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教学过程,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合作学习;发展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教学是新课改的主导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导向。传道、授业、解惑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怎样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师与学生平等交谈、平等讨论、平等探索、合作学习。在问题中探索、在讨论中发现、在讨论中获取、在讨论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充分的课前准备。围绕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给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空间,教师在提问题时应把握做以下四个方面。
  1.对容易混淆和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在学习三角形的外角这一概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出几个外角?让学生画出图形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参与,教师可根据情况在各小组参与一至二分钟,注意引导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讨论。(如图一)讨论时有说∠BCE和∠ACD都是外角,也有说∠BCE、∠ACD、∠DCE都是外角,让不同意见的同学说出各自的理由,这是教师不防让学生讨论一下外角的概念,清楚以后在进一步做出判断。最后教师作点评。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三角形外角这一概念非常清楚,掌握的很好。
  2.提出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
  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给出的两种证法(图二、图三)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两种证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思考,交流发现相同之处:(1)、两种证法都是把三角形的 三个内角“凑”到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2)、两种证法都作了平行。进一步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法吗?让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三种证法(图四)、(图五)、(图六)。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这些方法虽然不是最简便的,但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问题要使课堂连贯紧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全等三角形这一节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全等形?你能拿出全等形来吗?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争先恐后的拿出了两本能够重合的书,能重合的作业本,能重合的三角板。
  (2)、什么是全等三角形?怎么表示?
  (3)、什么是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问题(2)的基础上学生从三角形重合入手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引导点评。结论一、对应顶点所在顶点的角就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反之成立。结论二、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通过以上的讨论很好的突破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热情。问题一个接一个学习效果非常好。
  4.对易出错的公式和学生“发明”的公式教师应使用“故意出错”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以后不在犯这样的错误。
  我在教七年级下册完全平方公式时,采用了“故意出错”的教学方法,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刚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小题:(1)、 =?(2)、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老师一边巡视,发现好多学生很快做完。然后抽两名学生上黑板做,他们的答案如下:(1)、 (2)、 学生写出答案后,很多学生都说:“正确”。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当a=1、b=2时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结果学生都得出不相等。这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叉,一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是错的呢?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与正确答案比较发现(1)少了2ab,(2)少了-2ab并且后一项是b2而不是-b2这一方法适用于易于混淆和易于出错的知识,这样对学生知识的区别和错误的避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二次根式的性质:
  (1)、 (a≥0 b≥0)
  (2)、 = (a≥0 b>0).学习了这两个性质后向学生提问(1)、 (2)、 学生很容易“发明”下面的两个“性质”
  (1)、 (a≥0 b≥0) (2)、 (a>b≥0)
  这时老师提出质疑:当a=9、b=16时上面的两个式子是否正确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先让学生出错,再让学生知错。很好的避免了类似错误的发生。
  课堂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总之老师提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讨论的欲望,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收稿日期:2012-03-28
其他文献
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这是当前语文教学共同追求的目标 ,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期刊
【摘 要】根据《新目标》教材编写特点,从单元内教材整合,单元间教材整合以及对教材资源的延伸与拓展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优化整合教材     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教师能否合理使用教材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笔者在整合教材,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尝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对
期刊
【摘 要】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理论基础薄弱和教学模式随机化的现象,本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认真积累古典诗词理论基础;二是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唐诗宋词”教学;思考     从实际工作效果来看,新课标下高中选修课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选修课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互相促进。但是,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具体到“唐诗宋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优点;弊端     如果说多媒体技术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那么,新课程教学则是一朵绽放的花蕾。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
期刊
【摘 要】现代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等五种能力。考试内容包括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意在考查学生的“双基”及其
期刊
【摘要】当前,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严重缺乏人文素养,令人担心。而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有效途径,故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语文新课程理念与课改指导下,本论文立足教材,就如何找准人文教育的切入点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怎样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浸润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也就是对人的教化
期刊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体育学科而言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可以说无论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技术课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结合近年实践,就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化运用谈一点浮浅认识。  1.化解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学因其
期刊
教学观念制约教学实践,要使复习教学走上高效率的轨道,必须以上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努力改善复习教学的实践。其基本做法可整理为以下几点:  1.复习目标的确定  正确地确定复习目标,才能有效地展开复习活动。在制订复习目标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适纲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有《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又有省、市《初中毕业、升学会考考纲》的考试目标。考试目标小于大纲教学目标。而考纲则是试卷命题的依据,因此必
期刊
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1 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
期刊
【摘 要】创新不仅是学生的创新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又从建构主义、探究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和理论实践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