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规定: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前者是对学生书面言语表达的要求,后者则是口头言语表达的要求。
  可见,语文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言语表达,主要包括口头言语的表达和书面言语的表达。口语的表达即说话,是将说话者头脑中要传达的意义转换成声音,这些声音由具有一定句法结构的语音序列构成,能让听话者听到。书面言语的表达,是指人们利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写作过程。本文拟对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培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多给学生创设说的空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传统教学中,教师“说”的太多,而学生“说”的太少,这就是所谓的“注入”式教学。今天,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大胆给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主体,让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可采取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练习,如课文中的分角色表演,续编结尾,补充情节,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进行演说等等。这样即兴练说,既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营造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除了课上,课外也可以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语)课堂外的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主要放手让学生以组、班、团、少先队、学校等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模拟采访、模拟谈判、模拟电话,进行即兴表演、讲故事、读报、辩论、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严密策划,精心组织,认真引导。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必然会对语言做一番斟酌、取舍、连缀、组装工作,这就自然而然地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除必要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须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其中,加强语文学科成绩考核是个关键。可在班上宣布,将每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成绩纳入到语文总成绩之中,打破传统只注重笔头表现的倾向,把口头表达与笔头表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将过去笼统的号令变成具体的章法,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说话这一部分的分量,产生要开口表达的动力。这种动力也是督促学生奋进的助推剂。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我曾改革考核办法,尝试采用“分数累积制”。这样,基础好、胆子大的学生就能得高分,基础差一点儿、胆小一点儿的学生只要肯勤说多练,集腋成裘,同样也能获得好的分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那些原本口舌不太灵活的学生积极性陡增,渐渐地都愿意说话、有勇气练说话了,课堂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通过各种口语表达的比赛活动来激励学生。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举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3、重视复述。复述是学生增强记忆、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再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即兴回答,各抒己见。这样先读后说,有感而发,有的同学能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合理想像,既生动又形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辅导学生,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辅导得法,见效就快。语言表达是一门学问,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联系。从想到说到写,每“辗转”一步,其间难免“隔碍”,打个折扣。只有开拓思维,勤于练习,才能有顺畅的表达效果。为此,可安排学生谈谈、说说、写写、练练,以写促说。这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每堂课前三五分钟,请一二名学生上讲台发言,题目不限,内容不限,形式不限,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海阔天空,任意发挥。谈完之后,做些归纳,得出观点。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抽出其中一条观点,挖掘其内涵、外延,尤其注意打破常规思维定式,鼓励创新精神。思路打开后,课堂气氛很热烈。第三步,训练系统、完整的阐述能力,要求话题恰当、内容丰满、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并且落实到文字上。经过这样的训练,收效的确很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发展,而且直接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写的训练,以说促写,说写结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分析、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一般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5、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由机械性、意义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视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6、重视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总之,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要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让全体学生乐于参与。即使表达的效果不好,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相信在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二、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应该如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呢?语言是使文章生动、有力、优美、感人的重要条件。俗话说:“人看衣裳马看鞍,文章要看好语言”,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生动感人的语言,即使它有鲜明的主题、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材料,也都无法得到表现。正如高尔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这句话所告诉我们的,掌握和运用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写好文章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但是中学生由于阅读不多,积累不丰,视野狭窄,感受不深,缺乏丰富、生动的语言,经常难以写出有“文采”的文章。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摆脱这种状况,让学生提高写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丰富词汇、提炼语言、重视阅读。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重视“听、说、读、写、思”几环节。我认为“读”是其他几环节的基础,教师应让真实的阅读走进学生的课内、课外。
