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关玉龙书院的保护开发建议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hei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文化背景
  
   大理历史上重教尊儒,勤学上进之风非常突出,《西云书院序》中说“迤西文教之盛,往昔甲于滇省”。大理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底蕴十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与中原地区有了联系。从楚国庄蹻开滇,到汉武帝元封年间司马相如持节开越巂,直到后来的张叔传经,杜光庭讲学,郑回教授南诏宗室弟子,南诏王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大量派遣大理学子到成都等地学习汉文经典。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理地区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跟踪中原地区先进的汉文化及儒家学说。南诏王异牟寻说过:“人知礼乐,本唐风化”。《孙樵集》载文称:“业就辄去,复以他继,不绝其来,则学于蜀者不啻千百”。这是千年以前蔚为壮观的留学盛典,以致于当时大理地区学风、文风大开,尊儒礼佛,文明守法,社会和谐,成为盛极一时的谦谦君子的礼议之邦。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大理国开始仿效中原地区开科取士,从释儒中选拔官吏。一千多年前,汉文就成为大理地区的官方通用文字。
   元代统一云南后,云南政治中心开始东移至滇池地区,元代提倡尊孔兴儒,大理地区普遍建立文庙,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明、清两朝,大理地区又广建书院,明代大理的四大书院为: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建苍麓书院;嘉靖年间建桂香书院;崇敬书院以及龙关书院(即玉龙书院)。清代大理又增建五大书院:迤西道书院;敷文书院;波罗书院;中和书院;西云书院(现大理一中),加上凤仪县治所内的凤鸣书院,现在的大理市范围内,明、清两代共建有十所书院,文风之盛一时辉映南国,其中最早建立的明代书院中,下关龙关书院(即后来的玉龙书院)即为其中之佼佼者。
  
  二、玉龙书院的概况和沿革
  
   1、玉龙书院的概况
   玉龙书院现占地10.039亩,大门开在原中丞街“大中丞”都宪坊南的街西面,由街道西进大门至大殿共有七级阶地,逐次升高,为殿衙式建筑,画栋雕梁,斗拱飞檐,彩绘鲜艳,雄伟壮观,为明代大理四大书院之冠。一级阶地南北两面是八字形照壁。二级阶地是品字形架斗重檐出角结构的大门,南北两面屋脊前后各出二角,中间多层架斗高出两间屋脊,出四角均用四龙抱柱立撑,架斗木雕精细,矿石色彩绘,屋脊瓦及屋脊上的飞禽走兽均是黄色琉璃制品,大门上下各悬“玉龙书院”直横匾。进大门上三级阶地为下操场,上四级阶地为上操场,再上五级阶地为五开间的二大门楼房,上悬“玉龙书院”直匾和“明体达用”横匾。进二大门即为天井,有南厅房三间为课堂,厅房外有花园;有“陶情怡性”照壁分隔厕所;北面有楼房三间。从天井升六级阶地上立“鸢飞”、“人文蔚起”、“鱼跃”题字的大理石牌坊一座。两边大理石栏杆直至大殿台前,左右有古柏二株,花台两个;北面下阶地有水池,再往上阶地至七级阶地建有五开间有回廊的大殿,大殿中门上悬“礼堂”、“正谊明道”直横匾各一块。殿外立有石碑两块,殿南北有太平门与校园相通。可惜所有这些建筑都已灰飞烟灭,在历史的沧桑中荡然无存,令人感叹唏嘘,不胜惋惜。
  
   2、玉龙书院的沿革
  下关玉龙书院最早的前身是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大理府太和县学宫。明嘉靖年间同知汪应昂重新建设,取名龙关书院。书院座落于环境优美的苍山斜阳峰东麓,地势高敞,风物清嘉,建筑典雅,是读书讲学的理想之所。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玉龙书院改为“大理府太和县下关高等小学堂”。民国初年更名为“大理县下关两等小学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又更名为“大理县下关第二两级小学校”。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改为“大理县第四区第二两级小学校”。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改为“大理县玉龙镇玉龙小学校”。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为“大理县玉洱乡中心国民学校”男女生分校,女校校舍在关圣殿。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男女两校合并,女校地改为一分部,又合并西门保立小学为二分部,后更名为“大理县下关中心国民完全小学校”。云南和平解放后更名为“下关市第二人民小学校”。大理并市后更名为“大理市下关第二完全小学校”。2004年大理市教育局决定二小异地搬迁,二小原址被大理市土地收储中心置换收储。从清光绪末期建学校至今已九度易名,从明洪武学宫开始至今,已经600多年。在长达六个多世纪的历史岁月中,玉龙书院饱经沧桑,历经战乱兴衰,阅尽人间春色,从这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社会精英,为祖国、为大理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三、对玉龙书院保护开发的建议
  
   1、对下关龙尾古城区的保护、开发,一个重要的思路和出发点,就是必须注重文化内涵,要挖掘、整理其中的文化积淀,并加以发扬光大。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长久起作用的无价之宝。在古城区的保护开发上要有厚重的历史感,要有长远的眼光,要与时俱进,做到历史和现实,过去和未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保护和开发完美和谐的统一。为此,我们建议:恢复玉龙书院名称。办成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单位。内容有图书阅览、文物书画展、职业培训、文艺演出、体育活动、花卉展销等。
   2、建议恢复重建原玉龙书院,作为第一步,可以率先恢复重建八字形照壁和二大门,今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资金能力再逐步恢复。
   3、玉龙书院归属下关镇政府管理。
  
