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闫平《小戏班子》系列主题油画中的表现性

来源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闫平2005-2015年创作的《小戏班子》系列主题油画为研究对象,对其作品中线条、色彩运用与构图方式中的表现性进行分析.闫平在注重视觉的真实性和经验的真实性的同时,在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中向观者呈现了戏班子演员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生命状态.闫平《小戏班子》系列主题油画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生命意识,这其中包含对于民族艺术的人文关怀、个人的日常性存在与生命的缘起.探索了传统向当代转化的一种可能性,体现出闫平艺术创作的自律性与创新性.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儿童音乐剧的剧本创作,结合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儿童音乐剧,在题材选择、戏剧结构、角色人物和文学形式等方面对儿童音乐剧的创作特征进行研究,剖析风格迥异的儿童音乐剧剧本的创作特征,提炼其创作的共性特征,总结其基本规律和创作方法,为儿童音乐剧的剧本创作提供一种可供探索的理念和方法.
《闲情偶寄》中体现出的和谐相宜思想与环境美学思想,使人居环境中物与物可以自然地相遇并使人能够真实地面对自我.李渔注重在自然中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注重构建人居环境的时间空间与精神意境.而《闲情偶寄》中对于人在居室环境中行为的大量描写,反映出李渔对于身体审美的观照并且表达出身体对于人居生活的意义.
梅兰芳先生在中国京剧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在他身上,融合着传统和创新两种血脉,凝聚着京剧发展的典型历史;以他所创立的“梅派”京剧艺术,更以平和恬淡、典雅醇厚的独特风采挺立于中国戏曲演剧体系,并成为其中的代表和标志.本文试图以梅派艺术特别是梅兰芳先生个人的努力为参照,来对昆曲对于京剧雅化过程的影响做一些探讨,求教于前辈和专家.
“寻找自我”是荒诞派戏剧作家欧仁·尤奈斯库戏剧作品的重要主题,剧作家力图以反传统的荒诞风格反思当代人的“身份迷失”.在创作前期,尤奈斯库偏重于直观式呈现,即用舞台形象戏谑并嘲讽现代人的身份模糊和身份同一化;创作中期则从正面表现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坚持;后期作品却使用梦幻式手法,从内心世界出发,通过对最初家园的艰难寻找,来反映现代人对身份迷茫之焦虑,对身份确定之期待.尤奈斯库对“身份迷失”的探索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个人身份迷失现象的忧虑,对于个人责任意识的呼唤,以及对于以行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现实题材舞蹈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富于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这些作品中,舞者通过不同的舞蹈技法呈现出丰富的形,并基于中国现实题材舞蹈的主题内容和文化内涵形成了超越形式的、更高维度的艺术意蕴与审美特征,使之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体系更为契合,进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体系.
通过对先秦时期武舞、角力、手搏、角抵等嬗递中存在的、融摄不同“类”文化因子的“复合型”语词的追溯与阐释,梳理出武术与戏剧形成过程中的文化源,寻绎戏剧与武术同根并蒂的历史印记并在其它多种文化形式影响下,呈现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文化形态,即戏剧的初形态与上古乐舞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武术的嬗变与上古乐舞亦有着诸多交集,彼此间同根并蒂.通过此研论,勾画出先秦时期的文化形态及发展脉络,以建构戏剧与武术的理论体系.
行当角色、音乐唱腔等表现形式的程式化是剧种走向定型与成熟的标志.侗戏虽然也在音乐唱腔、行当角色、表演动作等形式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程式特点,但其行当角色及表演动作等仍然较为单一和粗糙,使得侗戏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这看似是对侗戏发展为成熟剧种的阻碍,实则对侗戏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众多高度程式化的成熟剧种传承发展陷入困境的当下,侗戏因为程式方面的某些欠缺,使其能够呈现出较为强大的生命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清代白居易题材戏剧研究是清代白居易接受史研究的重要一环,也尚是重要空白.清代剧作家们一方面通过文本嫁接、本事异化、时空错置等模式对诗人相关“本事”加以戏剧化裁剪、发挥,将白居易从中古诗坛“请”入清代街头巷陌,丰盈了白居易形象的接受范围和生命力,另一方面又以戏剧的代言譬喻托为己志,辑录白居易诗歌作品并加以改写和传唱,通过建构白居易“风流才子”“去国直臣”的形象浇自身块垒.通过研究这个异代文入神思交汇的过程,我们得以管窥白居易形象在清代民间认知、异化、消解与刻板化进程,也得以为其人物评价和定位设立新的历史锚点
侗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侗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窘困状态.在国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通过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完善保护机制,传承戏曲文化,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剧目,融合乡风文明、古朴侗寨、侗族风情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侗戏的传承与发展.
一部优秀的歌剧作品可以通过音乐设计有效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同时以音乐的“四两拨千斤”之效来深化戏剧冲突.本文拟从音乐设计及布局的特点、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有效塑造、对戏剧情节发展的有效推动这三个方面对歌剧名作《梅菲斯·托费勒》的音乐设计进行分析,以此探讨音乐对戏剧冲突的显性倾述与刻画,以及音乐与戏剧的融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