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立足于工作实际,围绕开放市场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现存的人员管理机制、内部监管环境、风险控制体系,分别阐述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中存在的难题,以此为前提,重点阐述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这一方式,提升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
一、引言
2011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融资难开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家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后,多数国有银行呈现出向小微企业倾斜的趋势。农村信用社长时间以来一直以合作制为基础,视小微信贷为根本,不断优化其管理体系与模式。
二、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发展问题
(一)人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农村信用社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点:1.人员轮岗锻炼机会较少。农村信用社员工由于营业网点分散,多数情况下会长时间处于同一岗位上,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间接影响了部门之间工作协调的顺利进行;2.干部缺乏激励创新。高层管理人员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机会较少,相关工作的开展通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员工职业上升空间小,内部竞争性弱,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3.收入分配制度有待完善,新時代背景下仍采用传统工资标准,很难合理评价员工工作量,不利于激发员工创造性,导致农村信用社各类活动参与度低,社会影响力小。
(二)内控环境不够理想
农村信用社成立时间短,内控制度亟需规范。1.现存机构分支较多,大多分散在农村地区,业务经营范围较窄,特别是对于当地实际情况调查不够深入,导致个别规章制度的设立与取消,缺少合理性与可行性。近年来,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容易忽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仅是扩大贷款规模,对资金使用没有精准帮扶,容易致使小微企业产生不良贷款;2.农村信用社内控环境尚未达到理想状态,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持续推进,地方信用社也陆续扩展了相应业务,但人力资源有限,对政策把控及业务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三)风险管控体系不够完善
1.金融风险研究人员缺乏。信用社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于专业人员,特别是金融风险研究人员的需求仍很紧迫。农村信用社亟需成立自己的培养体制,致力于培养出风险控制等核心部门的高端人才。2.风险衡量评价技术体系需要完善。目前采用的风险衡量技术指标从技术上看似乎能全面反映情况,但由于历史数据的断层影响,数值的可信程度及贷款前后的时间滞后性等多种因素导致亟需风险衡量评价技术体系的不断研发与创新。
三、具体对策
(一)创新人员管理机制
对于普通员工,定期为其提供专业培训,注重员工个人技能的提升,引导员工形成认同感与归属感,培养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引入竞聘上岗制度,充分挖掘高素质基层人才潜能,强化员工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常见的激励措施包括以下两种:1.目标激励。突破传统思想限制,工作质量与效率并重,对相关员工提供必要奖励,增加其经济收入的同时,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促使员工获取成就感、自豪感;2.强化激励。强调奖惩分明,肯定员工积极行为,大面积宣传,否定员工消极行为,提出批评、处分。
(二)优化内控环境
其一,完善内控制度。农村信用社将工作重点放在创新内控制度上,并将其贯穿于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始终,细化部门、人员职责,实施定岗定责。各部门之间有效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形成风险防控网,围绕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科学分类后实施分级管理。
其二,展开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文化精神必须深深根植在员工脑中,要求农村信用社加大风险文化宣传,自上而下落实,养成正确的大风险观。设置专门的风险文化宣传部门,面向信用社员工定期普及相关知识,借助一定的奖惩手段,由理论走入实际,向员工展示周围真实存在的信贷风险案例。
(三)改善风险管控体系
实施风险集中化管理,这是改善风险管控体系的核心部分,大体上包括信用风险管控与审批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信用社树立风险管控为本,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弥补当前信贷风险管控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发挥出决策、执行、监管职能。参考市场经济变化、国家政策,合理转变部门职能,例如营业部、信贷管理中心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用于组织安排微小企业贷款相关事宜;监事会负责风险监管,用于监督各主体职责落实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微小企业信贷数据资源库,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风险概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形势急剧变化,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重构,经济环境发生明显转变,不同区域农村信用社具体情况也存在差异,这就注定了小微贷款工作开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难以调和的矛盾。更需农村信用社优化工作方式与管理机制,调整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杨芳乡杨芳信用社)
