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以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399-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好地发现和掌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1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老、边、山、穷地区,有12个自治县、58个民族乡,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8.54%。广西农村迄今尚有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8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26万人。为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2006年2月,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利用2年时间开展广西新农村试点建设的重大决定。截至2008年,全区共投入200多亿元财政资金开展新农村建设,并设试点村屯3 289个,其中南宁市占73.9%,各市、县(市、区)占26.8%;试点村屯总户数为45.6万户,受益人口为179.8万人,广西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出一条适合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新道路,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由此可见,推进新农村建设,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只有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尽快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不断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发展差距,才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族群众;只有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同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机遇。如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又把“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写入十七大报告。可见,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地理条件限制
  由于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公共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信息闭塞,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2思想观念亟待改变
  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受地域环境等制约,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太少,思维观念受到局限,钳制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利,加上各级政府的经常扶持,某种程度上滋长了“等、靠、要”的思想,自发、主动地依托当地资源及发展地方经济的自立、自强意识还不够强。
  2.3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传统、语言、文化、习俗、心理认同等方面差异较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贫困人口多、文盲率高,陈规陋习普遍存在,普及现代文明和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难度大。据抽样调查,广西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3.6%,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9.5%,高中(中专)以上只占4.6%。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或儿童,以致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的政治、文化活动参与的人少,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保证。
  2.4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还有一部分群众反映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的问题没有解决。部分已建的通乡、通村道路等级低,乡卫生院医疗条件差,乡、村级的文化设施严重缺乏,基层文化、宣传、舆论阵地基本丢失。
  2.5基层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缺乏的问题,党员的素质和当前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起不到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
  2.6农村发展存在体制性障碍
  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同时也导致农业经营结构的单一、农业产品的粗糙、农民自卑心理的增强和市场竞争意识的薄弱,阻碍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2]。
  3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核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应根据当地现有的资源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通过实施区域发展的特色战略和信息化带动的战略,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搞好农林牧副渔、矿、水、土地、生物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抓住国家重要资源开发项目向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的机遇,积极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资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优势农业、经济林果业、畜牧产业和水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三是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支柱产业培育、特色基地壮大、龙头产业经营、科学技术长入、基础建设完善等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3]。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是关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普遍不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医疗、村容村貌等状况相对落后,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奠定物质基础;要认真规划好新农村试点,做到典型示范带动,实现统筹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除加大政府投入外,还应采取外界捐助、企业赞助、对口单位帮扶等多种形式注入资金,同时要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和热情,使他们踊跃投资投劳,改变农村面貌。
  3.3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其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3.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公开,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3.5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各族群众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在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时,要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改善和加强民族关系,给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条件;拓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建设成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繁荣的美好家园[4]。
  4参考文献
  [1] 黄启健.广西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民增收明显[N].广西日报,2009-01-03(6).
  [2] 黄朝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6(4):10-13.
  [3] 陆兵.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建设新农村[N].人民日报,2006-06-03(6).
  [4] 张祖晏.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18-20.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营林生产工作加大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促进了我国营林生产的进步与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营林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措施技术还不太完善,我国营林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段常规CT扫描、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比较不同检
对蛴螬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发生特点和影响其种群消长的相关因素,提出了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沙丘迎风坡沙柳深栽造林,定位观测和调查,结果表明:采用80-100cm的深栽造林技术,沙柳成活率平均提高38.1%,单株最高生长量提高1.7倍,平均地径提高1.4倍。
目的分析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进行调研,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98例老年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新闻的获取的方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各个新闻获取渠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面对这样的行业大环境,电视新闻要不断的精进自己的信
9月20日至22日,2018全国农商互联暨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大会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重庆组织了14个贫困区县、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36家企业携当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参展,受到了当地企业
摘要 阐述了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环境营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河蟹;生态养殖;环境营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968.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24-01    1 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应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深2m,确保高温期水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我们课程知识以及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不断遵循着语文课程学习的规律,因为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是文学性非常强的科目,绝大多数的文章
环境质量问题是维系人类生存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所排放出的化学染料一直威胁着大气环境,而随着我国开展大气质量检测工作,从大气质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