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植夫走出集中营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s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长林植夫被俘,关进了上饶集中营。
   林植夫是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在东瀛,他认识了同在日本留学的崇安人、同盟会会员朱尔英,与当时在日本的蒋介石也有一面之交。
   1931年4月,闽北红军第一次解放崇安县城时,朱尔英带着妻子和儿子到了福州。此时,林植夫在福州担任福建学院院长,经林植夫推荐,朱尔英在福建学院中文系任教。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闽变”,建立福建人民政府,林植夫和朱尔英均以知识界人士的身份参加了新政府。翌年1月,“闽变”在蒋介石的军事镇压下失败,政府成员被通缉,林植夫被迫离开福州,朱尔英也无奈地回到崇安。之后,朱尔英成了崇安县的大地主。
   林植夫和朱尔英失去了联系。
   1938年春,林植夫来到江西南昌参加了新四军,先任军部秘书,后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皖南事变中,林植夫被俘,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1942年6月,集中营从上饶转移到闽北后,先后设营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下梅、建阳县的徐市和回瑶。1943年9月,集中营从建阳县回瑶迁到崇安县城的老鼠排村,林植夫也被关押在这里。这期间,第三战区向在南京的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拟将处决的集中营新四军干部和爱国人士名单,内有林植夫名字。蒋介石考虑到林植夫与国民党上层人物的交往较多,杀了他政治影响大,指示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要对其特别关照。这样,林植夫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被任命为国民党少校农业教官,可以自由进出崇安县城。
   这年冬季的一天,林植夫在崇安县城溜跶时竟然意外地遇到了朱尔英。久别相逢,两位朋友喜不自禁,朱尔英急忙邀请林植夫到家中叙坐。叙谈中,林植夫告诉朱尔英:“闽变”失败,他被迫出走,几经周折到了延安,后参加新四军,并在军部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皖南事变时,他突围未果被俘,从此被囚禁在集中营。林植夫说:“别看国民党给我穿上了少校军装,实际上国民党并不信任我,暗地里还派出特务监视。”朱尔英笑着说:“老朋友,不用怕,我现在是国民党崇安县参议长,还是国民党第三战区少将高参”。言下之意今后还是有能力关照林植夫的。此后,林植夫便时常到朱家作客。
   在朱尔英家,这两位朋友常常谈论抗战方面的事,每当此时,朱尔英的儿子朱宗汉就会在旁津津有味地听。林植夫见朱宗汉少年英俊,讨人喜欢,就有意识地给他讲一些革命道理,特别是讲朱宗汉的表兄孙克骥在新四军中冲锋陷阵的故事。时间一长,朱宗汉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不但参加了革命,还成为中共崇安城工部的书记。
   1944年初,林植夫把埋藏在心底深处的一桩事透露给了朱宗汉。在皖南事变突围被俘前,叶挺军长对林植夫说,如果你被俘,是能够保住性命的,而我则可能会死。他用铅笔在两个指头大的纸条上写下了“此去生死莫卜,如有万一,妻子儿女希望朋友照顾。叶挺”。叶挺将字条交给林植夫。说到这里,林植夫心情十分难过,他看了看朱宗汉说:“我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是因为还没有将叶挺军长的字条送出,所以我不能死。”说着从棉衣的夹缝里取出叶军长的嘱托给朱宗汉看。
   两人谈话后不久,林植夫再见到朱宗汉,高兴地对他说:“现在可以放心了,我已经将军长托办的事办成了,我把字条托付给了一位王姓大夫(新四军被俘人员,曾留学德国)。王大夫医术高超,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张超等人病了,都要请他诊治,估计敌人不会杀害他,相信他一定会有机会获释的。”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双十协定”。根据协定,国民党当局被迫解散集中营。但对林植夫的释放,国民党方面却提出了3个附加条件,即必須要有家产10万元以上、在国民党地方政府中任县级以上职务、在军队中有少将以上军衔的人担保。作为林植夫朋友的朱尔英正好具备了这3个条件,于是朱尔英出面,在履行了担保手续后,林植夫终于重获自由。
其他文献
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无际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边。街道上空旷无人。车子转了一个弯,沈利眼前一亮,远远闪烁着的,是火神山的灯火。  凌晨两点,沈利手机上的闹钟就响了。三天前从火神山医院回来的时候,他专门估算了一下时间。从火神山医院抵达临时营地需要40分钟,在缓冲隔离区换防护服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其实,沈利再晚一会儿起床赶到火神山医院时间也完全够用,但他还是想着早去一会儿,让夜班的同行们早一点回去休息。 
期刊
