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的慢镜头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个小时的夏至
  在香港机场登机时,正临中国农历夏至将至的节点。子丑相交时刻,我们乘坐的国泰CX888航班,从香港赤柱机场起飞,经停加拿大温哥华,飞往美国纽约。18个小时后,准点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此时的纽约,清晨的阳光追着一路飞驰的车轮,开始了一年当中白昼最长、夜色最短的一天。而这一天,我们从东半球飞到西半球,竟然“偷得浮生”多半日,拥有了长达36个小时的夏至,这感觉就像古董商捡了个大漏,让我们兴奋不已。
  很快,曼哈顿到了。虽然多年前来过,但总是团进团出,车来车往,形色匆匆,难得有空用双脚实地丈量城市街道,更没有闲暇去逛著名的中央公园。这次到美国,我们决定大部分时间留在纽约,近距离、慢节奏好好看看曼哈顿。


  最昂贵的地段是公园
  曼哈顿,这个17世纪时荷兰人米努伊特仅用价值24美元的纽扣、别针、眼镜等新奇小玩意儿就从印第安人手中换购的小岛,南北长约2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不过4公里。每天早上,我们随着通勤车从近郊赶到联合国总部,然后,以此为原点,或步行或地铁或转乘巴士,在上下城之间边走边看。
  上城的中央公园,从59街一直延伸到110街,跨越51条横街,纵贯四条大道,几乎覆盖了上东区百分之七十五的土地面积。从高空俯瞰中央公园,就像一张加长版的巨型桌球台,摆放在曼哈顿岛最核心的中心地带。中央公园里有茂密的树林,宽广的湖泊,大片的草坪,壮观的喷泉,还有动物园、博物馆、运动场以及几十座造型各异的小桥。夏日的公园里花草满目,浓阴蔽日,小松鼠跳跃林间,小鸟儿欢声一片。湖边有人绕湖慢跑,湖中有人划桨泛舟。沿途可见有人遛狗,有人漫步,有人在桥洞下拉小提琴。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这个公园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绿洲,极大地净化了城市空气。静好幽美的环境使得公园旁的公寓楼价即使在经济低迷时也居高不降,上东区那些看得见风景的窗口每一个单元都要过千万美元。然而,我们讶异的是这个占地3.41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在寸金寸土的曼哈顿,150年来居然没有被逐利的资本集团蚕食开发成高档公寓、豪华别墅,依然保留着大片的绿野浓阴,依然是一个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空间,依然是一个纽约市民与各地游人共享的乐园。所不同的是,富人们需要付出昂贵的价钱买下公寓在楼上看风景,平民百姓可以不花分文躺在公园草坪上晒太阳。
  一分钟穿行一个街区
  曼哈顿城区的街道以方格路网规划,东西横向的是街(Street),南北纵向的是道(Avenue),全岛除SOHO区以南的区域外,自南而北以数字1街依次排列到220街,每一个标准街区平均跨度70-80米,步行一分钟就可以穿过一个街区。街面也不宽,一般只容两车并行,所有的横街都是单行线(one way),汽车只有在大道上可以双向行驶。这些马车时代留存下来的“窄而密”的矩形路网设计,宜居宜行,生活便利,不设围墙,邻里间守望相助,不仅非常人性化,而且在曼哈顿进入汽车时代后,继续发挥着城区路网的微循环作用。由于单行线比双行线能有效提高车辆通行量50%至70%,纽约近几十年来大力发展单向交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早年在北京长安街规划时曾主张这种体恤行人、适合居住的城区街道设计,希望街区小一点,道路窄一点,临街的铺面多一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便利一点,这样,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就多一点。
  然而,傲慢的公权力总是偏爱宽广的马路、雄伟的政府大厦、画地为牢的高大围墙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广场。西长安街一条马路百米宽,比曼哈顿一个街区的跨度还要大,短跑也要十几秒,行人一分钟走不过对面街。行路难,不再是蜀道,而是大都市的常态现象。


