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教师是怎样发生的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读到李薇博士记录的她和幼儿园园长晓之间的对话,深受触动。晓对“呼应”的所思所想深深打动了我,我们的幼儿园是多么需要这样的园长呀,这样心中有老师的园长!同时,我也觉得晓特别幸运,有虽然远在太平洋彼岸,但愿意用心倾听、用心呼应的李博士可以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在分享过程中让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也想学习这种有呼、有应的对话,于是,我试着解析李博士和晓之间的对话,并且思考着“呼应教师是怎样发生的”。
  ——周菁
  晓是今年刚开始当园长的,半夜梦到幼儿园醒来,睡不着了,于是和我隔着太平洋,有了这段“微”聊。
  【呼:晓对幼儿园的关心,驱使着晓不断地思考;晓的思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激发了她强烈的分享意愿。】
  【应:李博士的好奇心和对晓的关爱,驱使着她选择用当时当下最适宜的方式与晓对话,虽然这样的“微”聊没有面对面交流的便捷和畅快,但是文字交流让对话变得更审慎,也让原汁原味的记录对话过程成为可能。】
  “李老师,我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觉得呼应老师是呼应儿童的前提。因为老师是最直接和儿童互动的人,如果她们得不到呼应,或者根本没有呼应的权利,又怎么会去呼应儿童呢?”晓说。
  我追问道:“你所说呼应老师的含义是?”
  【呼:晓提出了她正在发展的一个理论,有关呼应老师和呼应儿童之间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晓和李博士共同关注的,也是驱使她们共同参与这次对话的内驱力之一。】
  【应:李博士激发晓进一步厘清自己对“呼应老师”这个词语的理解,即自己给“呼应老师”下定义。】
  “和呼应儿童是一样的。首先要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这里的安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安全,这是前提。老师在安全、接纳的环境中,才会表现真实的自己,比如不会就是不会,困惑就是困惑,观念存在误区就是存在误区。”晓一口气说道。
  “还有,可以冒险(做没有做过的事),在学习中可以犯错。”我加了一句。
  “是的。”晓说。
  我还不过瘾,说:“你说的接纳非常重要(需要说三遍了),就是领导、同事不要抱着评判的态度(being judgmental)。”
  “但是,现在我们的幼教动态就是批判幼儿教师。”晓说。
  “那如何可以改变呢?”我紧追不放。
  【如果说前几段中的呼和应比较容易区分,那么,在这一部分的对话中,呼应就难以很明确地区分了,晓和李博士在相互呼应,这使对话有可能成为互惠式的对话。晓在阐释自己正在发展的理论回应李博士的观点。李博士不仅认同晓的观点,还对关键点加以强调,同时对晓提出进一步的挑战。】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首先我自己能做到的是在我的幼儿园里,我愿意接纳、肯定,让老师们体验到呼应。我要给我这个幼儿园里的168个孩子寻找好的老师,好的教育环境。其实就是用对待儿童的思维对待老师,在发现老师的需要的同时,有一点我感受特别深刻,关注个别差异,不做横向比较。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晓强调道,“这个尊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尊重并得到尊重。早前老师、儿童、家长间互动较少,比如老师们彼此间很少打招呼,甚至有一次还遇到过一个年轻老师大声指派保育老师做事情。几次观察之后,我认为‘不打招呼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且是一件大事。我就在想为什么她们会这样,我就把她们转化为儿童去思考原因。这样事情就清楚了,她们没有被打招呼、或者被合作的经验。换句话说,她们已有的经验就是见了面不打招呼,做事情就被呼来喝去。”
  “那你怎么办?”我问。
  “既然没有,那就让她们获得有益的新的经验。我每天早上和放学都站在幼儿园门口,和家长、小朋友打招呼,询问小朋友开不开心,询问家长有什么问题。有一天,一个家长忍不住问我‘园长你怎么每天都站在门口?’我回答说:‘我想见到你们,知道你们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然后我每天都会主动和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打招呼,并且夸老师,夸孩子有礼貌。”晓接着说:“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幼儿园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比如,大家不知不觉间相互微笑、谈论,甚至还相互帮忙班上的事情。孩子们见到老师和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会主动问好。而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外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家长包括很多爷爷奶奶都会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
