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公平的重要性及策略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代教育努力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直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实现课堂教学公平,将直接关涉到学生日常学校生活的感受与质量。因此,课堂教学公平的现状如何,遭遇到何种困难,应如何理解这种状况,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在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共享教育的资源、享受教育的成果等方面具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和公平的待遇,它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它可以为不同的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划定一条统一的起跑线。它与受教育者的先天条件、家庭背景、贫富状况、社会地位以及所在区域没有关系。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分配教育资源的机制或手段是公平的;不同人的竞争规则是相同的;同时还要避免暗箱操作和作弊现象。教育结果的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果是公平的;接受教育的结果是公平的;同时还要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对他们的救助和补偿,尽量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以缩小差别。
  教育属于公共领域,具有公益性质,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倡导教育公平理念,实现教育公平价值,是教育公共属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景诉求和必然选择。其中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公平状况展开的研究。
  教学公平是指教学主体在教学态度、教学参与机会、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评价等方面所采取的合理性行为。教学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要求与体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要求。
  一、课堂教学公平的意义
  1.教学公平确保教师责任的履行。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岗位责任。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其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家长、学校以及学生对教师都有很高的期待,教师的志向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志向。因此教师不但应该有追求公平的志向,还应坚持公平信念,在教学中践行公平原则,促使学生逐渐掌握公平的要义。这是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效益的体现。如果教师无法承担教学公平的重担,教学公平就永远不可能变成现实。
  2.教学公平保证教学和谐。首先,教学公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学和谐。教学公平能使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减少教学中的冲突与不和谐因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学公平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和谐发展:第一,教学公平能使更多学生获得自主和自由,教师的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以及丰富的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二,教学公平有利于教学主体间的互相理解和谅解,提高彼此的包容度;第三,教学公平能保障教学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公平以及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公平。所有这些都能促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产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环境保障。
  3.教学公平保证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教学资源公平利用是教学公平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学资源公平利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维持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正向作用,对其不公平利用会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形成与教师的对立冲突,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其次,有利于教学资源利用的广泛性与充分性。广泛性是教学资源利用的共时性特点,它是对全体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的状态描述。充分性是教学资源利用的历时性特点,是每个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的度。这两方面都决定着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程度,学生的积极参与决定了教学资源使用的充分性,而公平则解决了教学资源使用的广泛性。只有充分性与广泛性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确保教学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4.教学公平有利于实现学生合理的发展。教学公平关注学生合理的发展。第一,合理的发展是关注学生需要的发展,教学公平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公平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给予学生及时鼓励,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主参与及表现的机会,满足了自身各层次需要,实现了发展。第二,合理的发展是一种个性发展,教学公平能确保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学公平的基本要求。差异教学就是为了体现教学公平,保护与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第三,合理的发展必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发展,公平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教学公平重视学生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保障他们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这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1.课堂教学中人格尊严不平等。教育是一种“成人”的教育,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尊严,人格尊严的平等性是课堂教学公平最基本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然而在现实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标准化、统一化、效率化与规模化,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片面强调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心理及其个性的健康发展;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更是受到忽视和“专制”;后进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冷落;教师常常会因为晕轮效应而夸大优生的优点、忽视了他们的缺点,同时又会扩大后进生的缺点、无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学校、教师、家庭以及社会片面地追求教学的工具效益,有许多边缘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另一些人的阶梯而被文明的教学所抛弃。
  2.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生活在同一课堂的不同学生,无论其具有何种家庭背景、个人禀赋、人格特点和智力水平,都应该公平地分享课堂教学资源。公平分配教学资源不是平均或平等分配份额。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教学资源分配的“绝对平均”,用“标准化”、“统一化”、“同步化”的策略来实施所谓的“公平教学”,这种公平教学是用表面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对学业成就高、家庭背景好、在班级中担任较高职务、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师生交往也多在这些学生中进行,课堂甚至成了这些学生个人表现的舞台,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家庭背景一般、在班级中表现平平、被教师认为愚笨倔拗的学生则成了课堂教学的“看客”,甚至被人遗忘。还有部分教师为追逐个人私利,为那些家庭背景优越而且能为自身带来更多的“回报”的学生施以优先对待,因材施教原则已开始蜕变成因“财”施教。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偏爱实质上就意味着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3.课堂教学管理的不公正。现行课堂教学的管理过分强调指令性、统一性。这种严密控制具有鲜明的强制色彩,致使课堂组织结构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处于服从状态下,使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奖惩也有失公正。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奖惩应该与成绩挂钩,有些教师甚至将学生划分等级,对成绩好的学生过度表扬和奖励、一味包容,即使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也往往手下留情、“法外开恩”;对成绩差的学生就用非常挑剔与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他们,对这些学生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对这些同学所犯的错误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严格“依法办事”要么“从重处理”。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甚至变成学习成绩好但品德素养低下者;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
  4.学生学业评价有失公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即认知目标,是一节课好坏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关注知识传递的有效性而不去顾及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需要,对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和创造性的见解也往往采取扼杀的态度。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行评价机制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以言语——语言、逻辑——数理智力为核心的学科考试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各种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的基本能力。
