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志工的工作假期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道,是人们走向自然的路径,是生态旅游中重要的环节。步道承载人们由此进入风景区中,进而欣赏大自然,但事实上却常常被人忽视为生态旅游的附属品,甚至是必要的基础建设。然而,路径本身的宽度、铺面、材质以及工程对周边原始景观的友善与融合度,以及选择的交通工具、速度与移动方式等,实际上与景区构成了一个整体。当我们推动对自然万物更友善、更负责任的生态旅游价值观时,强调慢速、快乐地步行,步道本身的营造也应与此价值相一致。从步道规划、维护的过程中开放小区与民众参与,甚至步道修护的工作也可以成为生态旅游的标的,结合地方特色工法、传统智慧,透过既是工作也是假期的方式,游客从消费者成为回馈奉献的参与者,从而发展出新型的生态工作假期游程。
  
  观光需要减速
  
  工作假期的概念并非新颖,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欧洲农村残败,法国、德国的青年人组成工作营,四处志愿协助重建农场,也可游历见识。在英国与美国,以志工与邻近小区的力量参与包括生态保育、步道修护、围篱整建等工作假期,都可回溯至20世纪初。在台湾,保育工作假期的概念发展将近10年,其中涉及到专业技术工法的步道维护成为工作假期生态游程的新趋势,对社会大众而言,由于技术要求与体力劳动相对较高,因此曾经担心一般志工参与的意愿与能力:对政府部门而言,由小区与志工进行步道的维护,也挑战了景观专业与工程发包制度的惯性。
  笔者与千里步道筹划中心自2006年将美国阿帕拉契山径步道志工经验带回台湾后,开始推动步道工作假期的制度深化与概念推广。从一开始,担心找不到志工愿意付费、出力来从事这样的劳动假期,到后来步道志工俨然成为潮流,亦推动着政府必须在制度上有所响应。
  这一切的过程始自2000年初,当时台湾推动周休二日,笔者亦开始爬郊山、亲近自然、进行旅游,然却看到台湾四处横行的四轮传动车,凭着超强动力上山下海、肆虐没有路的自然场域;号称为了振兴地区观光,到处开辟高速公路、快速道路、拓宽道路甚至推动高山缆车,让观光客只有快速抵达、更快速离开;目睹台湾的山路步道系统为了推动登山健行而兴建水泥、石阶工程,反而破坏了鸟、蝶、萤火虫的栖息地。大众观光旅游并不像书本上说的那样是不破坏环境的“无烟工业”,讲求游客数量的结果,是游客涌入之处都成为了灾难的开始。笔者从反对四轮传动车、反高山缆车乃至各地阻挡步道开发的抗争,进而认识到,在旧有的人定胜天工程体系下与之对抗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反过来,笔者想要寻找每个人可以即知即行、动手参与的正向典范,来引导政府的思维转向,从后来的发展中证明,温柔细致、欢乐参与的社会运动,更能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伙伴获得感动与收获。
  
  阿帕拉契取经
  
  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往往会先向外取经。2006年暑假,笔者在台湾“筑梦计划”的赞助之下,有幸到美国参加阿帕拉契山径保育协会的步道志工工作队,跟着步道技术最精湛、最早成立的康拉洛克步道工作队,到各地与当地的步道志工俱乐部一起背着工具,在步道上并肩工作。
  在异乡当步道志工的第一天,看到许多叫不出名字,也没使用过的工具,样子很像大小铁锤、斧头、铁锹、十字镐、铲子、树枝剪的东西,但是又不太一样,还有像捕手护膝、护目镜、安全帽等装备。只看到工具,没有任何材料,志工分工背负工具到预定工作现场,在领队的指导、讲解与分工下,学习以人力、简单工具、团队合作维护侵蚀步道、击碎石回填。修筑木栈道、翻修山屋屋顶、改建旧桥梁、就地取材找木桩固边坡,设立石阶与排水系统、封闭严重侵蚀或过陡旧步道,改道或开辟新步道等计划。令人赞佩的是,移置山屋附近生态厕所的堆肥,也是步道志工的工作项目之一。
  参加人员全属不具工程背景的志愿者,却能够在领队、副领队充分的工作与安全讲解之后,学习并完成步道修护,使之看来不留工程施作痕迹,相当自然原始,符合四周地形地貌,并具有高度因地制宜的特性。砍一棵树、步道改道、新设步道,都要现场衡量寻求最少破坏的方法,设施仅在需要施作处设置,无论在工作现场临时设置击石场或弃土,工作结束一定落实恢复原状。
  领队常常说,一条好的步道,是一条融入荒野的步道,同时也能够使游客愿意专注在步道上,不会自行走出步道外开辟小径;如果一条步道被健行者越走越宽,甚至出现复线化踩实或侵蚀,就表示这个步道没有规划好,施作是失败的。
  当笔者完成生平第一段亲手打造的步道,笔者所学习到的不仅只是工法,而且还是更深入了解步道所在地的自然、水文、植物、植被、地质等特性。当回填泥土与洒上落叶之后,步道浑然天成,完全看不出人为施作的痕迹,这才是上乘的手工步道工法。用双手与自然土地互动的过程中,必须产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综合了解,与当地小区步道俱乐部并肩工作、面对面互动的过程中,由于停留驻足而非匆匆路过,比一般的游憩行为更能产生与地方文史的深度连结。
  
