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遗产包括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可能有古代的寺庙、衙署、民居、市场、建筑遗址、老字号,也可能有各种近现代的工业、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同时那些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城市独特的气质,也会在城市居民身上不经意间体现出来。同样也因为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对城市遗产的保护变得更为多样,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保护对象的价值。
工业建筑也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建筑并不会仅仅因为它是工业建筑变成需要受到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是对重要的历史印记和城市特色的珍视和选择。对价值的认识是保护的基础。
2006年的“无锡论坛”标志着中国工业建筑保护进入到一个全面加速的时代。事实上,在ICoMoSl993年的未来工作纲要中已把工业遗产列为重要的内容。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开始转型,进入到一个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对工业建筑或者工业遗产的保护显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大量的工业建筑位于城市的工业区内,随着城市建设的过程,许多工业厂区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地段的组成部分,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或者生产产品的变化、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工业建筑开始逐步失去原有的功能,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内容,而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讨论也开始更多地影响着这些建筑的未来。
由于这些工业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城市中的位置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讨论城市遗产保护的时候,它们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它们的价值,根据价值确定它们在城市发展、城市历史中的地位,确定对它们所应采取的保护、利用、更新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城市中工业建筑的问题,在欧洲一些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1970年代之后已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使工业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生活、重新成为城市振兴的动力,成为许多国家关心的问题。在英国,原来的煤炭交易所变成新的民间艺术商场,而煤炭交易所有代表性的家具则陈列在大厅中作为对往昔历史的回忆。在挪威,作为世界遗产的码头边的货栈,一部分被作为博物馆,另外的部分则被改造为办公楼、商店。英国这个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它的城市中有更多的工业建筑影响着城市的形态、空间、风貌和生活,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工业建筑角色的转化,无论是泰晤士河南岸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利用旧的热电厂改造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还是利用原来港区改造的道克兰新金融区都展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场景。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则是法国巴黎的奥赛美术馆,由原来火车站改造而成。它们既保持了原来独特的城市面貌,保持了某种城市历史的记忆,同时又使城市因为这些老建筑的新功能而活跃,并焕发出新的生命的光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做法,并不同于作为世界遗产而得到保护的英国铁桥区工业建筑和德国鲁尔工业建筑。
在我国一些重要城市中,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原来的工业区、工业建筑都开始面临新的选择。无论是上海、天津这样的中国最老的工业城市,无锡、苏州这样曾经满足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的城市,还是北京这样在20世纪中期引进东欧工业技术的城市,或是深圳这样在1980年代快速崛起的加工型工业城市,都已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如何重新使用老工业建筑或原来工业用地的问题。在上海,世博会将会影响原黄浦江边原来的工业用地;在北京,房地产开发正不断向原来的工业用地渗透;在深圳,1980年代曾经的工厂、仓库也将面临彻底的改造。与此同时,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呼声也日趋强烈,上海、北京、苏州、无锡都有大量的实践来证明工业建筑利用和保护的可能方法和途径。
工业遗产的保护对于城市遗产保护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工业生产曾经是城市生存的命脉,工业建筑曾决定了许多城市的面貌,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城市生活和城市特征的变化。作为一段历史的遗迹或者见证,那些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构成了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自身的变迁、物质存在讲述着城市曾经的历史。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所谓城市遗产应当是整个城市历史的一部档案,应当是所有这座城市中不应被人们忘却的全部历史的见证。它们不仅应当包括那些伟大的纪念性建筑,同样也应当包括那些曾经影响着城市生活的商店、餐馆、茶馆、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同样更应当包括曾经反映城市巨大变革的工业建筑。
