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的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

来源 :华北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糜子(Panicum miliacum L.)大孢子及雌配子体发育动态,主要结果为:雌蕊为2心皮合生,1室,内含1横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分大孢子,珠孔端3个退化,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由8核7细胞构成.受精前,反足细胞经分裂增至4~6个.
其他文献
对由腐霉菌引起的玉米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且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杂种F_1的抗性接近双亲的平均值,F_2较F_1的感病程度略有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小麦产量的氮肥、磷肥、有机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的水地小麦产量形成的施肥函数模型及最佳施肥组合方案,
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质量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脐形、粒形两个性状最易稳定,可进行早代选择.花色、茸毛色、脐色、泥膜等性状的遗传,F_1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F_2基本分离为3∶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乙烯释放量、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乙烯释放量、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均呈现增加.并发现上部叶中的乙烯释放量
研究了国产激素(FSH)在使用方法、时间、剂量、配制比例等方面对奶牛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并对供体牛的年龄、胎次、产后日期,重复超排及季节、气候等各种因素在超数排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