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儿童特点,搞好数学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大家在一起上课、学习,我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是否都已经了如指掌了呢?我们对待好玩、贪玩、淘气的孩子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是否是从孩子的特点出发,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呢?过去,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了,在学习上不用功了,事实上,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而已,在违背孩子天性的情况下,又会有哪些孩子会爱上学习呢?本文谈谈一则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
  关键词: 儿童特点 数学教育 启示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搞好数学教学,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则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这则故事的名字叫《泥人娃娃》,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地主,家有万贯,但是三房媳妇只生下一个儿子,并且是老来得子,这个地主十分喜欢,但细想一下,如何把自己的家业传承下去呢?最终地主还是认为让儿子读书才是最保险的办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这个地主是十分开明的,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他遍寻教书先生教自己的儿子。但是自己的这个宝贝儿子生性十分顽皮好动,对读书写字可以说一点兴趣都没有。结果是换了无数的先生,地主的宝贝儿子还是大字不识一个,这可急坏了地主。恰好此时有一个翰林院的编修告老还乡,和地主是一个村的相邻,于是地主有意聘请这位老翰林担任儿子的教书先生。先生看了看这个鬼头鬼脑的小淘气包,当着众多乡邻的面还真答应下来。不过先生也提出条件,让地主不要干涉他的对儿子的教育。地主满口答应,乡邻十分惊讶,不知这个老先生有什么高招。接下来,先生不慌不忙,开始用水和泥捏起泥人来,地主的儿子一看,十分感兴趣,于是要向先生学捏泥人。先生教他捏了很多泥人,为了区分这些泥人,怎么办?先生说,我们不如给他们起个名字吧,这样也好记。孩子十分愿意,于是先生和孩子一起给这些泥人起名字,这个叫张多,那个就李少,这个叫钱高,那个叫王低。孩子十分感兴趣,在先生的引导下,将这些名字刻在这些泥人的后背上,于是孩子自愿跟先生把这些名字刻下来,。后来泥人越来越多,怎么办?于是先生说,我们给这些泥人取三个字的名字吧。这个叫人之初,那个叫性本善……几年过去,百家姓、三字经等孩子都学会了,又过了十几年孩子考取了举人。这个故事带给我深深的思考,我自己就这个故事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翰林先生教育成功的因素或者方法有哪些呢?于是我试着归纳了一下,并把它与我从事的小学数学教育联系起来,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抓住了孩子的特点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故事中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呢?故事告诉我们“生性十分顽皮好动”“鬼头鬼脑的小淘气包”这些语句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先前的那些教书先生为什么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抓住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运用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恰恰是强调我们要静下来,不能乱跑乱动,这与这个孩子的天性相违背,自然孩子毫无兴趣,从而对此很是反感,结果,经过几番折腾,这个孩子还是大字不识一个。再来看看我们的老编修,这个翰林老先生的做法,当见到这儿鬼头鬼脑的孩子时,老先生一口应承下来,愿意收这个孩子为自己的弟子。可见,我们的老先生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个孩子有了基本的教育预案。并且为了避免其他方面的干扰,和孩子的父亲签订了不干涉教育的协议,从而使得老先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个孩子实行教育。在接下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先生的做法恰恰是从这个孩子的特点出发,顺应了这个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与这个孩子玩起了捏泥人的游戏,使得这个孩子爱上了这项活动,从而为以后的识字、写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老先生一步一步地诱导下,孩子开始学会了百家姓,学会了三字经,最终成为举人。故事强烈地刺激了我,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教育过程,试想一下,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大家在一起上课、学习,我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是否都已经了如指掌了呢?我们对待好玩、贪玩、淘气的孩子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是否是从孩子的特点出发,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呢?这样一想,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过去,我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了,在学习上不用功了,事实上,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而已,在违背孩子天性的情况下,又会有哪些孩子会爱上学习呢?
  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故事中的老先生顺应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先从和孩子玩游戏做起,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向心力。然后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不得不主动地开始识字。当孩子识字到一定程度后,老先生又开始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为了继续把游戏玩下去,又主动自愿地学习写字。就这样,老先生一步一步将学习内容融入到自己设计好的游戏中,使得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此,我不得不为故事中的老先生感到惊叹,老先生真不愧为一位真正的教育专家。在今天的话,这位老先生一定会被评为特级教师、教学名师。这样丰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领悟。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上课这么不感兴趣,而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呢?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能不能从课程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方面开始做出改变呢?这个故事最起码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那就是利用孩子们爱玩游戏的天性,把一些故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学习。
  总之,这样的一则故事,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实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顺应学生的天性,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初高中英语学科课程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结合新课改形势,探讨了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在教法、学法和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学法指导的加强等共同点。文章旨在提高认识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差异和共性,为解决初高中英语学科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词汇教学 初高中英语 教学异同 教学衔接  一、引言  很多教师对初、高中
摘 要: 2015年国培工作的重心转移至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设置和培训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送教下乡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认为,本院2015年国培送教下乡工作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领导重视,有效确保项目实施;合理选点,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班级管理规范,有力保障培训效果;任务驱动,有效保证培训质量;课程设计紧扣乡村课堂教学实际;专家遴选紧贴课堂教学一线;弱势学科集中研修强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它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其实说到多媒体教学,我的感受颇深,从我刚工作开始,学校很多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从那时起我就与多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说实话,现在的音乐课内容已经不仅满足于唱唱歌、弹弹琴,而是发展成
摘 要: 本文针对递推法在高中物理试题解题中的运用一题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利用递推法解决火车启动问题、利用递推法解决自由落体问题,以期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应用此种新型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 递推法 高中物理 物理试题  简单一些解释,递推法就是一种研究和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它的着力点是利用某个特殊的事物推理出一般原理与普遍事物。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递推法需要使用者具备较高的辩证思维、
摘 要: 引导学生主动“悟”,是指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在学习中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在教师引导下领悟所学知识,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悟”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旨在使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更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学科
摘 要: 在語文教学过程中,作业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检测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可行方法。语文教学中,设计好作业,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语文作业?本文围绕作业量要体现“减负”、积极创新作业形式、立足文本延伸作业、营造趣味性策略、作业要有层次性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教学 有效教学  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其中重要一环,组织学生积极
摘 要: 语言对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小语种语言发展有其必要性。本文介绍了小语种语言和全球化的特点,主要论述了塞舌尔克里奥尔语的起源、从口头非正式语到书面官方语,以及语言自身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任何语言的发展都是各种因素的结果,人们在尊重语言发展事实的基础上,采取切实的语言保护措施成为必要;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小语种语言发展和保护都有借鉴意义
摘 要: 农村中学英语迫切需要有效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有必要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英语教学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具有复杂性,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的文本意义,强调读写,忽略听说,现代英语教学应该转移到主体性学习的轨道上,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让学习者超越语言的当前意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对语言的掌握。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言教学 英语本质  一、当前农村中
摘 要: 人名和地名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符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深受时代背景、社会因素、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激荡着强烈的文化张力。人名、地名的不同翻译版本,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解读文化内涵。  关键词: 文化 人名 地名 《飘》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在文化张力的牵引下,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文化相互渗透和交流。人名和地名是社会文化的符号,具有特定的文化内
摘 要: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具备了相当重要的教学地位和作用,各大学校逐渐加大了对于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视力度,更加注重挖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牢牢地记,机械地画,照本宣科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现行的美术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能够互相交流,思维活跃,让绘画美术能够很好地体现孩子的天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