从城市遗产的视角,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工业建筑本身,也不仅仅在于它对城市工业发展的见证作用,它的价值更在于它对于曾经的城市生活的见证。遗产的保护不能等同于对旧世界的保护,不能等同于对曾经时间的凝固,保护的过程意味着评估和筛选的过程,没有评估、没有筛选也就没有了真实有效的保护,保护意味着对价值的珍视。
工业建筑具有多重的价值,在面对如何确定这些建筑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对它们的价值作出正确的分析,根据它们的价值选择相应的措施。
江南造船厂是位于上海的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诞生地,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民族企业之一,而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民族企业,它曾经是中国工业的母厂,许多工业部门都是首先在江南厂出现,再分散到其他各地。它曾经创造了中国工业的多个第一,它的档案资料保存完整,核心厂区一直位于现址,厂区内保存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这样一个工厂,本身就是一本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厂房都记载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同样,这样一个工厂,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甚至对整个城市曾发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性格的形成。
这样的保护对象,最重要和核心的价值是它对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对于城市而言,这样的遗产对城市历史、城市特征、城市性格都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展示窗口,如何把这样一个工厂厂区转变成一个城市重要历史的展示场所,如何通过这样一个场所让人们更好、更真实、更全面地认识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和物质内涵,而真正使这样一份工业遗产变成城市遗产的有机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城市遗产管理的重要任务。
1950年代以后,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曾经有过一个试图把所有重要城市建设成生产形城市的浪潮,在这样一个时期,大量的工业建筑在各个主要城市中出现,而由于整个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些厂房大多带有浓厚的前苏联或者东欧工业建筑的印记。1980年代以后,这些工厂逐渐停产或转产,部分工厂为利用这些厂房的残值,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向社会出租。同时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艺术的繁荣,一批需要工作室和展示场所的艺术家则成为了这些厂房的承租者。他 们在这些厂房中创作、展示他们的作品,举办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这些曾经的厂区逐渐变成了城市中新的、最为活跃的艺术中心,例如北京的798工厂厂区。这些工厂今天也在保护工业遗产的热潮影响下,开始被提上保护工作的日程。然而需要思考的是,这些工厂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它们对于城市的价值是否是作为工业遗产而存在的。显然这些工厂对于展示工业发展历史的价值是有限的,更重要和更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们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意义,是作为艺术家的聚集地,作为重要的当代艺术事件发生地而具有的价值。对这样一些工厂的保护,需要采取完全不同于对待展示工业发展历史那类遗产的保护方式。它们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性格的影响也完全不同于江南造船厂类型的工业遗产。对它们的保护应当体现出对其价值的认识,更应当通过这种保护而使保护对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表达和传递。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于价值评估的保护,深入地分析、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保护的基础。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遗产的价值是由人赋予的,人的活动会使保护的对象具有活力,特别是那些给予了保护对象特定价值的活动仍然保持着活力的时候,不应当通过不适当的保护干涉缩短这种活动所具有的生命力。特别是针对作为当代艺术基地的原工业建筑的保护,作为工业建筑而言,它们所保留下来的只是作为建筑使用价值的残值,而作为现代艺术的基地,它们则变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见证,对它们的保护则应侧重于对各种重要艺术活动的相关印记,而不是曾经的工业生产的痕迹。
如何对待城市中工业遗产或者那些作为当代艺术活动场所的环境,也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把这些环境作为与保护对象相互作用的整体,引进文化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使保护的遗产对象能够更加有机和谐地与城市的其他构成部分融合成整体。同样,这样一种环境处理的方式,应当能够使被保护遗产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表述和展示。
在遗产环境的处理上,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环境协调的倾向,特别在一些历史地段或历史中心区周边,经常可以看到以整治环境为旗帜,拆除一些风格不协调的建筑,模仿历史中心区或者历史地段中典型建筑的形式建造的仿古建筑。尽管这些仿古的建筑或许消除了城市环境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同时这种做法又模糊了真正遗产的边界范围,而使真正的遗产逐步淹没在模仿建筑所形成的环境当中,削弱遗产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在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中环境的问题也同样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城市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既要保护城市遗产、又要兼顾城市当代功能的复杂问题,而不同类型的城市遗产保护之间也可能会产生某些冲突。因此解决城市遗产保护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价值评估和价值认知的问题。基于价值的保护、基于价值之间相互关系的保护,是城市遗产保护的基础,而作为城市遗产组成部分的工业遗产保护所反映出的问题,促进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思考。
