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为什么这么难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ab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会遇到很多处于转变期的人。他们入学了、毕业了、结婚了、离婚了、工作了、离职了、失恋了、换工作了、生病了或者康复了,找到了一个梦想或者放弃了一个梦想,林林总总。
  他们所面临的转变,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有些积极,有些消极;有些蓄谋已久,有些猝不及防。但是,当某个重要的生活事件出现在他们面前,转变忽然从和风细雨变成了电闪雷鸣,他们总会在感慨世事无常的同时有些不知所措。
  于是他们会问:“怎么才能尽快开始新的生活呢?”
  威廉·布里奇斯在《转变》中写道:“转变要经历3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大部分人都希望能直接跨过前两个阶段,马上开始新生活。哪怕是积极的变化,也总是包含着结束。而结束总是让人痛苦的,因为结束里包含了失去。无论是失去一个身份、一种习惯、一段关系、还是一段时光,失去让人痛苦,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在结束中,失去了一部分旧的自我。

  可是大部分处于转变中的人,对于结束的主题都茫然无知,或者也不太感兴趣。他们理所当然地觉得,一件事结束了,那它就是结束了。当务之急是重整旗鼓而不是回顾过去的时光。很少有人去思索结束的含义,更少有人会了解,有时候我们的生活无法完成转变进入下一个阶段,是因为他们在“结束”这个阶段就被卡住了。他们既希望这件事快点结束,又希望自己不用承担结束的痛苦。
  结束是艰难的。我很喜欢的电影《情书》,讲的就是关于结束和开始的故事。电影里的女主角博子一直走不出未婚夫登山去世的阴影,当她看到未婚夫的毕业册上有地址,就忍不住偷偷照那个地址给未婚夫写了一封信。
  收到回信,她喜出望外,并固执地想让自己相信这就是她的未婚夫寄来的。寄信的当然不是她去世的未婚夫,而是另一个和她同名、又和她相貌相似的姑娘。这是另一个关于结束的故事——她的未婚夫正是因为在高中暗恋过这个女生,才对她一见钟情。
  这样的想法当然很幼稚。可是,她又怎么舍得让自己结束呢?哪怕自己身边也有一个不错的男生在追求她,哪怕理智早已知道了心里的那点念想是一点点虚幻的希望,可这点虚幻的希望毕竟还能用来对抗孤独,而承认了结束,就是从心底承认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所爱的人。
  有一位女士在网上问:“我的男朋友抽烟喝酒,经常一个人玩网游到深夜,从来不跟我谈未来,有时候甚至还动手打我,我觉得他不够爱我,但我们交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要不要离开他?”
  有人简洁明了地回答:“其实你知道答案,只是你怕疼。”
  在一段关系结束前我们会怕疼,一段关系“结束”后,我们还是会怕疼,所以才想让它在心理上延续。我遇到过一个姑娘,和前男友分开3年了,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打开前男友的微博,看看前男友在做什么,固定如一个仪式。前男友的微博里会有老婆孩子的照片,会有现在的生活,当然不会有她的痕迹了。每当看到这些,她都会忍不住悲伤一下。
  当我问她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悲伤时,她说:“我在前男友那边已经找不到感情的痕迹了。如果我还悲伤着,说明这段感情还在,如果我也好了,那这段感情就真的结束了。”
  另一个姑娘在我文章的评论区留言说:“失恋了。但我却不想迎接转变,不想从痛苦中走出来,觉得转变像是一种背叛,哪怕痛苦也宁愿留在过去。”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面对结束时的表现截然不同。我认识的另一个姑娘,她在和相恋多年的恋人分手以后,从没有休息过一天,也从不在朋友面前谈起自己的前男友,只是更加努力地奮发工作,5 年以后,她就升任了大区经理。
  只是从失恋开始,她再也没有谈过恋爱,而且看起来她对恋爱这件事也没啥兴趣。
  看起来,她的恋爱结束了,而且结束得干脆利落。但我觉得,在她心里从未结束。
  一件事在某个人的心里是否结束,判断标准有两个:
  一个是,欲望是否还在。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经历了挫折,会给我们生活中事物的重要性重新排序,会更重视和家人的关系、更重视自己的自由,而相对看轻物质生活,他们的心态也会更平和。但如果一个人因为遭受挫折以后就不想賺钱、低调做人,我觉得这并不是结束。因为挫折成了一个痛点,而他以后所有的生活都是为了努力绕开这个痛点,挫折在他的生活中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而真正的结束,却是能够把挫折转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个是,我觉得重生并不是从损失中长出来的,它是在新的情境中发现的新的自我和可能性。这种新的自我在原先的环境中可能被压抑了,在经历结束后,它开始萌芽生长。
