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生物课堂重构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思维可视化方法重构生物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这些方法包括:运用流程图将学生内隐在思维中的实验路径外显出来;运用鱼骨图促进学生在自我审视中不断矫正思维偏差;运用学科模型图把握住学生思维演进的轨迹;运用学科思维导图系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可视化;课堂重构
  依循核心素养理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而且要关注隐含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学生在习得生物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时,思维运行轨迹往往是不可见的。要将学生内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外显出来,就要将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及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本文以蘇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教材(以下简称“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血液循环”一节的教学为例,阐述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生物课堂重构。
  一、运用流程图辅助实验教学
  流程图是用几何图形将一个过程各步骤的逻辑关系展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在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时,很多操作过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程序性较强,此时就可以运用流程图。在训练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详细的流程图,明晰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明确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操作要点等,有助于帮助学生规范操作流程,提升相应的实验技能。例如,学生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等常见仪器和工具时,可以借助流程图的帮助。
  在本节课“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开展实验前,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流程图。通过流程图的制作,内隐在学生思维中的实验路径外显出来,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都一目了然地呈现。依据流程图,学生可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开展实验时,有了流程图的辅助,学生关注的重点就可以从对方法和步骤等的记忆和回想转移到实验操作的规范上去,从而提升实验训练效果。
  流程图除了可以应用在程序性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中,还可以应用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设计中。例如,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探究活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共同讨论绘制如图2的流程图,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而且能让学生对每一个环节中的一些细节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运用鱼骨图进行归因分析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验证哈维猜想,而且能帮助学生分辨三种血管,体会到动、静脉之间的联系,建立血液是循环流动的观念,为理解血液循环途径奠定基础。但是,这个探究实验却很可能出现失败,例如有些学生没有观察到血液的流动,或者虽观察到血液流动的情况却没有深入比较不同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导致实验功亏一篑。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改进实验过程和方法,我们可以借助鱼骨图。
  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因为其形如鱼骨而得名。鱼骨图主要用来呈现和梳理复杂问题的思考程序。鱼骨图由鱼头、脊骨和鱼刺三部分构成。“鱼头”提出问题,“脊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通过这些关键点,可以将比较抽象或者复杂的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鱼刺”(简单具体的小问题),使问题变得深入直观、简洁明了,更容易解决。
  例如,在绘制“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失败原因分析的鱼骨图时,把要解决的问题标在“鱼头”处,由各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些就是“脊骨”及长出的“鱼刺”。例如,某学习小组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鱼骨图:
  通过鱼骨图的分析和绘制,学生可以清晰而具体地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自我审视中矫正自己的思维偏差,从而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例如:针对显微镜操作中存在的视野过亮问题,学生可以选用较小的光圈;针对实验材料中小鱼过大或尾鳍色素过多的问题,可以选择6厘米左右长的鳑皮鱼或小泥鳅等。
  三、运用学科模型图开展合作学习
  血液循环途径是“血液循环”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其涉及的血管较多,血液成分变化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运用学科模型图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科模型图是对学科知识进行简化的概括l生描述以呈现其规律的图示,运用学科模型图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清晰揭示知识背后的复杂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学生小组提供了如图4所示的卡片学具袋,并布置系列合作学习任务,以完成学科模型图的建构,深入理解血液循环途径和其中发生的血液成分变化。
  【学习任务一】在复习心脏各个腔及与其相连血管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的基础上,认真观看血液循环途径的视频和动画,然后对照教材第17页的“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在A4纸上贴出血液循环途径模型图。
  借鉴视频、动画和图片等,各组学生积极合作,基本都能完成如图5所示的模型图。
  【学习任务二】对照血液循环途径模型图,讨论并分别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以及终点。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轮流说出一滴血从体循环(或肺循环)的起点出发回到体循环(或肺循环)终点的路线,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纠错。小组合作分别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并与其他小组交流。
  在相互交流、评价、纠错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正确路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学习任务三】再次认真观看血液循环途径的视频和动画,重点观察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及发生变化的部位,讨论血液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生观察发现: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毛细血管网,在全身毛细血管网处,颜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处,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然后,回顾毛细血管的作用,讨论毛细血管网处血液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习任务四】在小组完成的血液循环途径模型图上,用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动脉血和静脉血,在箭头中填充颜色,进一步完善模型图,完成血液循环模型图的建构。