  所谓“真实”的阅读,是指让学生自由的去感知、去欣赏原作,而不是让学生带着如何去分段分层,如何归纳中心的目的去读。普希金说过“阅读是最好的学问”,是的,它可以使人聪慧、豁达、广博、宽容,但只有真实的阅读才能如此。
  首先,要让真实的阅读走进学生的课内。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后半部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传统私塾的教习情景。课文写到“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我们可知,这是诵读,学生以声入情,因声入义,以此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韵味、情调;课文对先生读书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堪称吟诵的经典描写。课文虽没提及背诵,但其他资料显示,当时的背书任务很重,“月半要背半个月里上的课,月底要背一个月里上的课,待到年底,就要把一年里上的课全部背下来。”真可谓“月月清,年年清。”诵读的传统语文教学启示我们:学生要多读多背。
  所谓的读,从声音的角度有“默读、朗读”之分,这里就不多说;从读的深度有“精读、泛读”之分。这里的精读,结果至少应是让学生熟悉了课文或者能背诵课文。而教师对讲读课文只注意了“讲”却忽视了“读”,学生刚刚草草接触课文,教师就匆匆的进入了各种分析,没有做到先熟悉课文后再讲或边读边讲,结果学生头脑里塞满了一条条的分析结论,惟独没有对原作的切实感受,如此讲得再精,不过是美丽得空中楼阁,难以记忆、保持。因此,课内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读背课文,背诵的任务留在了课外,学生哪有精力去阅读其他读物?读书太少,最终导致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我们认为,要让真实的阅读走进课内,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原作,至少达到正确、清楚、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的目的之后,教师再精讲、少讲。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如开展朗读比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学生读好书的前提下,教师再作分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其次,应让真实的阅读走进学生的课外。近年来,学生的负担过重,致使学生无时间去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老师也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认为读课外书籍纯属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我认为死读书本的学生即便考取了大学,他的文化修养、人性塑造总还是有欠缺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写“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性的,因此致力于语文教学的同行必须进行课改,应把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一个方面来抓,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局面。
  怎样才能让真实的阅读走进学生的课外呢?首先,教师不妨先创设一个阅读的环境,一周给学生安排两节阅读课,让他们自由的去欣赏。欣赏的过程应伴随的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情感,使人达到一种“物我两忘”、“欲辩已忘言”的境界,与作者同悲同喜,与人物共歌共泣,让他们感悟书的神奇魅力。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应因势利导,指导他们读有益的书、正确的书,同时养成摘抄、吟诵的好习惯,还可以写一写心得体会,力争学以致用,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学识。
  2、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①学习谚语、歇后语。谚语、歇后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有特殊的表现力,如“秀才不怕不识货,就怕肚里没有货”。它指出了真才识学应成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茶好要细品,书好要精读”,署名读书要深入领会其精髓,不能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走路要走上坡路,开船要开顶风船”,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排除万难的气概,被表现的十分鲜明形象。生活实践中的歇后语,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民间俗语。又如“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把基础差的情况表现的历历可见;“石头上栽葱子——劳而无功”,把办事不顾效果的意思表达的十分生动;“苏妲己请客——尽是妖”,对坏人干坏事的揭露可谓一针见血。这些歇后语形象生动,形式多样,浅近易懂,妙趣横生。恰当选用这些歇后语,对增添文章的生活气息、增强语言的个性化,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群众的语言色彩缤纷,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吸收他们的语言,去粗取精,是一定会满载而归的。②学习影视栏目中的语言。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或是国际、国内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或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这些话题不但集中,往往又能多角度地进行阐发议论、深入开掘。如果适当组织学生观看这样的栏目,犹如使他们时时置身于一个优化了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可以使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和情感丰富,逐渐进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佳境。观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听到栏目中主持人精彩的语言,同时也可听到节目里丰富的生活语言。在学生所思、所想的过程中,就可水到渠成地引导他们积累丰富而精彩的语言。生活是我们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老舍有句格言:“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但学生如果没有观察的习惯,缺少观察的方法,那么生活再丰富也只能“身在宝山不识宝”,一无所获。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意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相信是可以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来的。③向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大师由于平日重视积累写作素材,手快笔勤,广征博取,“胸藏万汇”,写出了许多笔力千钧、传诵不衰的名篇。