工业建筑也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建筑并不会仅仅因为它是工业建筑变成需要受到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是对重要的历史印记和城市特色的珍视和选择。对价值的认识是保护的基础。
2006年的“无锡论坛”标志着中国工业建筑保护进入到一个全面加速的时代。事实上,在ICoMoSl993年的未来工作纲要中已把工业遗产列为重要的内容。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开始转型,进入到一个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对工业建筑或者工业遗产的保护显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大量的工业建筑位于城市的工业区内,随着城市建设的过程,许多工业厂区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地段的组成部分,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或者生产产品的变化、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工业建筑开始逐步失去原有的功能,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内容,而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讨论也开始更多地影响着这些建筑的未来。
由于这些工业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城市中的位置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讨论城市遗产保护的时候,它们也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它们的价值,根据价值确定它们在城市发展、城市历史中的地位,确定对它们所应采取的保护、利用、更新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城市中工业建筑的问题,在欧洲一些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1970年代之后已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使工业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生活、重新成为城市振兴的动力,成为许多国家关心的问题。在英国,原来的煤炭交易所变成新的民间艺术商场,而煤炭交易所有代表性的家具则陈列在大厅中作为对往昔历史的回忆。在挪威,作为世界遗产的码头边的货栈,一部分被作为博物馆,另外的部分则被改造为办公楼、商店。英国这个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它的城市中有更多的工业建筑影响着城市的形态、空间、风貌和生活,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工业建筑角色的转化,无论是泰晤士河南岸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利用旧的热电厂改造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还是利用原来港区改造的道克兰新金融区都展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场景。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则是法国巴黎的奥赛美术馆,由原来火车站改造而成。它们既保持了原来独特的城市面貌,保持了某种城市历史的记忆,同时又使城市因为这些老建筑的新功能而活跃,并焕发出新的生命的光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做法,并不同于作为世界遗产而得到保护的英国铁桥区工业建筑和德国鲁尔工业建筑。
在我国一些重要城市中,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原来的工业区、工业建筑都开始面临新的选择。无论是上海、天津这样的中国最老的工业城市,无锡、苏州这样曾经满足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的城市,还是北京这样在20世纪中期引进东欧工业技术的城市,或是深圳这样在1980年代快速崛起的加工型工业城市,都已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如何重新使用老工业建筑或原来工业用地的问题。在上海,世博会将会影响原黄浦江边原来的工业用地;在北京,房地产开发正不断向原来的工业用地渗透;在深圳,1980年代曾经的工厂、仓库也将面临彻底的改造。与此同时,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呼声也日趋强烈,上海、北京、苏州、无锡都有大量的实践来证明工业建筑利用和保护的可能方法和途径。
工业遗产的保护对于城市遗产保护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工业生产曾经是城市生存的命脉,工业建筑曾决定了许多城市的面貌,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城市生活和城市特征的变化。作为一段历史的遗迹或者见证,那些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构成了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自身的变迁、物质存在讲述着城市曾经的历史。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所谓城市遗产应当是整个城市历史的一部档案,应当是所有这座城市中不应被人们忘却的全部历史的见证。它们不仅应当包括那些伟大的纪念性建筑,同样也应当包括那些曾经影响着城市生活的商店、餐馆、茶馆、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同样更应当包括曾经反映城市巨大变革的工业建筑。
从城市遗产的视角,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工业建筑本身,也不仅仅在于它对城市工业发展的见证作用,它的价值更在于它对于曾经的城市生活的见证。遗产的保护不能等同于对旧世界的保护,不能等同于对曾经时间的凝固,保护的过程意味着评估和筛选的过程,没有评估、没有筛选也就没有了真实有效的保护,保护意味着对价值的珍视。
