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学科的范畴中,声乐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大家都知道,有形的,我们可以看见的、摸到的东西是很直观的。我们想研究这个东西,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检测等手段,进行各种相关研究。例如:在学习一些乐器的过程中,想纠正错误的手形、指法,可以先观察老师正确的手形与指法,然后自己去模仿,再通过无数次的练习,最终形成自己正确的演奏方式。而声乐学习恰恰相反。声带、喉咙都长在身体里,我们无法时刻观察到它们的各种工作状态,而声带正是我们歌唱的乐器,也是此生唯一的乐器。我们不但要用它,还要用得正确、合理,不能对它造成伤害。而歌唱中经常提到的通道、气息等概念也是看不到实物的,我们只能去感受、摸索。但在训练、摸索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克服,从而养成规范的歌唱习惯。而对于所有这些问题的把握,大部分要靠声乐教师的听觉与引导。所以,这种无形也给声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教师要能把各种无形的东西讲清楚,让学生明白,才能让他们拥有正确的思维,从而指导他们自己的演唱,也才能培养他们拥有真正的歌唱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实践;问题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8-0085-02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曾利用课外时间教过一些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学生共有的、常见的问题,并做以思考。现在把这几个问题归纳如下:
一、误以为虚的声音就是混声中的假声
在接手的学生中,有的人唱歌都是虚的、漏气的声音,还很躲、很提,同时还使劲地往下按。他们以为这就是混声,还很满足自己的混声。这是很明显的错误,但他们自己还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我认为,混声建立的前提,首先是声音应该放下来,能在胸腔说住,不是躲、提,堵在喉咙里。其次混声是要有假声的参与和真声的强大。真声是真实的,很大胆。假声也不是虚的,漏气的,是在鼻腔以前、以外,通过鼻梁肌肉、笑肌的紧绷形成的很实的假声。所以,无论是真声还是假声,没有一个是虚掉的、躲闪的,都是真实的、放下的,声音有空间,有张力。同时,假声越多,越漂亮,真声才会越真实,越大胆。他们互相刺激,互相影响。
二、多数学生对于松弛的误解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松弛这个词。的确,松弛是歌唱的灵魂。不正当的紧张状态会给我们的演唱带来困扰。而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喉咙紧张、口腔紧张等等。但是一提到松弛,学生所有的歌唱腔体往往全都懈掉了,连该工作的肌肉群也都松掉了,造成了一种特别不积极的歌唱状态。所以,我认为,声乐教师不能笼统地说要松弛,放松。其实,演唱时,就是哪里紧张,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力量,哪里就有声音。就像喉咙紧张,喉咙里就有不正当的声音,鼻腔紧张,鼻腔就有声音。既然这样,就可以做力量的转移,把不正当的地方出现的力量转移到正当的部位。比如,鼻腔的绷紧,胸腔的紧张,叹气的力量,让这些该工作的地方去发力,而其他该松弛的地方去松弛,那各个腔体就会呈现很和谐的工作状态。
松弛是对的,并且是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终的、永恒的主题。但是千万要明确,我们是在整体松弛的状态下,去更好的体会应该发力的每一个部位。否则都是松懈的,就失去了歌唱时应有的积极的状态与歌唱的动力。相反,如果都是紧张的,就更不合理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已经体会不到哪里发力和怎样发力了。
还有的学生清楚的知道,咬字要松弛。没错,咬字紧张,嘴巴用力,会使声音做作,不自然,吐字不亲切。但是松弛过度,嘴巴又会垮掉,吐字是懒惰的,也是不自然的。其实对于咬字来讲,所谓的松弛就是自然。就像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就不会做作,就很好。我们不会揪着嘴巴去说话,也不会垮着脸和嘴巴去说话。所以,说话最自然的就是最正确的。同时,这样的咬字也是富有情感的,因为最语言的就是最有语气的。
三、总是在探讨吸气和发声过程中哪里在用力,怀疑叹气的作用
经常有学生问我:吸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的吗?两肋是扩张的吗?小腹要一直用力吗?等等。类似这种问题,我的回答是,这些都是对的,都是合理的。但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我个人认为,首先,吸气的时候小腹必然是鼓起的,因为我们是腹式呼气,所以气息是深的、沉的。但呼气的时候就不用管那么多了。如果说这里要用力,那里要用力,那各个部位的用力保持其实都带有一种持续性,而持续性容易引起僵硬,造成了身体的紧张,不自如,气息因此受到影响,僵死了。而如果想叹气,就不一样了。叹气带有流动性,人就容易自如,越叹气就越流动。同时吸气后,胸腔打开,两肋以及腰部等部位自然是吸开的,带着这种状态叹气,如果叹气有力量,腰部自然还在保持吸开的状态,收不掉,而不是刻意去怎样。所以要想得简单一些,多去叹气,自然会舒展,并且有力量。
四、学生对于喉咙的过分重视
有些学生的喉咙特别用力,声音都憋在喉咙中,别人听着难受,自己唱着也很痛苦。一开始,我总说喉咙别用力。但是我发现,越这样说他们反而越加重视喉咙,力量与声音一点也没有远离喉咙。大多数时候,学生也在努力去改变,但还是摆脱不掉喉咙的干扰。后来,我改变语言,我说把力量转移到鼻腔和胸腔上,只有鼻梁和胸腔在发力,这样反而会好很多。但大多数学生在短时间内还是受着喉咙的困扰。
首先我们要明白喉咙的任务。我个人认为,在歌唱中,喉咙唯一的任务就是去吸开、吸气的,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作用,它不应该出任何声音,它是空的。
