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化市幅员面积11957平方公里,农村地域广,村屯多,辖16个乡镇30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28万。2020年以来,敦化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全省乡村振兴试验区,深入实施“十大任务”,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荣获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市和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突出农业支撑,筑牢发展“基本盘”。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围绕打造东部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立足全省区域面积最大县级市的资源禀赋,牢牢扛起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保护好215万亩耕地。开展乱占耕地违法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农业生产抗御3次台风连续侵袭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87.6万吨。作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县,“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4.5亿元,建设35万亩、整治1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善和新增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4.5万亩。农机总动力近1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93.8%,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承接全省首批农机装备建设试点项目。二是奋力打响特色品牌。围绕特产富农,依托长白山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特产业,提升小粒黄豆、食用菌、棚膜经济、中药材、柞蚕、延边黄牛等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八大特色产业。2020年,特色产业实现产值9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发展到5亿袋,鲜参产量6500吨,分别占延边州总量的45%和46%;作为全国大豆重要产区和优质小粒黄豆生产出口基地,种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年交易量60余万吨,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80%。农特产业逐步成长为绿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敦化市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示范单位、全国人参主产县和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三是着力推进规模经营。按照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思路,纵深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土地入股,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加快实现农业规模化、合作化。目前,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8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流转农户占比达70%。合作经济步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50个,占延边州38.3%,有46个合作社进入国家和省示范社名录。加快发展与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到238个,畜禽总量占延边州的四分之一,2020年实现产值16.6亿元。突出龙头带动,夯实科技支撑,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6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3户,敖东药业、华康药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不断做大,建成敖东药材基地、华康中药基地、宝利祥养蜂基地、雁鸣湖工贸粮食种植基地、众达禽业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252个。
突出环境改善,打造靓美“宜居地”。聚焦环境优化、设施提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领域短板,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一是改善提质基础设施。把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作为重要举措,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0年修复公路350公里、危桥19座,乡镇、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农村交通“血脉”全面打通。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集中式引用水源地保护实现全覆盖,中小河流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扎实推进,建成现代化中型灌区5个,黄泥河镇、官地镇、大石头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敦化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林草长制试点,山水林田湖草年度修复工程完成,全力保护好敦化绿水青山,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二是综合整治人居环境。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整治”责任制,集中力量打好三年行动收官战役,列支市财政资金5000万元,以“户户干净、村村美丽、乡乡整洁”为目标,深入开展“六清四改治八乱”和“十大行动”,常态化实施春秋两季大会战,稳步推进危旧房拆除、柴草垛出村、厕所改造等工作,新建围栏边沟31万延长米,年度1500户厕改任务圆满完成,农村危房、大棚房等问题彻底解决,生活垃圾治理覆盖所有行政村,新增4个省级美丽乡村,雁鸣湖镇和小山村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村,江南村、大蒲柴河村获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三是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放大敦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金字招牌,实施乡村旅游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雁鸣湖、大蒲柴河、小山村等一批特色旅游镇精品村,沿国道布局形成2条风景带,差异化打造36个乡村示范点,建设800公里花卉景观带,村庄绿化率达90%。江南村高丽风韵、腰甸村山水相依、滴达村整齐划一、黑背村果香满园……以市中心为核心的“米”字形架构初具规模,实现百里公路百里花、一路美景到农家。突出高品质经营,一体开发“民宿—民食—民游”模式,高标准打造传统农家客栈、特色民宿、帐篷酒店、森林木屋等,在全省县域率先实现民宿集群发展,省级5A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2家,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突出为民宗旨,实现农民“新期待”。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受众是农民。敦化市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落脚点,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作为第一民生任务,扎实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在2019年实现“整市脱贫”基础上,深度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攻坚态势,建档立卡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25万元。紧盯边缘人口和易返贫人群,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筑牢“三道防线”,成立扶贫产业项目联合社和16个合作社,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0个,彻底织密织牢返贫“防护网”,顺利通过省脱贫成效考核。二是坚决做好疫情防控。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第一时间成立农村疫情防控专班,执行“三级书记”责任制,构建起覆盖所有行政村的联防联控战斗堡垒。市本级投入1700万元,社会捐款1400万元,争取抗疫国债1.8亿元,全面做好物资保障、卡点哨所、舆情管控、春耕秋收等重点工作,竭尽全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员转运、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全部“零失误”,全市未发生一例确诊及疑似病例。三是竭力保障普惠民生。优质均衡发展农村教育,改造升级一批农村校舍、运动场地,更新教学设备,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管理,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改善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完成16所乡镇卫生院设备升级,配齐配強43名村医,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聚焦农村养老,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积极推进“老人之家”“儿童之家”“配餐食堂”省级试点,新建改建26所农村文化礼堂,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美好生活。