工业建筑具有多重的价值,在面对如何确定这些建筑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对它们的价值作出正确的分析,根据它们的价值选择相应的措施。
江南造船厂是位于上海的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诞生地,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民族企业之一,而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民族企业,它曾经是中国工业的母厂,许多工业部门都是首先在江南厂出现,再分散到其他各地。它曾经创造了中国工业的多个第一,它的档案资料保存完整,核心厂区一直位于现址,厂区内保存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这样一个工厂,本身就是一本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厂房都记载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同样,这样一个工厂,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甚至对整个城市曾发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性格的形成。
这样的保护对象,最重要和核心的价值是它对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对于城市而言,这样的遗产对城市历史、城市特征、城市性格都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展示窗口,如何把这样一个工厂厂区转变成一个城市重要历史的展示场所,如何通过这样一个场所让人们更好、更真实、更全面地认识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和物质内涵,而真正使这样一份工业遗产变成城市遗产的有机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城市遗产管理的重要任务。
1950年代以后,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曾经有过一个试图把所有重要城市建设成生产形城市的浪潮,在这样一个时期,大量的工业建筑在各个主要城市中出现,而由于整个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些厂房大多带有浓厚的前苏联或者东欧工业建筑的印记。1980年代以后,这些工厂逐渐停产或转产,部分工厂为利用这些厂房的残值,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向社会出租。同时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艺术的繁荣,一批需要工作室和展示场所的艺术家则成为了这些厂房的承租者。他 们在这些厂房中创作、展示他们的作品,举办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这些曾经的厂区逐渐变成了城市中新的、最为活跃的艺术中心,例如北京的798工厂厂区。这些工厂今天也在保护工业遗产的热潮影响下,开始被提上保护工作的日程。然而需要思考的是,这些工厂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它们对于城市的价值是否是作为工业遗产而存在的。显然这些工厂对于展示工业发展历史的价值是有限的,更重要和更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们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意义,是作为艺术家的聚集地,作为重要的当代艺术事件发生地而具有的价值。对这样一些工厂的保护,需要采取完全不同于对待展示工业发展历史那类遗产的保护方式。它们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性格的影响也完全不同于江南造船厂类型的工业遗产。对它们的保护应当体现出对其价值的认识,更应当通过这种保护而使保护对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表达和传递。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于价值评估的保护,深入地分析、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保护的基础。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遗产的价值是由人赋予的,人的活动会使保护的对象具有活力,特别是那些给予了保护对象特定价值的活动仍然保持着活力的时候,不应当通过不适当的保护干涉缩短这种活动所具有的生命力。特别是针对作为当代艺术基地的原工业建筑的保护,作为工业建筑而言,它们所保留下来的只是作为建筑使用价值的残值,而作为现代艺术的基地,它们则变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见证,对它们的保护则应侧重于对各种重要艺术活动的相关印记,而不是曾经的工业生产的痕迹。
如何对待城市中工业遗产或者那些作为当代艺术活动场所的环境,也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把这些环境作为与保护对象相互作用的整体,引进文化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使保护的遗产对象能够更加有机和谐地与城市的其他构成部分融合成整体。同样,这样一种环境处理的方式,应当能够使被保护遗产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表述和展示。
在遗产环境的处理上,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环境协调的倾向,特别在一些历史地段或历史中心区周边,经常可以看到以整治环境为旗帜,拆除一些风格不协调的建筑,模仿历史中心区或者历史地段中典型建筑的形式建造的仿古建筑。尽管这些仿古的建筑或许消除了城市环境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同时这种做法又模糊了真正遗产的边界范围,而使真正的遗产逐步淹没在模仿建筑所形成的环境当中,削弱遗产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在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中环境的问题也同样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城市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既要保护城市遗产、又要兼顾城市当代功能的复杂问题,而不同类型的城市遗产保护之间也可能会产生某些冲突。因此解决城市遗产保护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价值评估和价值认知的问题。基于价值的保护、基于价值之间相互关系的保护,是城市遗产保护的基础,而作为城市遗产组成部分的工业遗产保护所反映出的问题,促进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