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个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有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不吐不快”。如:教学黄继光一文的结尾部分,黄继光那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痛,有的同学还擦眼泪。此情此景,老师把握时机,关切地问:“同学们,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永远铭记在他们心中,试想,如果你是画家,或是雕塑家,你要怎样去刻画,去雕塑黄继光的形象呢?”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塑他的半身像,目光炯炯,注视着前方,盼望胜利到来。”有的说:“我要画他伏在地上,头高昂着,向前挪动的像。”有的说:“我想画一个黄继光的头,旁边是万丈光芒,说明黄继光的精神永放光芒。”还有的说:“他张开双臂,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的像,我最喜欢。”……为使学生对黄继光的英雄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醉翁之意是哄他们多想多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创新的兴趣就越来越浓。
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想象,产生创新的“灵感”。例如,一年级的课文《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他们对古诗的语言尚不熟悉,很难通过语言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上这课时,教师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碧波荡漾,杨柳翩翩,几只白鹅在池水中不时昂首鸣叫,白色的身体轻快地浮动在碧波上,在清澈的池水中红色的脚掌悠然拨动着……诗句的朗诵又随着画面同步出现,声音和图象的结合演示着一种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曲项向天歌”的画面,并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学完古诗后,有的学生认为鹅“向天歌”是在招呼它的同伙,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只鹅在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这些看法表现了一年级小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表明了在教学中“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培养逆向思维。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的阶段,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由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互为因果,具有可逆性,因此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如当学生理解了《美丽的公鸡》一课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公鸡改正错误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不会理它?态度会不会改变?这样学生一定会说出许多令人耳一新的答案来。
训练多向思维。诱导发散,培养多向思维是触发创新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精选发散点,一篇课文以一两个重点为宜,同时要注意科学性,对发散点的结果需加以分析评价。例如,教《麻雀》一课时,教师讲完课文后,鼓励学生质疑,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这位同学的多向思维应当肯定,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唤开猎狗,并把受伤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再离开”。有的说:“猎人应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原来的窝里”。一石激发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
引导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作想象的生长点。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到大自然中去求真求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办红领巾广播站,办学生文学社、手抄小报等,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他们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中心小学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个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有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不吐不快”。如:教学黄继光一文的结尾部分,黄继光那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痛,有的同学还擦眼泪。此情此景,老师把握时机,关切地问:“同学们,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永远铭记在他们心中,试想,如果你是画家,或是雕塑家,你要怎样去刻画,去雕塑黄继光的形象呢?”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塑他的半身像,目光炯炯,注视着前方,盼望胜利到来。”有的说:“我要画他伏在地上,头高昂着,向前挪动的像。”有的说:“我想画一个黄继光的头,旁边是万丈光芒,说明黄继光的精神永放光芒。”还有的说:“他张开双臂,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的像,我最喜欢。”……为使学生对黄继光的英雄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醉翁之意是哄他们多想多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创新的兴趣就越来越浓。
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想象,产生创新的“灵感”。例如,一年级的课文《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他们对古诗的语言尚不熟悉,很难通过语言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上这课时,教师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碧波荡漾,杨柳翩翩,几只白鹅在池水中不时昂首鸣叫,白色的身体轻快地浮动在碧波上,在清澈的池水中红色的脚掌悠然拨动着……诗句的朗诵又随着画面同步出现,声音和图象的结合演示着一种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曲项向天歌”的画面,并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项”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学完古诗后,有的学生认为鹅“向天歌”是在招呼它的同伙,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只鹅在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这些看法表现了一年级小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表明了在教学中“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培养逆向思维。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的阶段,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由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互为因果,具有可逆性,因此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如当学生理解了《美丽的公鸡》一课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公鸡改正错误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不会理它?态度会不会改变?这样学生一定会说出许多令人耳一新的答案来。
训练多向思维。诱导发散,培养多向思维是触发创新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精选发散点,一篇课文以一两个重点为宜,同时要注意科学性,对发散点的结果需加以分析评价。例如,教《麻雀》一课时,教师讲完课文后,鼓励学生质疑,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这位同学的多向思维应当肯定,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唤开猎狗,并把受伤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再离开”。有的说:“猎人应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原来的窝里”。一石激发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
引导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作想象的生长点。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到大自然中去求真求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办红领巾广播站,办学生文学社、手抄小报等,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他们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