所以,引导学生阅读这类作品,博采众长,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其神韵,得心应手。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学习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对充实我们的语言宝库是非常必要的。古代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对我们的借鉴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段情景交融的描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里写登楼所见之景,不仅形象,而且传神;不仅细致入微,而且情景交织;散行的文字里融进一些整齐的句子,使语言散中有偶,骈中有奇。其中的“波澜不惊”、“一碧万顷”、“郁郁青青”、“浮光跃金”、“心旷神怡”、“皓月千里”等词语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财富,仍然在当代人的笔下放射着异彩。当然,我们向古人学习语言,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借鉴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④学习外国语言中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世界永远是按照美的规律前进的,凡真善美、有益于提高素质、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典范,都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学中也有许多散发着爱与恨统一之美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品读这些浓缩时代精华的社会百科全书,对积累并锤炼语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如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个人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等名言名句,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精心积累,便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⑤向歌词学习。音乐以强烈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染着人们。许多歌词富含深刻的哲理、语言简洁、音调铿锵。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唱出了人人心中的爱;“好男儿志在四方”唱出了男儿们的雄心壮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激励学生从挫折中奋起,奋勇向前……这些歌词都是学生喜闻乐听的,教师可以循循善诱,让学生随手采撷充实“原料仓库”以便提高自己写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方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引用或化用歌词作为文章的标题,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问天下谁是英雄”、“问心无愧”、“真心英雄”等,从而增添文章亮丽的色彩。
  3、勤于写作。学生写文章,经常会觉得不能得心应手,心里想的事情,手中的笔,却不能称心如意地写下来。比如你有一位亲密无间的至交,对别人关怀备至,常常为别人排忧解难,你很想写一写这位心灵美的朋友,但是,他的许多感人事迹,在你的笔下却干瘪乏味。虽然对友人的事迹很熟悉,可惜是得之于心,而不能应之于手。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少动笔,写时就少文采。美丽的风景,心里很赞赏,写出来却不能引人入胜;激昂的情绪、澎湃的思潮,写出来却冷冷冰冰,缺少情味。这都说明“心”和“手”之间的差距还很远,所以挥笔还不能得心应手。要缩短这个差距,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平时多练笔。俗话说:“常讲口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可以熟能生巧,多写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锤炼语言,训练他们的动笔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用他们的满腔激情和睿智,把积累的语句融进笔端,久而久之,就能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来。
  总之,语言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写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改变学生作文语言贫乏寒伧的现状,就要让他们留心周围,认识生活,广泛接触社会,遨游于古今文化浩瀚的海洋中,从生活的“源头”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写起文章来能生动活泼,挥洒自如。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12日,广州迎来了第16届亚运会开幕的日子。全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官员和运动员代表汇聚羊城,共赴盛会。作为东道主的广州人,以友好的微笑和诚挚的热情欢迎着四方
备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动工时间又现变量。广东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从现时大桥前期工作进展来看,如期于明年动工的可能性不大,环保评估、融资成为大桥的主要阻碍,其中包括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更新。新课标的颁布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不适用于当前教育的部分,增加了新的要求。面临着新形势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找出目前存在
初中物理是与生活联系较大的一门课程,学生可以在许多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应充分抓住这一优势,将教材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从
学生学习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大量以教师为教学活动
南沙通往澳门的水上客运航线将于6月29日正式开通运营。届时,从广州前往澳门的时间将可大大缩短,两地互通更加方便。
8月13日上午,被誉为“巨无霸”的亚洲第一艘万箱级集装箱船——“中远亚洲”轮在广州港南沙港区首航,正式投入中远欧洲线(AE4)的运营。
摘 要: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语言以及方法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人类文明中,数学始终是最为主要的文化力量之一。而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备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展开探讨,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教学;渗透  在当前教学资源中,数学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对数学文化加以充分开发和
据广州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市区空气质量,亚运期间,广州将停驶汽车近80万辆,其中停驶公务用车9300辆。在亚运会期间应急措施中,将在实行单双号限行的基础上,再限行号牌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旧的教育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