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赏识教育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无限的潜能。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正因为此,赏识教育备受中外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青睐。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确,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 ,现实的赏识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在这里,谈谈本人对赏识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什么是赏识教育?识是认同,是理解,这是前提;赏是欣赏,是信任,这是途径; 教育,乃是最终的目的。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学会正确的赏识孩子,一定要先遵循3个原则,即尊重、理解和宽容。
  尊重孩子,表现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认识到教育者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站在和孩子相同的视角及高度,倾听孩子说话,会使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其实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大人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家长抱着虚心向孩子学习的态度,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才能看见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因此,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孩子、要求孩子。家长和老师要花时间和孩子相处,了解他们爱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知道孩子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只有真正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是负责任的教育态度,也才能正确地认同和欣赏孩子。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因此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可能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或相去甚远,这个时候,教育者不能因孩子暂时未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就批评,甚至惩罚孩子,要 允许孩子犯错误。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我们要把成长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享受成长的欢乐 。
  当然,赏识也不等同于单一的表扬。赏识其实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同的概念。赏识的确可以用表扬来实现,但赏识的内涵也比表扬更丰富。 可以这么说,以赏识的心态巧妙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达到赏识学生的目的。如果说表扬是外显的,那么赏识真正要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学生可以变好。赏识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
  赏识学生自然要对学生良好的言行给予赞美、称赞、鼓励、表扬,但赏识并不意味着不要批评。针对孩子言行的错误和偏差,教育者不能为了赏识而赏识,曲解赏识教育的真谛。要知道,赏识的目的是激励,是激发,是启迪,是鞭策。那些肤浅的,随意的“表扬”, 不仅毫无意义,恐怕只能与表扬者的初衷相反。因为错误就是错误,任何掩饰遮盖都是自欺欺人。其实,赏识教育的真谛在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也包括对学生纠正自己错误能力的肯定,或对于承担自己过错的责任心的一种信任。所以,有效的赏识,其内容应该有起码的真实,不虚伪,不矫情,发乎教育者内心,方能产生实效、奇效。
  另外,在赏识教育中,还有存在典型的“一俊遮百丑”现象,即用学生学业成绩遮盖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教师家长却而无所察觉和醒悟。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头上罩上过多美丽的光环, 可能助长他们潜在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 往往会衍生出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标新立异、过度自尊以及自甘沉沦等。教师过多的关呵护与宠爱,强化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有意识地表现出言行出格以示“独特”与“不同”,而这些言行是否符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道德规范却往往被忽略。对待这样的学生,教育者应适当的施以挫折教育,激发他们的抗挫能力,培养他们的毅力,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说,赏识教育从来不排斥批评,而是让批评更加有力;赏识教育从来不担心学生遭遇挫折,而是让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奋发向上。
  赏识教育需要批评,批评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来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做到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对于承受能力较小的孩子要采用先扬后抑或含蓄轻松的批评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评于表扬,明表扬实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到感到内疚,充满歉意,“唤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坏孩子’。”要学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的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评。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得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赏识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科学的教育。教育者仅仅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赏识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应当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完善和发展赏识教育的理论建构,总结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教育服务。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几种较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沉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  (1)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
期刊
语文教材的生字编排分成了会认和会写两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识记文中的生字外,我经常在进行完“课文阅读”的教学环节之后,再次安排生字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进行“会写”字的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的时候,我通常采取以下方法:认真挑选,找出重点  老师不必对每节课的每个生字都进行强调,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对于已经认识、比较熟悉或者笔画较为简单的字,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记忆和书写。挑选出比较
期刊
最近两年来,有关教育方面“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很时髦的关键词或者说是流行语,每次的教研活动几乎都要提这个词,简直可以说是“有了核心素养,世界都是我的”。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有哪些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
期刊
摘要:随着Scratch图形编程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激发小学生的编程兴趣和提升编程技能,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小学生们喜欢新兴事物和探索未知问题,教师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引导的方式,有效带动学生投入到问题解决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方面掌握Scratch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引发学生思维发展,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 Scratch 面向任
期刊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往往决定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决定命运。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教育学生养成自觉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纵向深入发展,“大语文”教学的改革由见成效。其中,对于作文教学的改革尤为显著,学生从以前写“假话”,写“大话”,写“套话”逐渐变成写“真话”,写“情话”、写“趣话”。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以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问题回顾自己的生活,从身边找到写作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受到家庭
期刊
俗话说得好:“学会一点知识,只管一阵子,若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管一辈子。”可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我们的“思辩相融课堂”恰恰践行着这一点。“思”是思考、思维,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发现、探索和构建的过程;“辩”使数学思维可视化,是表达、辩论,思维碰撞的过程。“思”是“辩”的基础,“辩”是“思”的展现,两者相辅相成。思之其理,辩之则明,只有做到思辩相融,才能使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期刊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延期开学了。为了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目标,教育部要求各地开展网上教学。如何组织好网上教学,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学生、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每位老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组织网上教学分析  (1)新冠肺炎防疫期间组织网上教学的优点:①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教育部决定实施网上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居家就能实现
期刊
课堂中的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通过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生机。“问”看似简单直接,实际上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趣”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于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
期刊
一、教育的未来是“屏”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学校教育日益趋向数字化、信息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改善了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使教育教学更加丰富灵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多媒体设备,而班级授课的模式依赖于投屏技术。屏幕在每个学校每个教室中都可以见到,可见屏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验证了信息化教学依赖于屏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