一、引言
2011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融资难开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家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后,多数国有银行呈现出向小微企业倾斜的趋势。农村信用社长时间以来一直以合作制为基础,视小微信贷为根本,不断优化其管理体系与模式。
二、农村信用社小微信贷发展问题
(一)人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农村信用社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点:1.人员轮岗锻炼机会较少。农村信用社员工由于营业网点分散,多数情况下会长时间处于同一岗位上,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间接影响了部门之间工作协调的顺利进行;2.干部缺乏激励创新。高层管理人员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机会较少,相关工作的开展通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员工职业上升空间小,内部竞争性弱,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3.收入分配制度有待完善,新時代背景下仍采用传统工资标准,很难合理评价员工工作量,不利于激发员工创造性,导致农村信用社各类活动参与度低,社会影响力小。
(二)内控环境不够理想
农村信用社成立时间短,内控制度亟需规范。1.现存机构分支较多,大多分散在农村地区,业务经营范围较窄,特别是对于当地实际情况调查不够深入,导致个别规章制度的设立与取消,缺少合理性与可行性。近年来,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容易忽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仅是扩大贷款规模,对资金使用没有精准帮扶,容易致使小微企业产生不良贷款;2.农村信用社内控环境尚未达到理想状态,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持续推进,地方信用社也陆续扩展了相应业务,但人力资源有限,对政策把控及业务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三)风险管控体系不够完善
1.金融风险研究人员缺乏。信用社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于专业人员,特别是金融风险研究人员的需求仍很紧迫。农村信用社亟需成立自己的培养体制,致力于培养出风险控制等核心部门的高端人才。2.风险衡量评价技术体系需要完善。目前采用的风险衡量技术指标从技术上看似乎能全面反映情况,但由于历史数据的断层影响,数值的可信程度及贷款前后的时间滞后性等多种因素导致亟需风险衡量评价技术体系的不断研发与创新。
三、具体对策
(一)创新人员管理机制
对于普通员工,定期为其提供专业培训,注重员工个人技能的提升,引导员工形成认同感与归属感,培养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引入竞聘上岗制度,充分挖掘高素质基层人才潜能,强化员工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常见的激励措施包括以下两种:1.目标激励。突破传统思想限制,工作质量与效率并重,对相关员工提供必要奖励,增加其经济收入的同时,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促使员工获取成就感、自豪感;2.强化激励。强调奖惩分明,肯定员工积极行为,大面积宣传,否定员工消极行为,提出批评、处分。
(二)优化内控环境
其一,完善内控制度。农村信用社将工作重点放在创新内控制度上,并将其贯穿于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始终,细化部门、人员职责,实施定岗定责。各部门之间有效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形成风险防控网,围绕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科学分类后实施分级管理。
其二,展开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文化精神必须深深根植在员工脑中,要求农村信用社加大风险文化宣传,自上而下落实,养成正确的大风险观。设置专门的风险文化宣传部门,面向信用社员工定期普及相关知识,借助一定的奖惩手段,由理论走入实际,向员工展示周围真实存在的信贷风险案例。
(三)改善风险管控体系
实施风险集中化管理,这是改善风险管控体系的核心部分,大体上包括信用风险管控与审批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信用社树立风险管控为本,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弥补当前信贷风险管控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发挥出决策、执行、监管职能。参考市场经济变化、国家政策,合理转变部门职能,例如营业部、信贷管理中心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用于组织安排微小企业贷款相关事宜;监事会负责风险监管,用于监督各主体职责落实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微小企业信贷数据资源库,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风险概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形势急剧变化,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重构,经济环境发生明显转变,不同区域农村信用社具体情况也存在差异,这就注定了小微贷款工作开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难以调和的矛盾。更需农村信用社优化工作方式与管理机制,调整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作者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杨芳乡杨芳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