  【大段的表述正是晓这些日子思绪的累积,是让她半夜梦醒的原因,也是她想要和李博士对话的原因。终于有了抒发和表达的途径了,多畅快呀!晓思考最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看上去是什么样的,而呼应可能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
  “你不觉得你很强大?一个有意识的举动,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我说。
  可是晓说:“我真的没有觉得我强大。用呼应儿童的思维,老师们和孩子们本来就是强大的。她们只是需要有一个人先迈出一步,就是做‘呼’的这个人,而我恰巧就成了这样一个人。”
  “你不仅呼,你也应了。”我迫不及待地指出。
  【这是一段承上启下的对话,李博士既回应了晓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自己的角度,既呼又应的园长。而在这次对话中,李博士也让晓看到了一个既呼又应的对话者是什么样的。】
  晓说:“嗯,这两个字真的是太奇妙了。呼应是一种良性循环,永不间断。”(这也是对呼应本身一种生动的描述,我想。)
  “这种良性循环就建立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一切可能的教育的基础。”我忍不住加了一句。
  “李老师,你上课的时候讲到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教育,就是关系。”晓说。
  “我那是从瑞吉欧学的,加上自己的体会和实践。”我赶紧申明。
  “其实,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的古人也不输于瑞吉欧。”晓继续说道,“有一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儿园里有三个年龄段:儿童、教师、保育老师。我们幼儿园的保育老师都在五十岁左右,差不多像我们妈妈一样的年龄。我对她们就像对自己的妈妈一样尊重、关心,同时也一起探讨幼儿园的事情,幼儿园的重大决策,也请她们参与。而我和老师们一样处于中间年龄段,我就用古人的话要求自己,努力让我的同伴感受到,并且成为她们的经验。我这段时间的感受就是,园长更重要的一个角色是呼应者。其实,这个角色适应于每个人,因为它是在关系中产生的。”   【在建立与自身已有知识间的连接,与自己文化间的连接,与他人观点间的连接,以及与自己过往经历间的连接的过程中,晓不断深入认识自己、他人、周围世界和自己所置身的环境间的各种关系。】
  我难抑兴奋,说:“你今天睡不着,引发的分享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在同学们中发起一个讨论,用具体事例说明教育中的呼应。因为我觉得,人们往往抓住一个新的理念或想法,但如不继续思考和实践,好好的东西,也可能变成空洞的口号。”
  【李博士为什么会“难抑兴奋”,可能是因为晓的所思所想是对李博士上课内容的积极回应,这样的回应给李博士带来了满足感,也让她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并且激发了她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关于“呼应”这个话题的探究,将这样的思考和理解拓展到其他同学中,拓展到教育实践中。】
  “我觉得除了可以分享工作中的呼应,也可以分享生活中的呼应,包括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有关系存在的地方,不都有呼应存在吗?”晓有点像个哲学家了。不过,教育本来就是少不了哲学的呀。
  【受李博士启发,晓继续拓展自己的思想,让李博士和她自己发现了另一个可能的自我:一个有哲学思考的教育者。】
  真没想到,夜半微聊,晓从一个园长的角度,在她的环境中,用她的思考和实践,对“呼应儿童”和“呼应教师”做出这么丰富、深刻和独到的诠释。春天的种子,在秋天结出果实。我相信和期待着,晓和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分享。谢谢你,晓。
  【这是一次有呼有应的互惠式对话。Margaret Carr等人认为指向互惠的心智倾向包括投入到他人的对话中,探讨共同的感受和兴趣,与他人沟通,提出自己的观点,考量他人的观点,分享责任,交流观点,对自己作为和成为群体中的一员非常重视。Margaret Carr等人还认为,能够给学习带来持续动能的社会性互动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互惠,是力量和温暖的平衡。在晓和李博士的这次越洋“微聊”中,我们能看到互惠,能体会到温暖和信任的关系,还能读到那些能够提高互惠可能性的语言,如:李博士聚焦又开放的提问;接纳、肯定的语言,而不是评判或批判性的语言;当然更重要的是晓思绪的累积且不断地深入具体,还有她想要分享的意愿和对孩子、幼儿园乃至幼儿教育的情感,让我们得以从她的一次“午夜梦回”中受到启发,也激发了我们的思考。谢谢你,素昧平生的晓!谢谢你,我亲爱的李博士!】
  注:文中“晓”为南京市雨花台区观云国际小区幼儿园园长徐付晓。
其他文献
园长的岗位,是一种责任与追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追求?这就需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成为一名有高品位的园长。高品位的园长至少有三个指标:一是爱读书,有底蕴;二是善管理,有智慧;三是勤修炼,有胸怀。  1.文化涵养高品位:做一个爱读书、有底蕴的园长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的智力背景,认为教师要达到比自己所教的知识丰富50倍,才算好教师。园长是教师的领导者,更要爱学习,爱读书。园
成名后,很多朋友向著名作家陈忠实求索墨宝。陈忠实热情好客,不忍心拒绝,闲暇时间练练书法以应朋友之需。  这天,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前来拜访,陈忠实正在书房为朋友写条幅,忙请对方指点一二。陈忠实的书法质朴刚健、笔意遒劲,书法家一边品评,一边指出其中的不足。两人边聊边写,见陈忠实兴致盎然,书法家说:“你的书法功底深厚,本人又很喜欢,如果好好练习,说不定将来能在书法界有所建树。”  陈忠实爽朗地笑了,放