喉咙吸开有声音是撑,关闭有声音是挤。所以最正常的喉咙没有声音就是很好的状态。明白了这些,使学生放弃对喉咙的执着,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部位,并通过长时间巩固正确的力量的记忆,慢慢会去掉喉咙的力量。
五、不自信对歌唱的影响以及学习中经常出现的急躁状态
对于不自信这一状态,我不但在教学中有所感受,在自己的学习中也深有体会。我们经常讲自信这个词,但是对于自信给人带来的正能量甚至成功后的甘甜,我们究竟能体会到多少呢?在我教过的学生中,由于天生性格不同和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不同,他们经常有不自信的状态。而且往往越想学好的人,越在乎、重视出现的问题,从而深深地被问题影响,然后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我经常鼓励他们,希望能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健康的歌唱心理。在我自己的练习过程中,我也发现特别自信的时候声音就会有明显的改变,特别气馁的时候怎么唱也没有状态。而你想让这种强大的心理在每一次演唱时都跟随你,变成你本来就应有的状态,也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首先,唱歌是需要胆量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唱不好,你就真的会唱不好。但是给了自己自信、勇气后,可能第一次还是没好多少,但是你带着这种自信、强大的心理一直练习,带着胆量去做每一个你不熟练的动作,最后一定会变好,慢慢形成良性的循环,你会越来越好。
其次,人一旦自信,相对的紧张状态就会减少,就会放松自如,你的肌肉自然都是舒展的。这样一来,歌唱所需要的各种肌肉就好调动,好支配,不会紧张,这就建立了一种好的歌唱状态。
有的学生非常想唱好,但短时间内没什么改变就特别伤心、急躁。我一直认为,不正当的歌唱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样,要改变,也要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去改变。当把你歌唱的各个腔体通过正确的训练调整好,它们的配合就会越来越好,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演唱也就会越来越好。而把你不自然不习惯的动作变得自然习惯,自然需要时间,而且不会太短。所以要接受自己的错误,允许自己犯错误,同时,扎扎实实去训练、练习,并多进行思考,敢于改变,就一定会有进步。
以上是我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的几点问题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声乐教学是一个很枯燥,但也很美妙的过程。训练的过程是枯燥的,对唱歌的原理要一遍一遍地讲解,还要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语言的变换,让他们尽可能透彻地明白。但是当他们有所进步,能用自信的笑容、漂亮的音色,完整地表现一首歌曲时,又是很美妙的。我希望我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并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把问题讲解得更清楚、到位。
[参 考 文 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马秋华声乐演唱艺术与思维[J]中国音乐,1999(03):54-56
(责任编辑:邢晓萌)
[关键词]声乐教学;实践;问题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8-0085-02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曾利用课外时间教过一些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学生共有的、常见的问题,并做以思考。现在把这几个问题归纳如下:
一、误以为虚的声音就是混声中的假声
在接手的学生中,有的人唱歌都是虚的、漏气的声音,还很躲、很提,同时还使劲地往下按。他们以为这就是混声,还很满足自己的混声。这是很明显的错误,但他们自己还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我认为,混声建立的前提,首先是声音应该放下来,能在胸腔说住,不是躲、提,堵在喉咙里。其次混声是要有假声的参与和真声的强大。真声是真实的,很大胆。假声也不是虚的,漏气的,是在鼻腔以前、以外,通过鼻梁肌肉、笑肌的紧绷形成的很实的假声。所以,无论是真声还是假声,没有一个是虚掉的、躲闪的,都是真实的、放下的,声音有空间,有张力。同时,假声越多,越漂亮,真声才会越真实,越大胆。他们互相刺激,互相影响。
二、多数学生对于松弛的误解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松弛这个词。的确,松弛是歌唱的灵魂。不正当的紧张状态会给我们的演唱带来困扰。而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喉咙紧张、口腔紧张等等。但是一提到松弛,学生所有的歌唱腔体往往全都懈掉了,连该工作的肌肉群也都松掉了,造成了一种特别不积极的歌唱状态。所以,我认为,声乐教师不能笼统地说要松弛,放松。其实,演唱时,就是哪里紧张,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力量,哪里就有声音。就像喉咙紧张,喉咙里就有不正当的声音,鼻腔紧张,鼻腔就有声音。既然这样,就可以做力量的转移,把不正当的地方出现的力量转移到正当的部位。比如,鼻腔的绷紧,胸腔的紧张,叹气的力量,让这些该工作的地方去发力,而其他该松弛的地方去松弛,那各个腔体就会呈现很和谐的工作状态。