  摩天大楼夹缝中的口袋公园
  炎炎夏日,行走在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之中,隔几个街区,总能看到一些供行人歇脚的小公园,小的只有几条长椅摆在树阴下,大的有喷泉有艺术雕塑。纽约人把这些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出现在城市夹缝中的小公园叫做口袋公园,其中以53街的佩雷公园最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私人拥有、私人修建和私人管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迷你公园。设计者在仅有390平方米的城市空间里,巧妙地以一面6米高的水幕墙瀑布,作为整个公园的背景。瀑布制造出来的流水声音,掩盖了城市的喧嚣,为喧哗的都市提供了一处安静的公共沙龙。
  佩雷公园不提供任何娱乐设施,仅在错落有致的皂荚树阵中摆放了一些白色的铁艺椅和小圆桌,方便附近的写字楼职员、购物者、行人进来小坐休息,听幕墙叠水荡涤心中的浮躁,任午后的阳光抚慰都市的情怀。很多年前,有人曾经做过统计,这个美丽的口袋公园,每年进来小憩的访客超过50万人次,平均每平方米至少接待128个客人,比附近著名的中央公园要高出28倍之多!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个数字只会越来越大。
  最好的观景台是免费的
  曼哈顿下城,布鲁克林大桥附近的南街海港17号码头,是一个充满昔日海港情调的渔港码头,附近大部分旧建筑,被翻新改造为商场、餐厅、咖啡馆。你可以在17号码头三楼Cabana餐厅,找一个观赏港口的座位,点一份拉美风味的炭烧牛排,再加一杯水果葡萄酒,人均20美元可以消磨一晌午。也可以在商场内挤拥的快餐店,花几美元买一份汉堡薯条,边吃边看风景。当然,你也可以不吃不喝不花一分钱就享用17号码头东南面大平台的最好景观。这个拥有180度开阔视野的观景台,摆放着近30张木躺椅,免费供游人休憩。人们可以在这里眺望布鲁克林大桥,放眼东河风景,坐看三桅古船扬帆出海,欣赏夏日码头上一朵朵炫丽的大阳伞下各种肤色的游人。


  不到此地,谁能想到:南街海港,游览胜地,这里的清风明月不用一毫钱买!这里最美最开阔的景观竟然是免费的!
  纽约免费的休闲场所很多,不少植物园、博物馆都会有免费的时段,开放给有需要的公众。这些免费时段,往往选在纽约市民周末休息日或下午4点后的工余时间,体现了经营管理者的真诚与善意。
  不仅公共场馆如此,一些大型企业,如位于近郊的百事可乐总部也将占地168英亩的雕塑花园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走在总部花园碎木屑铺就的路径上,你能体会到植根于企业理念的环保意识;流连于绿茵花丛中,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雕塑映入眼帘,你会赞赏公司血脉中的文化软实力;驾车到停车场里,你会感动于总部把最好最近的停车位留给为公司效力25年以上的老员工。尊重人才,注重实效,反哺社会,一贯坚持“只有对社会有益的行为才是企业正当的行为”,百事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就这样一点一滴渗透在寸草寸心之间,于桃李不言中成就一个跨国公司的辉煌。


  细节成就伟大。小小曼哈顿,方圆不足60平方公里,地下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建城历史仅仅300多年,却拥有全球排名前十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区分布最广、规模最大的纽约大学,还有各种数不清的大众文化设施,公共艺术空间。那条500多米长的华尔街,集聚了全球最顶尖的各路英才,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拥有人才,是曼哈顿迅速崛起的要素。但吸引人才、激发每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背后的价值观和文化细节,才是开启曼哈顿财富传奇的密钥。