(作者:中共敦化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 艳
突出农业支撑,筑牢发展“基本盘”。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围绕打造东部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立足全省区域面积最大县级市的资源禀赋,牢牢扛起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保护好215万亩耕地。开展乱占耕地违法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农业生产抗御3次台风连续侵袭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87.6万吨。作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县,“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4.5亿元,建设35万亩、整治1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善和新增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4.5万亩。农机总动力近1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93.8%,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承接全省首批农机装备建设试点项目。二是奋力打响特色品牌。围绕特产富农,依托长白山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特产业,提升小粒黄豆、食用菌、棚膜经济、中药材、柞蚕、延边黄牛等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八大特色产业。2020年,特色产业实现产值9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发展到5亿袋,鲜参产量6500吨,分别占延边州总量的45%和46%;作为全国大豆重要产区和优质小粒黄豆生产出口基地,种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年交易量60余万吨,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80%。农特产业逐步成长为绿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敦化市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示范单位、全国人参主产县和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三是着力推进规模经营。按照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思路,纵深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土地入股,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加快实现农业规模化、合作化。目前,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8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流转农户占比达70%。合作经济步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50个,占延边州38.3%,有46个合作社进入国家和省示范社名录。加快发展与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到238个,畜禽总量占延边州的四分之一,2020年实现产值16.6亿元。突出龙头带动,夯实科技支撑,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6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3户,敖东药业、华康药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不断做大,建成敖东药材基地、华康中药基地、宝利祥养蜂基地、雁鸣湖工贸粮食种植基地、众达禽业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252个。
突出环境改善,打造靓美“宜居地”。聚焦环境优化、设施提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领域短板,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一是改善提质基础设施。把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作为重要举措,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0年修复公路350公里、危桥19座,乡镇、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农村交通“血脉”全面打通。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集中式引用水源地保护实现全覆盖,中小河流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扎实推进,建成现代化中型灌区5个,黄泥河镇、官地镇、大石头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敦化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林草长制试点,山水林田湖草年度修复工程完成,全力保护好敦化绿水青山,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二是综合整治人居环境。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整治”责任制,集中力量打好三年行动收官战役,列支市财政资金5000万元,以“户户干净、村村美丽、乡乡整洁”为目标,深入开展“六清四改治八乱”和“十大行动”,常态化实施春秋两季大会战,稳步推进危旧房拆除、柴草垛出村、厕所改造等工作,新建围栏边沟31万延长米,年度1500户厕改任务圆满完成,农村危房、大棚房等问题彻底解决,生活垃圾治理覆盖所有行政村,新增4个省级美丽乡村,雁鸣湖镇和小山村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村,江南村、大蒲柴河村获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三是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放大敦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金字招牌,实施乡村旅游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雁鸣湖、大蒲柴河、小山村等一批特色旅游镇精品村,沿国道布局形成2条风景带,差异化打造36个乡村示范点,建设800公里花卉景观带,村庄绿化率达90%。江南村高丽风韵、腰甸村山水相依、滴达村整齐划一、黑背村果香满园……以市中心为核心的“米”字形架构初具规模,实现百里公路百里花、一路美景到农家。突出高品质经营,一体开发“民宿—民食—民游”模式,高标准打造传统农家客栈、特色民宿、帐篷酒店、森林木屋等,在全省县域率先实现民宿集群发展,省级5A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2家,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突出为民宗旨,实现农民“新期待”。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受众是农民。敦化市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落脚点,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作为第一民生任务,扎实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在2019年实现“整市脱贫”基础上,深度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攻坚态势,建档立卡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25万元。紧盯边缘人口和易返贫人群,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筑牢“三道防线”,成立扶贫产业项目联合社和16个合作社,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0个,彻底织密织牢返贫“防护网”,顺利通过省脱贫成效考核。二是坚决做好疫情防控。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第一时间成立农村疫情防控专班,执行“三级书记”责任制,构建起覆盖所有行政村的联防联控战斗堡垒。市本级投入1700万元,社会捐款1400万元,争取抗疫国债1.8亿元,全面做好物资保障、卡点哨所、舆情管控、春耕秋收等重点工作,竭尽全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员转运、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全部“零失误”,全市未发生一例确诊及疑似病例。三是竭力保障普惠民生。优质均衡发展农村教育,改造升级一批农村校舍、运动场地,更新教学设备,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管理,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改善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完成16所乡镇卫生院设备升级,配齐配強43名村医,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聚焦农村养老,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积极推进“老人之家”“儿童之家”“配餐食堂”省级试点,新建改建26所农村文化礼堂,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美好生活。
(作者:中共敦化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