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木提 民族特色是中国芭蕾走向世界的关键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lis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芭蕾舞团的练功房内,一群年轻的舞者足尖时起时落,她们用轻盈、优雅的舞姿演绎着马可·波罗在最后的使命中发生的浪漫又凄美的爱情故事,舒缓的音乐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元朝的上都。
  练功房外站着的一位健硕的长者,满带微笑,满意地看着这一切,他就是上海芭蕾舞团的团长哈木提,一位对芭蕾有着特殊感情的人。就在这一个冬日的上午,记者采访了哈木提老师,听他谈和上海芭蕾舞团的不解之缘。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从当年《白毛女》“一枝独秀”,到如今9部经典剧目轮流上演,上海芭蕾舞团走出了一条努力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之路。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采用“版权授予和演出许可”这一国际通行的做法,开始了与世界编导的合作之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华人世界》:上海芭蕾舞团已然走过30年的辉煌之路,您能简单地概括一下上海芭蕾舞团的发展阶段吗?
  哈木提:从1979年到今天,上海芭蕾舞团已经走过了30年。30年的上海芭蕾舞团可以用3个阶段来概括。一是演出《白毛女》等几个比较单一的剧目阶段:二是从1996年开始,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赠予上海芭蕾舞团《胡桃夹子》的演出版权以及2001年首次自主挑选引进英国版《天鹅湖》,上海芭蕾舞团开始慢慢和国际接轨:三是以改编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开始的自创阶段,上海芭蕾舞团不仅仅只是引进,也开始了寻求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华人世界》从当年《白毛女》“一枝独秀”,到今天的“百花齐放”,上海芭蕾舞团是怎样走出了一条努力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之路的?
  哈木提:上海芭蕾舞团的创新源于1998年,那时上海大剧院建成开幕,上海芭蕾舞团应邀参加《天鹅湖》的演出。但由于上海芭蕾舞团历来按俄罗斯等国杂版录像排演《天鹅湖》,加上演员队伍匮乏,大剧院最后放弃了上海芭蕾舞团,选择中国芭蕾舞团演绎《天鹅湖》。这算是上海芭蕾舞团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2001年,上海芭蕾舞团以6万美元聘来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执导英版《天鹅湖》,并获得该版本3年50场演出权。《天鹅湖》也成为第一次按国际惯例投资操作引进的首部西方经典芭蕾舞剧。此后一发而不可收,2002年先后引进法国版《葛蓓莉娅》、《仙女》,2004年再度引进英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2005年和2007年分别引进巴兰钦新古典主义芭蕾《小夜曲》与《大华尔兹》……
  《华人世界》:上海芭蕾舞团现在不仅仅是在芭蕾剧目、技术上积极和国际接轨,寻求创新,听说,最近上海芭蕾舞团还和法国品牌皮尔卡丹合作,进一步实现多元化,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是怎样一种合作模式?
  哈木提:在2008年,上海芭蕾舞团与法国品牌皮尔卡丹开始合作,在剧目创作和营销之路上迈出大胆一步,完全改变了先排剧再推向市场的传统模式,在剧目创作前寻求合作对象,实现多元化的商业合作。我们现在正在排演的剧目《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就是和皮尔卡丹的一次完美的合作。这是一部既有异域风情又有现代时尚色彩感的芭蕾舞剧。《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的创作班底可谓“国际化”:编导约瑟·马丁内兹是法国巴黎歌剧院的明星演员和编舞,皮尔·卡丹出任服装和舞美设计的指导,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作曲家丹尼尔·沃克担纲作曲,这也是我们在芭蕾舞剧上的一种新的突破。
  
  “中国制造”才最具有竞争力
  
  芭蕾这个从西方诞生的艺术,很多经典剧目都来自国外,国内的很多剧目一直以来抵不过“洋芭蕾”的竞争。上海芭蕾舞团的前身是民族芭蕾剧《白毛女》剧组,1979年正式命名为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作为其经典节目,演出了近2000场。上海芭蕾舞团一直在寻求自己的经典的剧目,希望“制造”出更多像《白毛女》一样的经典作品。
  《华人世界》:《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扛鼎之作,它影响和打动着千百万人,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如今它依旧是上海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目之一,每次上演的时候都爆满,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哈木提:1979年在《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芭蕾舞团,舞剧《白毛女》传承至今历经了40个春秋,演出了近2000场,是目前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舞剧。
  芭蕾舞剧《白毛女》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既运用了外来芭蕾的语汇,又吸收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现实与浪漫相结合。音乐上保留原歌曲中“北风吹”、“红头绳”等,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一直深深吸引着广大观众。
  《华人世界》:您一直强调中国制造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演出,上海芭蕾舞团是如何在芭蕾舞上寻求中国制造的?