其他文献
被誉为“上帝的建筑师”的天才大师安东尼奥?高迪,一生留下无数知名建筑,也让人感慨,“没有哪座城市会像巴塞罗那,因一个人(高迪)而变得熠熠生辉。”  高迪是个疯狂的建筑师,他把巴塞罗那当作自己挥洒的舞台,尽情地放纵他一个个天才的设想,为巴塞罗那,更是为世界留下了格尔公园、米拉之家、巴特约之家、圣家堂等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这其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3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期刊
西拉沐伦河来自兴安岭南端的湟源河谷,为商代先民的摇篮。据说湟源的沙丘若垄似链,形成盆地,泉水自谷底沼泽中涌出,万泉竞喷,汇成水泊。上游石壁对峙,悬崖叠起,水流湍急,轰若雷鸣,有小三峡之称。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及乾隆皇帝,曾寻访沐沦河源头并题诗称颂。几百年过去了,西拉沐伦依然奔流不倦、生生不息。  我见到的西拉沐伦,已是中下游地段。水势略减,趋于平缓,灰黄的河水,坦然自若地穿过两岸苍郁的灌木。河道时宽
期刊
没有风雨的天气丹江美丽又安宁。静静的江流在幽幽的山弯里丰盈着澄碧着。因为是皮筏子,左摇右摆的漂浮,随意中便觉出许多野趣,是城市的生涯不曾感受的。  水极清澈。或石或沙的底,不因外物的冲撞而朦胧些许。近崖处水深,便呈出黛色,玉石样诱惑人,掬一把仿佛能掬出流玉。青石在水波下迷离着岁月的梦痕,让你猜测时光的亘古与悠远。若有乱石,若有暗礁,水便奋发便激越便高歌,亦是空谷中的吟啸。  朋友说,这江源自陕南商
期刊
北京今冬来得早,又是雨又是雪的,本应该晴天的日子却连着好几天晦暗阴沉。天阴人的心情就会不好,消极懈怠,凡事提不起精神,这让我忽然怀念起春天去西藏的日子。  高原离太阳近,本来青藏高原高出的这几千米对遥远的太阳可以忽略不计,但就是这几千米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太阳。高原一切变得清晰,不仅是我们,连照相机照出的照片都明显漂亮。同行的柳费国告诉我,到了扎西持林闭关中心那会更漂亮。  扎西持林闭关中心是希阿
期刊
1“明天樟溪河试漂,咱们一起去吧。”飞机刚触及宁波的土地,友人即在微信中约我。  哦,那个谜一样的樟溪河,是宁波的母亲河,是承载四明山水的精灵,我去过,心也从未离开过。远在深圳的我,可以不想念它怀里那传递着远古气息的它山堰,不想念它岸边那石墙灰瓦、水墨画卷般古老的邵家村,不想念它湛绿河面那“归去——归去——”的鸟啼声,但让我无法不魂牵梦萦的是樟溪河清澈水底深处 ——那梦一般迷乱的水草。  很久很久
期刊
晚餐桌上,克莱本先生娇小的女儿问我们:“中国记者先生,今天你们在华盛顿参观了一天,请谈谈留给你们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越战纪念碑。”我们脱口而出。  这确是我们的心里话。头天下午,来华盛顿约时候,克莱本先生就诚恳地说:“你们应该去一看看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我们美国人,只要往那座纪念碑前一站,心情就总是难以平静下来,眼泪就止不住直往下淌。”我们当时还不能理解这位美国友人那种沉痛的心情。  现在,
期刊
我在谈“追梦”时,你不要由嘴角滑溜一丝哂笑。  不是在唱高调,我的油画也不抽象,那是一个蛮真实的感觉,真实似深入骨髓的气血,真实如脚下这片土地,真实像眼前这些千千万万为追求自己理想离乡背井到来的移民;这里,每一个血肉之躯都在追梦。  也不是因为你是我的自画像,我有权将你取名为《追梦》,是因为画中的你,正迎梦展翅而飞,那微微闭着的双眸,那神态、那气势,那身纯白似梦幻般飘逸的衣裳 ……更是因为你,让许
期刊
许多游人去美国旅行,许多国家的人争相移民美国,更有许多作家写美国的生活。关于美国,去看什么,美国究竟什么最能触动内心,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  本期,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位资深的深圳媒体人,谈谈他们对美国的印象,作为同是移民的深圳人,以新移民城的视角,看美国这个移民大国的移民生活,应该相互在灵魂上有共鸣的契合吧。  美国99%的人,自己或祖先都曾是离乡背井的移民,他们似飞蛾扑火般涌入美国,在自由竞争的浴
期刊
今年是著名“五四”女作家陈学昭诞生100周年。她老人家虽然已在1991年不幸逝世,但她那睿智、和蔼、雋秀的才女形象,永远在我的心坎闪光。《工作着是美丽的》是陈学昭的代表作,同样也是她灵魂的写照,充分展示她一颗美丽的心灵。  陈学昭是了不起的共产党员。笔者常常在私忖:按我国目前的干部标准,当年去延安的老一辈革命家中,谁的学历最高?恐怕应该算是留学法国、获文学博士学位的陈学昭吧。虽然那时候从法国勤工俭
期刊
在美期间,我们既接触了一些老夫老妻,也遇到了不少少男少女。有趣的是,我们接触的这老少两代人,大多是双亲与子女的关系,从他们的交往中,我们得以窥测到美国长辈与孩子这两代人之间的一斑。  在夏波黑尔小镇,我们被热情好客的梅厄教授留宿在自己家里,据说这是对友人的一种特殊的礼遇。给我们住的房间刚好是他三个女儿的“闺房”。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房子一直空闲着。唯独三女儿还在读书,她的房间也最富于个性。一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