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0年上海市户籍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tgaoya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上海市15岁以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信息系统和儿童肿瘤专项调查。采用儿童肿瘤国际分类ICCC-3进行归类分析。统计2002-2010年上海全市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情况及性别、年龄别和瘤别分布特征,应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标化发病率比较方法,计算2007-2010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期标化发病率比。

结果

(1)2002-2010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15岁以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868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和全部儿童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的0.2%和65.8%。年均发病率为79.0/100万,标化发病率为80.2/100万。(2)男性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标化发病率为86.3/100万,女性为73.8/100万。0~4岁组发病率为93.4/100万,5~9岁为65.2/100万,10~14岁组为79.3/100万。(3)年均发病率最高的5种恶性实体瘤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3.8/100万)、淋巴瘤(11.0/100万)、生殖细胞恶性肿瘤(7.8/100万)、神经母细胞瘤(7.7/100万)和软组织肉瘤(6.8/100万)。(4)与2002-2006年相比,2007-2010年总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率无明显改变,但男性儿童发病率显著增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94.3/100万和79.5/100万,标化发病率比1.2(95%CI:1.0~1.4)。女性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变化。两个时期不同亚瘤别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为罕见疾病,尤其是某些少见癌肿的病例数较少,波动较大,在结果解释时需加以注意。

结论

2002-2010年上海市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发病率不同,年龄发病率以0~4岁为最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研究结果为开展相关病因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亦提示需积累更长时间和更多地区的人群监测资料加以证实和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近年来收治的58例新生儿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新生儿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儿中52例为足月儿,6例为早产儿。缺血性梗死51例(占87.9%),出血性梗死7例(占12.1%)。围产期缺氧缺血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占46.6%)。惊厥是新生儿脑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0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25例布加综合征患儿,男16例,女9例,年龄5~17岁,平均(14.5±3.4)岁。本组均行彩超检查,其中12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25例均行造影检查,其中下腔静脉型5例、肝静脉型15例、混合型5例。其中24例行介入治疗并术后随访,1例未治疗。结果24例行介入治疗后受累下腔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相关机制及临床意义,为危重症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危重症患儿,以入住PICU 24 h内血清胰岛素值>11.1 mU/L为高胰岛素组(n=332),高胰岛素患儿中以11.10~33.30 mU/L为轻度升高组(n=194),以>33.3 mU/L为升高3倍组(n=1
目的探讨应用第2代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适应证和方法学,并评价其疗效。方法经4F或5F递送鞘通过顺向或逆向法置入ADO-Ⅱ封堵器,对5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中及术后行超声心动图、降主动脉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分流以及动脉梗阻,随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49例即刻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及后续随访未出现明显残余分流,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情况以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组58例≤3岁的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术前和体外循环开始后4、6、12、24 h留取尿样进
期刊
目的探讨非血液肿瘤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提高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和临床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的85例患儿,均为非血液肿瘤和PICU病房患儿,总结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宿主高危因素。结果本组85例中,假丝酵母菌感染42例,曲霉感染20例,隐球菌感染21例,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毛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