  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血液成分的变化后,最后可以合作完成如图6所示的血液循环模型图。
  在“血液循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可视化方法后,学生围绕着建构和完善血液循环模型图展开学习。学习活动的层层推进,推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并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思维互动。这样,学习活动的焦点从掌握知识深入到思维训练。它在促进学生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同时,促使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大大增加,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观察学生建构学科模型图的过程,可以把握住学生思维演进的轨迹,以便帮助他们捕捉思维漏洞或将偏离的思维方向矫正回来。
  四、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
  学科思维导图是“基于结构化思维系统的知识建构策略”。这种思维可视化技术采用了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但与思维导图的随意发散不同,它更强调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概念性知识串联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并在此过程中系统性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系统思维的习惯。
  “血液循环”一节,知识点比较零散,包括血液循环途径、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主题。在相关知识主题的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科思维导图通过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碎片化知识和主题之间建立联系,可将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整理为如图6所示的重点突出、一目了然的知识网络,以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化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及技术都有与之相适合的知识加工对象,在思维可视化的视域下,生物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可视化方法重构生物课堂,帮助学生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从而把握住学生思维演进的轨迹,促进学生在自我审视中不断矫正思维偏差,发展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一、项目设计  (一)项目介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本次项目化学习围绕“党的百年历程”这一主题,由我校810班同学利用4周时间共同完成。本次项目化学习,我们采用异质化分组、交互式整合、个性化展示等方式分成4个项目小组,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蓝色海里的鱼:  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天高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我喜欢我,像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在孤独的沙漠,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智慧等级:★★★★☆PS:过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想要。)    玛雅公主:  感谢生活——连同痛苦与悲凉,哀伤与死亡!  (智慧等级:★
现代的中学生肩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自私、任性、自闭、孤独、不善于交际等,是他们适应社会的最大障碍。压力超负极易诱发身心疾病,我们也经常会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患忧郁症、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如果能在情绪转变的一刹那及时调整或自我安慰,从情绪低谷中找到出口,也许转个弯就是快乐!  成长里应该有快乐,而快乐是自己制造的!    打开另一扇窗    调查问题一:曾经让你郁闷甚至无法自拔的
2010年是江苏进入新课程的第6个年头,也是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第3年。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高考是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进行客观检验的总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本文以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为例,就教学评价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起的重要导向作用,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于情境认知之中,凸显情境性教学的价值  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除6道时事政治题外,31题中涉及的绝大部分内容
《进化论:弱肉强食的故事》  达尔原著,梅朝荣改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9.80元  卢梭说:“研究人们必须从近处看,研究人类则必须从远处看。”人们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变得脆弱的今天,回顾达尔文的世界,也许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动物世界的竞争事实并不曾离人类太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制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面适者生存的盎然,一面物种灭绝的惨寰。生命个体的选择“无间道
自从在《中学生博览》上看见新晋漫画家寂地的画,我就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那些忧伤却又温暖的世界,以及那一分分细腻。  我一遍又一遍揣摩着漫画,用故作成熟的口吻对身边的爸爸说:“爸,你知不知道,一切的物质都可能消失,有时候脆弱得还不如幻想真实!”  我理直气壮地相信着童话和梦想,而爸爸却微笑着怀疑,用他自以为是的沧桑!  爸爸抬起头,他眼里并没有我想看到的惊讶,而是老练地说:“那你知不知道,你的自以为是一
如果说果实是花朵成熟的标志和节点,跨过童年的少年们也被冠以成熟之名结束了天真而烂漫的时光。只是在金黄色的青春盛夏,也会闪过一抹带有淡淡忧伤的浅蓝,那是我们年少的踯躅和彷徨。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成长璀璨美好的一面,忽略了其中隐藏的那些困惑。却有一位作家不仅关注青少年成长美好的一面,还关注成长中的彷徨,细微而精妙地捕捉少年的各种心理色彩。他几十年笔耕不辍,用鹰一样锐利的眼睛,直击我们的内心。读他的故事
倾诉:李冰雪 倾听:鹏修哥哥    我是一个承载着许多人希望的中学生。学习上,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普通学生;生活上,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淑女。尽管我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但我还是保留了自己的那一份悠然情调。  我和莹是在2006年萍水相逢的,在我眼中,她是一个懂得珍惜和回报的善良女孩。自我们认识后,就以姐妹相称,天天在一起,无话不谈。我们喜欢在校园门前的小路上散步,喜欢躺在草坪上,张开双臂,仰望蓝蓝的天空
1. 两个朋友    当我不经意间以90度角仰望天空时,发现六月的阳光已经白得让人觉得刺眼。于是记忆也跟着曝光在这样的阳光下,不刺眼,却阴暗潮湿得让我隐隐心疼。以至于我忘记了时间。   骑车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看到等着我到来的晓秋。她穿纯白的棉布长裙,像高贵的公主一样立在路口。看到我匆匆赶过来,她不满地皱了皱眉头,好看的眉毛拧着怒意。然后我开始焦急地道歉。她冷冷地说了一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你总是这样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市场并不景气,各大电影公司都为生存和发展而忧虑忡忡。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同样陷入了困境,为了寻找突破口,公司上上下下想了不少办法,但仍未见起色。这时,有人提议:是否可以以英国间谍“007”为原型拍摄一部故事片,在全球发行。提议一经提出,公司老板立即拍板并着手实施。  剧本写好后,导演开始寻找演员,硬派小生肖恩·康纳利有幸成为“007”的扮演者。半年后影片杀青。1962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