“王必成,你把涟水给我丢了,我要撤你的职!” 陈毅手指着王必成怒不可遏地吼道。王必成低着头,一言不发。   王必成,新四军名将,绰号“冷面虎”。他生性孤僻,喜独来独往,体瘦不丰,样貌平平,脸面嫩白,完全不像是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倒像个文弱的教书先生,然而一听到枪炮之声,即判若两人,迅速变身为一只猛虎。王必成素以作战勇猛、智勇双全著称,是陈毅的手下爱将。那么,这次陈毅为什么会对他发这么大的脾气,甚至
期刊
战新型冠状病毒  方祖岐  奇疴天降,大地风云变幻。  疫情突发,更多关注武汉。  中央传令,全民投入作战。  令行禁止,亿万人心不乱。  会战三镇,白衣天使功显。  控制人流,何惧病毒扩散。  春节拜年,中华传统可变。  迎接胜利,难得有此检验。  啊!  灾难面前压不倒,  越是艰险越向前。  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  這就是中国的今天!  赞抗冠疫逆行英雄  朱文泉  
期刊
2018年金秋,六朝古都南京被金黄的梧桐和层层叠叠的红枫覆盖。穿过北京西路两侧一排排古老的梧桐林荫大道,我们来到华东饭店。在这里有幸见到了享誉乡里,驰名华夏的大画家吕恩谊先生。眼前的吕老: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虽已年届耄耋,但岁月的年轮,依旧难掩老艺术家谦谦君子的儒雅和从容。  十帅油画 蜚声画坛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
期刊
2010年11月下旬,重庆市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收到一封来自江苏泗洪县的信,信中说:在涪陵的郊外,长眠着一位革命先烈,他的名字叫黎纯一。  江苏来信唤起怀念   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收到的这封信为陈子兵所写。陈子兵是江苏泗洪县淮北中学历史教师,也是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那些年,他一直致力于黎纯一在皖东北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的历史研究。2010年,陈子兵偶然在网上查寻到黎纯一唯一的女儿——中国社科院
期刊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的被俘人员多数被关进了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成了失去自由的新四军将士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另一个战场。本期刊登的几个故事,就是新四军英烈与将士们在上饶集中营与敌人斗争的缩影。   还记得电影《上饶集中营》中那位坚强、美丽的年轻女共产党员吗?她的原型就是新四军军部机要员、有“丹娘”之誉的施奇。   施奇原名施美云,1922年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从小家境贫寒,几岁
期刊
典雅、隽永、刚毅,九十七岁高龄的肖寒让人联想起雪中的梅花。老人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翻开尘封的往事,办《路东报》的日子历历在目。   那是1941年的冬天,日寇疯狂地向我边区扫荡。为了宣传抗日,同时向上级和兄弟战区通报情况,新四军鄂皖边区党委把王正林、肖寒夫妇调回机关创办《路东报》。《路东报》的名稱,就是因为当时所在区域属于津浦路路东。王正林担任主编,同时又是记者、编辑,肖寒负责排版、刻印和发送
期刊
讲政治是理论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天职。讲政治最忌讳那些空洞的口号和枯燥的说教,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挖掘历史和现实中栩栩如生、群众喜闻乐见、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故事循循善诱,用故事讲政治。我们生活在这个风云际会、如火如荼的时代,如何面向14亿中国人民,面向国际社会,用中国故事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崇高政治责任和全新实践课题。   “用故事讲政治”一代伟人毛泽东是翘楚。
期刊
六月的一天,菲利普和阿黛尔结婚了。那天多云,刮着风。后来出了太阳。距离阿黛尔上次结婚有段时间了。她穿一身白:白低跟鞋,紧裹臀部的长色自裙,轻薄上衣下穿白色胸罩,脖子上一串淡水珍珠。他们在她的房子里举行了婚礼——她从上次婚姻中得到的房子。她的朋友都来了。她信赖友谊。房子里很拥挤。  “我,阿黛尔,”她清晰地说,“把自己完完全全交予你——菲尔,做你的妻……”当伴郎的是她的小男孩儿,此时表情淡漠地站在她
期刊
失去父亲   张一阳1923年出生时,父亲张太雷正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父亲在外革命,他与母亲及两个姐姐生活在老家常州。张一阳4岁时,父亲组织领导了广州起义,起义的第二天,张太雷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这一年,张太雷也就29岁。   张太雷牺牲的消息,家里人并不知道。直到第二年初,张一阳的母亲陆静华接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封信,说张太雷病重,让她赶紧去上海。到了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