,加强培训。不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拥有一支规模相匹配的以法学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在能够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外界相应的法律规定变化和案例情况,对于其他教师和学生学习都有促进作用。第三,强化持续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研究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有效策略,加强自身法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实际中去。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天龙.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基于网络社会角度分析[J].法制博览,2017(24).
  [2]朱全中.思想政治教学应更加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6(Z5).
  作者简介:
  李万芳,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和生态议题的深入探讨,台湾作家的自然书写逐渐成为战后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风景,而80后世代对于自然的书写,既继承了前期自然书写所形成的艺术理念
“干警”的起源和演变□林天虹周迎燕沈阳先生的《正式用语的词汇语法规范例议》(《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和晁继周先生的《关于“干警”一词的思考》(《语文建设》1997年第9期)对“干警”
地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自身的优势性能,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是比较实用的系统,从目前形势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动态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运用已是非常普遍,可以说是地理系统发展的基础。基于此,全面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情况,并且阐述了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常为烧伤、手术、严重外伤等导致的皮肤组织外观形态及病理学改变。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遗传、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
1998年1月9日《中国体育报》第二版《篮球世家篮球缘》一文中有如下两个句子。(1)吴占军、吴沙莉夫妇及两个儿媳都先后参军,成为中国军中体育健将。(2)(母亲说)幸运的是,比他大五岁的女儿悉心
增进中文信息处理和语言文字研究的结合(提纲)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本构成■集成电路是信息社会的细胞■通信网络是信息社会的神经■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大脑■信
对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现代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介绍其在多跨连续梁施工、受弯构建施工中应用及加固桥梁施工、压浆中的应用,阐述了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道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言科目学习的重要内容,由于是第二门语言学习,学生英语写作面临更多的困难。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借助教材的精彩之处,抓住练笔活动的契机点,充分发挥随文练笔的优势,将写作练习融合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以随文练笔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随文练笔;初中英语;运用策略  英语是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能顺畅地用写作形式表
随着所谓“数码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字情有独钟,报刊等传媒用数字说话也越来越普遍,特别在新闻报道中,“数字入题”更加常见。用好数字,可以以“数”服人。不过,在标题中运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