  哈木提:2001年,我们重新改编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现在它已经成为上海芭蕾舞团继《白毛女》之后在国内外上演最多的原创芭蕾舞剧。
  2006年,我们又创排了《花样年华》,它是一部中法两国优秀艺术家共同打造的大型现代芭蕾舞剧。从题材到编剧都是上海芭蕾舞团原创,再诚邀法国优秀艺术家参与指导。该剧一上演立刻引起舞蹈界的轰动,赢得“穿旗袍跳芭蕾,很中国很惊艳”的赞誉。
  舞蹈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会很快被淹没的。我们现在就是力求自己创作,把民族的、地方的特点加进去,这样的东西才能成为经典,才能带领中国芭蕾走向世界。如果只是去演出别人的东西,怎么能算是真正的中国芭蕾呢?
  《华人世界》:您带着演员们在国外演出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哈木提: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中国芭蕾被国外观众认可、喜爱。
  2002年9月,《白毛女》与引进的法国版古典芭蕾舞剧《葛佩莉娅》在美国巡演。上海芭蕾舞团一行67人跨越了美国东部、中部、西部21个州、40个城市,演出两台大戏共46场,赢得了美国近5万观众的热烈掌声。《白毛女》首场在美国大学演出时,观众32次鼓掌。辗转至华盛顿大学,2700多人的剧场全部坐满。一位华人看到外国人对《白毛女》如此喜欢,感动不已,怕惊动四周观众,他抑制住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华人世界》:您觉得中国芭蕾走向世界的关键是什么?
  哈木提:打造自己的民族特色。因为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外国人很难学习和演出《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所以中国的芭蕾需要具有相通性,在服装、布景等方面要国际化一些。我来,源于对芭蕾的热爱
  哈木提是维吾尔族,出生在新疆。6岁时他随父亲来到上海,开始了与家乡不同的大都市生活。在小学,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大眼睛、高鼻梁、极富文艺细胞的维吾尔族小男孩。每次选举班干部,他都以自己的才华和威信当 选。中学毕业,他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温可铮、周小燕教授,从此走上艺术之路。
  《华人世界》:您在上海音乐学院学的是声乐,愿望是做名歌唱家,您是如何和芭蕾走到一起的呢?
  哈木提:的确,大学五年我学的是声乐,曾有的梦想是做歌唱家,但很多事情只能是美好的梦想吧。毕业后,我先在部队文工团,后又到了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芭蕾走到一起,开始并不是因为喜欢,那是1988年,领导想让我出任上海芭蕾舞团的团长。一开始我很犹豫的,对芭蕾也不了解,怕自己融不进芭蕾。领导做了我3个月的思想工作,我才接下团长这个职位。没想到,从此对芭蕾的热爱一发不可收了。
  《华人世界》:中间您离开过上海芭蕾舞团,在上海市文化局音舞处担任处长,在离开的这段时间听说您还是一直关注着芭蕾。
  哈木提:虽然离开了,但对芭蕾的热爱还在。离开的日子里,我心里想的还是上海芭蕾舞团。不管是在国内国外,如果有芭蕾上演,我一定要去看芭蕾舞演出。
  我家里的芭蕾舞剧的音像资料很多,都是我平时收集起来的,可以说,那些资料比上海芭蕾舞团资料库的资料还要多。
  《华人世界》:您这是第二次来到上海芭蕾舞团,重新走进上海芭蕾舞团,是不是因为对芭蕾的情有独钟?
  哈木提:重新回到这里,一是因为上海政府机构改革,组织上希望我能再次出任团长:再就是我很喜欢芭蕾。
  对于我放弃公务员的待遇,很多人都不理解,包括我的妻子。因为太爱吧,芭蕾在足尖的一踮一藩间,绽放出来的美实在很吸引我,所以我又来了。
  《华人世界》:你有一位女儿,那么爱芭蕾的您,为什么不让女学习芭蕾呢?