   (民族文化论坛主持 廖惠群)
其他文献
在弥渡,村村有灯班,处处玩花灯。在每年的玩灯中,每个灯班都需要一个“灯头”来掌控整个玩灯过程。而这个“灯头”的产生,不是以名声、地位、财富,金钱物质的多寡决定的,而是由本村在过去的一年里,谁家生过小孩,生过小孩这一家的户主就是自然的灯头,如果一个村有两户及以上的人家生过小孩,这些人家的户主就要推选一个“总灯头”,一般情况下,总灯头都由第一户生男孩户的户主担任。推举灯头的过程,就是人类原始的祖先崇拜
期刊
一    晓月回眸曙色开,  朝霞似火照渔台。  水天一色虹桥外,  灼灼桃花傍日栽。    二    苇荡迎风野鸭飞,  回环碧水映花堤。  一湖碧玉悬明镜,  浅底翔鱼上翠微。    三    莺梭巧渡绿杨枝,  正是渔家撒网时。  野调悠悠甜似酒,  花开花谢两相思。    四    熏风袅袅乱菱花,  篙点波心动晚霞。  醉后不知身是客,  一蓑烟雨唱蒹葭。    五    绿杨荫里画船轻
期刊
如果按照惯例把文学艺术比作花朵,那么大理地区的文学艺术正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作为开发较早的边疆民族地区,大理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早在遥远的秦汉时期,这里就已流传着脍炙人口的《行人歌》;特别是汉时,大理人张叔盛览负笈蜀中,受教于大文学家司马相如门下,他们学成归来设馆教学,习染浸淫,使大理文风渐成鼎盛南诏大理国出现以后,洱海地区的文学艺术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更为显得耀眼如《全唐诗》中就
期刊
一    办完夫人的丧事后,退休教师王守定感觉很累,歪在沙发上似睡非睡了一小会。睁开眼睛,忽然发现尊尊不见了。尊尊,尊尊!王守定急切地呼喊,却不见尊尊颠颠地跑来,接连又喊了几声,仍不见尊尊的踪影,感觉不祥,便站起来到后阳台的窝里去看,窝门敞开着,却不见尊尊。伸手往窝里摸了一摸,凉凉的,似乎尊尊不在窝里已好长时间了。他便有些着急了,从狗窝找到他的卧室,又从卧室找到书房,书架下面也扒下身子去看了,嘴里
期刊
一千两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相当于唐、宋时期(公元738-1253年)白族在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南诏、大理两个古国,绵延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堪称距今立国千年的古国。如今在大理的苍山,洱海之间随处还可见众多的古城,古遗址,古村落,古塔,古城楼等。一千多年以来白族先民留下的遗迹,矗立在大理南城门外的文献楼就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代的历史见证之一。  由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袭破
期刊
五月  东方地平线上  我们的城市气宇轩昂    所有的店门打开了  心灵之窗敞开了  天空展现无边的蔚蓝  随着苦闷 迷惘  从街道巷口一一散尽  我们的城市  在往来旅人的眼中  已举起广厦之笔  挥毫欢愉的情愫    让贫穷落后  远离我们的城市  阳光下思想  不再彳亍徘徊  当文明与和谐的圣水  浇入我们的内心  城市于是奏响了  许多美妙动听的曲调  连同未来和希望    五月  东方
期刊
2002年10月30日21时,是我们全家一个悲痛万分的日子。母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3岁的母亲,走过了一个农村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在母亲很小的时候,我的段氏祖母就去世了。祖父领着她和父亲一起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母亲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母亲就陪伴着祖父一路从艰难困苦中走来。也许是命运多舛,母亲一辈子都过得异常艰辛。  母亲那个年代的人,结婚早,儿女多,负担重
期刊
1997年11月30日凌晨3时4分,这个时刻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于沉睡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毫无记忆可言。然而,这个时刻,对于我来说,就是创世纪,就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个时刻,我的女儿,以她清亮的哭啼声撕破了浓酽酽的夜幕,让我的天宇缀满璀璨的星子。这声音,带着只属于天界的清纯,任情任性,全然不顾地闯入了过于成人化的世界。它带着新生命的乳香,温暖了我的冬夜。  我几乎虔诚地站在
期刊
风  下关风,下关风,  清风徐徐报春浓。  春风化雨润五谷,  夏风拂面添喜容。  秋风送爽人寿年丰,  冬风卷云一碧苍穹。  人在风中抖精神,  鸟在风中击长空。  风爱百花催新蕾,  情满山川万木荣。  年年吹不断啊,  风城四季风。    下关风,下关风,  狂风浩荡腾蛟龙。  掀开洱海千层波,  望夫云和石骡来相逢。  荡平世上不平事,  悲欢离合相与共。  风有良知遂人愿,   喜怒哀
期刊
前些年我住漾濞,有很多时间都闲着没事,于是就仰着脸去看苍山,通常我是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杯清茶赏一道风景,整个身心就被美美地滋润起来。院子里的牵牛花开得正红,照耀着花朵的阳光早已是暖暖的了,而那苍山却仍顶着白雪。从雪线那儿吹来的风像孩子的唇,被它们轻轻柔柔地亲过,心里便有了浓浓的醉意。  我长久地望着苍山,其实并没怎么在意山腰上的葱绿,主要是在看那山顶上的银白。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贫穷之中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