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全球化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杭州峰会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G20所有成员的共识,激发了多个结构性改革,促成了全球经济增长议题和方案的提出。因此,“杭州共识”很可能会成为全球化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柯伟林(william Kirby)是美国人文科学研究学会院士,也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及商学院讲座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近日,《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G20杭州峰会的重要成果、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位,以及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等相关问题专访了他。
  G20杭州峰会的重要成就
  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你如何看待此次峰会?会议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柯伟林:对于首次出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的中国来说,这次峰会是一次展示全球领导力的好机会。与会领导人围绕杭州峰会主题,就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实现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G20杭州峰会开启了世界秩序形成的新阶段。《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提出,“承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尽管全球还面临着孤立主义、美国大选、英国退欧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杭州峰会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G20所有成员的共识,激发了多个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议题和方案。因此,“杭州共识”很可能会成为全球化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位
  中国经济报告:此次G20峰会的议题涵盖金融、貿易、税收、环境、资源等诸多领域,成功举办此次峰会是否有利于促进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柯伟林:过去,G20峰会一直关注经济和金融事务,特别是与国际金融体系相关的事务。尽管不同政体有不同的金融体系,但谋求和平与发展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期望。此次G20峰会取得多个成就,包括达成了“杭州共识”。此外,这次峰会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做决策,更在于让各国领导人互相协商和交换意见。可以说,杭州峰会所获成就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战略性的。中国在峰会上展示了举办国际会议和进行国际协调的能力,令人敬佩。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如何才能成为形塑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参与者?此次G20峰会是一个契机吗?
  柯伟林:中国主办G20峰会,意味着其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认为,中国现在不仅在大规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且在更多领域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我看来,如果能继续深入开展国有部门改革,中国在创业方面也能成为典范。此外,我相信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也能成为世界领先国家之一,这是因为中国的公立大学拥有几乎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G20峰会时表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但是,近期孤立主义势力兴起,还有英国退欧等事件,引发人们对全球化的反思。你如何看待全球化与这种“分离化”?
  柯伟林: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全球化仍将存在。15世纪以来,人类已成为全球经济时代的一部分,现在的全球化程度更加深入。我认为政府应该代表人民争取更多的全球化积极效应(而且是广泛的积极效应),同时,使全球化消极效应最小化。与我们的祖先、父辈生活的时代相比,当今世界更安全、更和平,原因在于维护和平是全球化繁荣的关键,没有和平就没有繁荣。
  中国经济报告:此次G20峰会提出,“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
  柯伟林: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通过研究中国企业全球战略可以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在当地获得接受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正通过自身努力推进世界发展模式的变化。当前,世界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继续走向深度的全球化,让全球化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更加普惠,还是任由这个世界走向分裂,甚至走向新冷战。
  我认为此次G20峰会主办地杭州的万向集团的经验很值得参考。这家公司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一家人民公社农机修理厂。现在,万向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并准备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菲克斯Karma车型)。万向旗下的20多家美国公司依然坚持本土化管理。其在研发领域也居于领先地位。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成功案例。这个案例说明,计划经济时期创立的公司也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
  另一个很好的案例是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它将来确实有望取得全球性的胜利。目前,阿里巴巴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它进入了政府过去从未涉足的领域,革命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商贸发展,并为素不相识的人们建立了信任网络。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这弥补了国有金融机构的弱点——普通人无法在大银行获得金融服务一从而促进了市场民主化。
其他文献
美国腐朽的政治体系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外部冲击来修复。这种冲击需要打破现有的均衡,并做出实际的政策改革  2016年11月8日,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新一届美国总统。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胜利表明,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民主依然在成功运行。特朗普成功地发动了那些被忽略的选民,即白人工人阶级,并且把他们的诉求及计划推向了国家政治的优先领域。  但是他将怎样
期刊
PPP对当前的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可以预见,在未来若干年它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PPP是一种涉及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项目安排形式。政府公共部门在挑选了一些大型项目之后,把项目的开发和运作转交给私营企业来进行。私营部门作为合作方,会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获得报酬,也可以从使用这些服务或是消费这些项目的消费者那里取得收入。PPP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推行办法,
期刊
未来科技金融核心随着联盟链和私有链的普及,区块链芯片研发企业获得了全新的市场发展机遇,通过为企业联盟或企业内部定制专用的区块链底层设施,区块链算力行业将演变为支撑起价值互联网络发展的IDC  区块链的计算能力  无发钞机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实现,依赖于每一个参与者自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区块链的精髓。每一个人手上都有一个总账,总账上记录着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的交易记录,每个人
期刊
到2030年,印度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拥有最大或第二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成为除中国以外的亚洲主要经济引擎  自2014年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当选印度总理开始,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CEO注意到了印度,但中国的增长将继续与其亚洲邻国展开竞争,即便投资者担忧中国经济在放缓。美国新闻标题将中国经济称为“在劫难逃的巨龙”,并预测中国经济将走向灾难。这种观点太过消极,中国的基本
期刊
成功的农业企业在寻找新的机遇,而聪明的农业企业则永远在寻找提高可持续生产力的机会  日前,“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办,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常务副部长马丁·邓恩(Martyn Dunne)出席了此次峰会。新西兰在农产品管理方面有丰富的国际经验,《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食品安全、品牌管理、创新等问题对邓恩先生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报告:新西兰一直把食品安全看做重中之重,但在
期刊
降低关税、减少相关政府监管、加大政府和产业资金投入等改革,可以释放创新动力,提高农业生产力  2016年,中国农业正在开展供给侧结构性大变革。在“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间隙,《中国经济报告》记者深入采访了三位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等农业强国的重要专家。他们基于本国农业发展经验的真知灼见,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和改革不无启发。  他山之石: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的经验  中国经济报
期刊
现在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将货币通过各种交易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其效果和作用非常有限,关键是要推行结构性政策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初,萨
期刊
为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城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途径。此概念最早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出版的人类未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又名《布伦特兰报告》)中提出的。  虽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被广泛理解并认可,但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没有成为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现有发展模式对于人
期刊
这套书的主题,就是引导你如何用经济学的刺激—反应模式,透过形形色色的怪诞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可以引导你的思维,提高你分析各种现象的能力  2005年,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和新闻记者史蒂芬·都伯纳合写了《魔鬼经济学1》。这本书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当年即在经管类畅销书中排名第一,但也引起了几乎所有主流犯罪学家、道德家和经济学家的反对。面对媒体的抨击、嘲弄,甚至污蔑和谩骂,他们并
期刊
对农民的支持政策从“黄箱”变成“绿箱”、从价格支持变成收入支持,使歐洲的农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日前,“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办,欧洲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司长泽西·普莱瓦(Jerzy Plewa)出席了此次峰会。普莱瓦负责欧盟农业发展政策相关的工作,《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围绕欧盟的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价值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报告:你怎么看中国食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