  哈木提:从个人爱好上,我很希望她能学习芭蕾:但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我很不希望她学习芭蕾,因为芭蕾舞演员太苦了。
  在上海芭蕾舞团这么多年,我清楚每位舞蹈演员背后的辛苦和汗水。绽放在舞台上的美,是背后无数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对这些孩子们,作为团长我很感激他们。我现在为他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让他们在舞台上跳得更好。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哈木提的办公桌上有一个芭蕾舞者的铜质雕塑,在那个小小的雕塑身上,记者仿佛看到一个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在那演出,足尖的一踮一落尽显优雅,轻盈曼妙的舞步绽放着艺术的奇葩,或许这就是让哈木提痴迷它的原因吧。
其他文献
原名Sidney Shapiro,其中文名取“博学明理”之意。中国籍犹太人,1915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法律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美国陆军服役,成为一名高射炮士兵。美国由于时局的需要,决定培养一批军人学习世界语言,沙博理被派去学中文和中国的历史文化。退伍后沙博理利用退伍津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后转到耶鲁大学继续学习。1947年来到中国,1951年在对外文化联络局
期刊
很早就听说过“宋芳茶馆”,一直以为那是中国人开的茶馆,并未放在心上。上个周末和朋友逛到了永嘉路,一片上海弄堂区,青灰色的水泥墙,单调又苍白,忽然又有一抹蓝色跃入眼帘,朋友说:“这是个中文名叫宋芳的法国人开的茶馆,有很多故事,你可以采访一下。”  相约不如偶遇,采访也就定在了那个周末。就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朋友走进了“宋芳茶馆”。蓝白色基调让  茶馆显得简单精致,大片的玻璃窗采光充分,柔和明媚
期刊
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成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重点领域合作正快步推进,环保合作作为双方11个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已成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重要主题。  2011年10月在南宁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将以“环保合作”为重点主题,突出环保产品的展览,并围绕该主题举办中国一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第八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和东盟10国将选择在环保领域具有合作商机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作为本国魅力之城进
期刊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一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今天对记者说:“近20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以合作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也是中国一东盟友好交流年,双方合作正进入一个新阶段。”许宁宁在今年初获东盟十国首次联合颁发的“中国一东盟合作突出贡献奖”。他建议中国一东盟发展合作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应处理好长远利益与中短期利益的关系。中国坚定执
期刊
尽管2010年的“第一拍”尚未开槌,但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表现为买家和藏家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一年内,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三度被打破,首次出现超过1亿元的中国艺术品,且一口气出现了4件,致使业内惊呼“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  回顾2009年,展望新的一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亿元神话”是否依然可以笑傲2010年?本专题将在对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行回顾及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艺术市
期刊
我演的是邬桑这个人物,但是在那段戏中,我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满脑子都是来日本20多年的辛酸苦辣。这20多年的风风雨雨,生活给我带来的痛苦彷徨,我对祖国的思念和向往,和许许多多亲人,友人的离别,甚至生离死别……这些东西,虽然不能一句一句地用台词来表现,但尽在电影画面里了。让你自己去感受。    那个痛苦的人是谁?    邬桑被中国人熟识,是在那部票房过3亿、不是大片的大片的冯小刚电
期刊
在曹国伟心里,没有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这样的划分。他从职业经理人开始在新浪工作了十年,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把职业经理人这个活干到极致而已”,而且他想用一种不同的心态,从不同的角色去管理新浪。    曹国伟是上海人,这个学新闻出身的新浪CEO给人的印象是精明、谨慎、保守、低调。  采访过曹国伟的记者中,喜欢他回答问题方式的不多。他喜欢与记者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并且说话声音低沉。答案都经过深思熟虑且用词严
期刊
2009年是艺术品拍卖界公认的18年来成交最火爆的一年。国内八大拍卖公司共拍出艺术品26928件。成交总额超过86.6亿元。这一数字比2007年的66亿元提高了31%,比2008年的54亿元提高了59%。其中。13件拍品的成交价超过了5000万元。包括4件成交价超过1亿元的拍品。为了有助于大家对这些天价拍品的了解,我们对这13件拍品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期刊
年度人物评选,往往看似总结过去,实则更放眼未来。首届商汇年度人物评选不仅表彰为上海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做出贡献的在沪港人,更期冀他们的经历和精神,可以鼓励更多在沪人士融入和奉献上海未来的飞速发展。今度评出的五位商汇年度人物,是无数在沪港人的缩影,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推动经济、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的紫荆绽放在浦江两岸,也期待未来更多商汇年度人物的涌现!    大家认识许智伟(Harry),是因为其担任偶像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