  三、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成因分析
  产生课堂教学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教师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客观原因。研究认为:在尊重学生方面,存在着漠视学生、侵犯学生及剥夺学生学习权等问题;在同等对待学生方面,存在着互动机会、情感分配不平等等问题;在有差别对待学生方面,存在着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等不足。因此,整体而言,当前我国课堂教学公平状况并不乐观,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四、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
  1.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观念是教师课堂行为的指导思想,要建构公平的课堂就必须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推进课堂教学公平,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又都不是全才”的新观念。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不应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差别对待,不应低估那些暂时成绩落后学生的发展可能性。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非部分“精英”学生的。学生之间学业的差异不是构成严格的学业等级的条件,而是相互竞争、彼此制衡的“资本”。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生之间并不试图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来建立严格的等级格局,而是关注对方的优点,学习对方的长处,把对方看成是课堂学习的一种资源。
  2.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在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影响很大,承担着多重角色。教师既是教育公平程度的主要体现者,又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感受者和体会者,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的引发者,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理想最直接的践行者。因此,教师在教学公平的构建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能采取学而优则宠、学而困则弃的做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课堂中的奖惩应公正合理,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无论是家庭有背景的学生还是无背景的学生,一律平等。
  3.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班级规模小型化。要公平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关注贫困落后地区和边缘群体。各级政府应立足当地资源的实际,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别,特别是要加大农村老、少、边、山区等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让千差万别的孩子沐浴教育的惠泽,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到每个孩子的心灵。要实施班级规模小型化,增加每个学生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教育实践也进一步证明,班级规模会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而只有小型化班级才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目前,由于班级人数多,在单位工作时间里教师与每个学生的交互频率就会下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指导也会受影响。
  4.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需要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策略几个方面。(1)要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来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综合性的判断。(2)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避免从学生的某方面表现来对整个人的发展进行判断。(3)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评价的公正公平性并不在于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使用统一的尺度,要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把学生所具有的发展倾向均纳入评价的指标体系。(4)要采取多元的评价策略,对学生评价应实现多向激励型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应有一定的弹性,教师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客观分析学生的层次,正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教学要求,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校课外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每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为此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技校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调查分析研究 结论 建议  前言 技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对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大量识字的阶段,而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枯燥乏味的。怎样才能把这些抽象的文字和枯燥的识字过程,转变为具体形象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识字过程呢?根据多年的教学与学习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快乐识字的方法,并以我观摩过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二》一课为例说明。  一、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它又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识字教学总是枯燥、乏味、机械,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才能打破这一瓶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识字教学 培养自信 激发兴趣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作为中华名族的象征,代表的意义不
期刊
一、“课感”一词的由来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研究活动日益频繁,研究形式更趋多样化,听课观摩是常见的一种。多年来,时常在听课时看见有的授课教师按部就班地“推演”教案,生硬、机械、呆板,一堂课紧密地围绕着教案预设的教学环节、各个知识点的传授或训练而依次进行着,即便出现了“生成”的“苗头”,也因教师“坚定不移”地执行预案而失去了“精彩生成”出现的可能。从教师角度讲,抛却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不谈,这多半
期刊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学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科研档案更是学校档案中最具特色、最能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历史记载,是学校宝贵的财富。  中小学档案是中小学学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小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活动,在中小学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要做好中小学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使学校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档案管理的组织保障  档案管理工
期刊
北京高考新方案对外语的“低调”处理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对英语教育的反思:一方面外语教育热火朝天,外语成为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科目;另一方面,“哑巴外语”、“聋子外语”长期存在,优秀专业外语人才总是短缺,高水平翻译队伍后继乏人。如果说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育的推动仍然是一厢情愿的话,那么,现实的压力总该让我们去正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育。本文试图从课堂模式角度,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543”模式的课堂改革
期刊
数学思想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一、假设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有一种古老的典型算术题,
期刊
现在,后进生是各类学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所谓的后进生,顾名思义,也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是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对于后进生,不可否认,在学校有的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对后进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后进生便滋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优秀生呵护有加,对后进生置之不理,致使后进生在后进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
期刊
摘 要:职业技能竞赛对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可能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应将职业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对竞赛项目和形式进行合理设计,在职业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改革之间建立其良性的互动机制。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功能 理性思考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始于1995年开始的“全国技能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变“灌”为“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参与式教学,可谓一种捷径。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知识程度和不同职能类型的参与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参与式教学力求通过多种途径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