  有一位读者曾经有一段不成功的大学生涯,挂科、留级、父母陪读、勉强毕业。毕业后,父母帮他找了一个工作,可是他辞职了,因为他觉得没有成就感。他总想通过出国读书,让自己的生活格式化重来。可是我总觉得,失败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在他心里结束。他不希望、也不愿意接受自己有一段作为差生的不成功的大学经历。他想要一个光明的、 反转的结尾,强烈到宁可不开始新的生活,也不愿意在心里为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句号。
  我们的文化总是在鼓励这种坚持。甚至盲目到没来得及抬眼看看新的环境、新的变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我们明明知道跌倒的地方就是坑,却也不愿就地趴下,换个合适的地方重新开始。我们不愿我们关于自我的旧的部分死去,却不曾想到,如果不是这样,新的自我也无从生长起来。对死去部分的哀悼是结束,也正是重生的开始。
  还是回到《情书》。故事的结尾,博子的新男友带着她去了她未婚夫遇难的雪山。哪怕在山脚下,博子还拉着新男友的手不安地说:“这太过分了,我们会惊扰到他的,我们要回去。”可是那个山上的早晨,当博子看着远处圣洁又安宁的雪山,压抑已久的悲伤终于痛快地释放了出来,她跑向雪山,对着雪山一遍遍大喊:“我很好,你还好吗?”接着便泪流满面。
  那一刻,她终于愿意去直面逝去的悲伤。而她的新男友就在雪山这边,微笑地看着她。雪山那边的结束和雪山这边的开始,生活在让人心碎又带着奇怪安宁的悲伤中,滚滚向前。
其他文献
报告内收肌痉挛性发音困难用肉毒杆菌毒素(BT)单侧甲杓肌注射治疗有效。治疗组(PG)11例中,女10例,平均48岁;男1例,59岁。病程平均5年。以肌电图用针经皮刺入甲杓肌,据症状轻
鼾症是由于气流使悬雍垂,软腭柱以及软腭边缘产生震动而引起的。与其相关的解剖学异常有:上气道直径减小,咽的塌陷性增加,低腭弓,软腭延长,舌和扁桃体肿大,下颌骨缩小以及舌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医学影像室、医用机器视觉实验室研制成功用于视神经疾病诊断的数字化定量检测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仪器。它可独立、定量地
文章简介重复的学习能够增强和巩固记忆,并且多次学习时的神经活动模式越相似,记忆效果越好。但仍不清楚对于神经活动模式相似性促进记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无损脑
婴幼儿低氧血症的危险性比年龄稍大或成人要大得多,原因之一是功能残气量相对稍低。作者探讨了儿童呼吸暂停时血氧饱和度(SpO_2)降到95%所需的时间。选择年龄1月~12岁、体质A
一个老人、一只狗……步入老年,很多人与自己的宠物相伴。有些老年人与宠物的感情甚至超越了与子女的感情。为什么一只宠物会让老年人如此牵挂?其实,是因为它们满足了老人的
恶性肿瘤基质内淋巴细胞浸润及局部淋巴结的皮质(B细胞依赖区)、副皮质区(T细胞依赖区)的增殖是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反应,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关。为研究这一前题,在排除其
玻璃体术后的合并症之一是眼内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和血凝块形成。这些合并症多半在术后早期出现,因此刚手术后观察眼底困难,进一步发生再增殖的情况也不少见。近年来以溶解玻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中,眼神是表演的精髓,也就是表演艺术家常常说的:戏的根本在于眼睛,一个人脸上戏全在眼睛上面。舞蹈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通过眼睛向观众朋友们表达
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的处理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所有胆脂瘤病例的26%。现就112例(116耳)胆脂瘤复发和残留病例的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再次手术的原则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