大家都知道,指南针的作用是辨别方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指南针有没有联系呢?我的答案是“有”。这是我在准备一次科学优质课比赛中的感悟。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想要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就要找能够激发好奇心,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围绕这个核心,我开始多方选材。在网络上有一段科学小制作的视频吸引了我。视频内容是通过镜面操作实验,
幼儿园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能动性。那么,如何让每一位教师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我想干”“我会干”呢?我在管理中尝试转变管理思路,变解题为出题,让教师们积极寻找答案,促使教师由被动到主动。  1.选择题,激发教师的主动性  我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困惑等,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运用沙龙活动形式,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题目发表见解和想法。如开学第一天教师给家长布
一、研究背景  (一)了解幼兒的前科学概念是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有学者认为,以往的科学教育多是以活动为中心,儿童围绕教师预设的活动进行探究,由于教师缺乏对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特点的了解,在设计活动时常常无法体现一个主题下各个科学概念间的层次和联系,缺乏对儿童已有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关注。[1]研究表明,儿童建构起来的概念具有共同性,儿童自己有解释和分析与他们的经验范畴有关的世界和现象的方法。[2
你的生命里有没有一条无形的带子?对于我而言,这条带子就是我妈。  从小时候起,这条带子就紧紧地牵着我。我打小就是个破坏大王,每日必打卡成就——“祸乱人间”。我走过的每一平方厘米的土地之下,都埋藏着一个小小的宝藏,可能是拼图缺失的最后一角,可能是吃了一半的小熊饼干,也可能是妈妈送给我的定位手表……而我妈妈总是跟在我后面,时不时扶着腰,蹲下身子,在这120平米的房间里寻踪追宝。随着我逐渐长大,这条带子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打开江苏省海门市少年宫幼儿园青年教师王丽的十分钟半日活动录像,这一句话和她青春、朝气、挚爱幼儿的形象同时跃入我的眼帘。王丽老师迎着朝阳,怀着愉悦的心情,用灿烂的微笑和充满爱的语言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她与孩子热情招呼、与家长简短交流、与有特殊情况的幼儿亲密接触……充满激情,充满期盼,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有创意”。王丽老师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幸福”,这强烈的幸福感,可
为了增加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我园尝试在三个年级组各确定一个试点班,开展“亲子制作小组”活动。该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制作活动。一年来,参与亲子制作活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与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行为得到了改善:家长对本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有了深入的认识,能积极主动地加以配合和协助:家园关系也由此更为和睦、和谐。试点班中报名参加亲子制作小组
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为此,我园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挖掘本土资源,创设童趣环境,注重户外体育活动的游戏化,初步探索出了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快乐策略。  策略一:研发配置,開启快乐  我们将开发的户外体育活动分为两大类:
幼儿离园是幼儿园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疏散家长、幼儿离园速度、园外交通等。为了解决离园时的“堵、乱、慢”现象,让家长主动、有效配合,变“治标不治本”为“治标也治本”,我园在新建时就将此项工作列为重大事项考虑,从图纸设计、规划流程等方面整体布局,设计出“不走回头路”的接送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离园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一、修改大门  原设计图纸中幼儿园大门宽10米,由一扇电动门构成。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