松弛是对的,并且是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终的、永恒的主题。但是千万要明确,我们是在整体松弛的状态下,去更好的体会应该发力的每一个部位。否则都是松懈的,就失去了歌唱时应有的积极的状态与歌唱的动力。相反,如果都是紧张的,就更不合理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已经体会不到哪里发力和怎样发力了。
还有的学生清楚的知道,咬字要松弛。没错,咬字紧张,嘴巴用力,会使声音做作,不自然,吐字不亲切。但是松弛过度,嘴巴又会垮掉,吐字是懒惰的,也是不自然的。其实对于咬字来讲,所谓的松弛就是自然。就像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就不会做作,就很好。我们不会揪着嘴巴去说话,也不会垮着脸和嘴巴去说话。所以,说话最自然的就是最正确的。同时,这样的咬字也是富有情感的,因为最语言的就是最有语气的。
三、总是在探讨吸气和发声过程中哪里在用力,怀疑叹气的作用
经常有学生问我:吸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的吗?两肋是扩张的吗?小腹要一直用力吗?等等。类似这种问题,我的回答是,这些都是对的,都是合理的。但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我个人认为,首先,吸气的时候小腹必然是鼓起的,因为我们是腹式呼气,所以气息是深的、沉的。但呼气的时候就不用管那么多了。如果说这里要用力,那里要用力,那各个部位的用力保持其实都带有一种持续性,而持续性容易引起僵硬,造成了身体的紧张,不自如,气息因此受到影响,僵死了。而如果想叹气,就不一样了。叹气带有流动性,人就容易自如,越叹气就越流动。同时吸气后,胸腔打开,两肋以及腰部等部位自然是吸开的,带着这种状态叹气,如果叹气有力量,腰部自然还在保持吸开的状态,收不掉,而不是刻意去怎样。所以要想得简单一些,多去叹气,自然会舒展,并且有力量。
四、学生对于喉咙的过分重视
有些学生的喉咙特别用力,声音都憋在喉咙中,别人听着难受,自己唱着也很痛苦。一开始,我总说喉咙别用力。但是我发现,越这样说他们反而越加重视喉咙,力量与声音一点也没有远离喉咙。大多数时候,学生也在努力去改变,但还是摆脱不掉喉咙的干扰。后来,我改变语言,我说把力量转移到鼻腔和胸腔上,只有鼻梁和胸腔在发力,这样反而会好很多。但大多数学生在短时间内还是受着喉咙的困扰。
首先我们要明白喉咙的任务。我个人认为,在歌唱中,喉咙唯一的任务就是去吸开、吸气的,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作用,它不应该出任何声音,它是空的。
喉咙吸开有声音是撑,关闭有声音是挤。所以最正常的喉咙没有声音就是很好的状态。明白了这些,使学生放弃对喉咙的执着,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部位,并通过长时间巩固正确的力量的记忆,慢慢会去掉喉咙的力量。
五、不自信对歌唱的影响以及学习中经常出现的急躁状态
对于不自信这一状态,我不但在教学中有所感受,在自己的学习中也深有体会。我们经常讲自信这个词,但是对于自信给人带来的正能量甚至成功后的甘甜,我们究竟能体会到多少呢?在我教过的学生中,由于天生性格不同和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不同,他们经常有不自信的状态。而且往往越想学好的人,越在乎、重视出现的问题,从而深深地被问题影响,然后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我经常鼓励他们,希望能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健康的歌唱心理。在我自己的练习过程中,我也发现特别自信的时候声音就会有明显的改变,特别气馁的时候怎么唱也没有状态。而你想让这种强大的心理在每一次演唱时都跟随你,变成你本来就应有的状态,也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首先,唱歌是需要胆量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唱不好,你就真的会唱不好。但是给了自己自信、勇气后,可能第一次还是没好多少,但是你带着这种自信、强大的心理一直练习,带着胆量去做每一个你不熟练的动作,最后一定会变好,慢慢形成良性的循环,你会越来越好。
其次,人一旦自信,相对的紧张状态就会减少,就会放松自如,你的肌肉自然都是舒展的。这样一来,歌唱所需要的各种肌肉就好调动,好支配,不会紧张,这就建立了一种好的歌唱状态。
有的学生非常想唱好,但短时间内没什么改变就特别伤心、急躁。我一直认为,不正当的歌唱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样,要改变,也要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去改变。当把你歌唱的各个腔体通过正确的训练调整好,它们的配合就会越来越好,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演唱也就会越来越好。而把你不自然不习惯的动作变得自然习惯,自然需要时间,而且不会太短。所以要接受自己的错误,允许自己犯错误,同时,扎扎实实去训练、练习,并多进行思考,敢于改变,就一定会有进步。
以上是我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对所出现的几点问题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声乐教学是一个很枯燥,但也很美妙的过程。训练的过程是枯燥的,对唱歌的原理要一遍一遍地讲解,还要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语言的变换,让他们尽可能透彻地明白。但是当他们有所进步,能用自信的笑容、漂亮的音色,完整地表现一首歌曲时,又是很美妙的。我希望我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并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把问题讲解得更清楚、到位。
[参 考 文 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马秋华声乐演唱艺术与思维[J]中国音乐,1999(03):54-56
(责任编辑:邢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