  失传的手工智慧
  
  起初,笔者将步道志工的概念带回台湾推广,有些人质疑这是外来文化,台湾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志工不可能像美国人一样愿意付费、出力,将自己的假期用来辛苦劳动工作。因此,笔者开始回溯台湾的手工步道根源与工法技术变迁,试图从本土文化的根基发展出步道志工的当地语言。
  步道工法不仅只是硬梆梆的专业技术,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时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现代人都以为,所谓步道,必然是有硬质铺面的,而且需要很多设施,比如凉亭、公厕、入口意象、观景平台、外来种园艺植栽、指标牌等,因此,步道必然是“政府的工作”,并且只能依赖工程才能做到。许多人因为习惯工程营造的步道,因此也以为自己的需求必须藉此才能获得满足,比如,好走、舒适、便利等,进而要求步道必须做到穿高跟鞋、拖鞋也可以走。就如同都市里建筑内的阶梯一样整齐才叫美观,误以为步道要这样才符合大众化、满足多元需求。
  但是,回顾步道漫长的历史,我们记忆中的古道,最早往往是原住民族部落间往来之路,接着可能是征服者征用民力兴建之路,这些都是手工打凿、堆砌,就地取材的结果,而这种手工步道总是可由手工工法辨识出技术的智慧,比如同样是驳坎,清朝时代多人字砌、日本殖民时期多互字砌,在没有铁钉的时代,卡榫接法往往耐久弥新。这些都是台湾手工式步道的源流。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讲求快速、效率与相信水泥钢筋可以战胜自然律动的结果,步道工程遂走向依赖重机具的工程手法,而工程开路也对自然生态造成很大的冲击。直到上世纪90年代,慢慢引入专业的景观、建筑思潮,甚至近年来出现生态工法,但也强化了专业社群才能确保步道设施安全的迷思。值得省思的是,日本殖民时期手工步道的智慧也随之失传,例如古道上的铁线桥,历经百年仍未崩毁,但民间手工技艺的失传,却无法将之复旧再使用了。而现代因应休闲风潮,大量以工程“修复”的古道,不 但使得所有步道失去原有特色、面貌模糊,更加剧了古老手工工法的佚失。
  与此同时,台湾民间自力营造步道的传统始终没有中断,在都会区的郊山,社群居民善用各类废弃不用的材料铺地,最常见的如旧地毯、废轮胎、沙包,并以竹子、杂木搭建亭棚,占用公有土地建茶室、运动场所,甚至卡拉OK厅,将“郊山客厅化”,登山团体喜欢自己寻找挑战刺激的新路,因而走快捷方式、绑布条、拉绳子、钉里程牌,自行开发出新路。这些民间对步道的想象,反映了自身因为城市化与自然隔离的焦虑与渴望,同样也与用重机具发包工程一样,展现了人定胜天、要改造自然为己所用的价值观。而采用废材自力营造的结果,也显现了与古老手工技艺的脱节,这些材料与人在自然中的活动,都反映了工业化后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贫瘠。
  
  重拾传统工法
  
  步道志工在政府发包工程与民间自力营造的两种模式中间寻找第三条路,一方面找回传统工法智慧、展现民间参与力量、采取对环境友善又兼顾使用者观点的工程减量作法;另一方面,尝试转化小区草根的力量、辅导其具备专业的技术与能力,进而以工作假期的方式为小区带来收益。
  2007年初,在新竹霞喀罗古道举办了第一次步道工作假期,奠定了日后将近20场的步道工作假期必然与周边小区进行合作的基础。而富有族群色彩的小区特色以及历史古道的历史文化与工法传承,更成为台湾别具特色的步道工作假期发展路径。
  霞喀罗古道,是穿越现在的新竹县尖石境内“泰雅族基纳吉群”和五峰乡“泰雅族霞喀罗群”两大族群领域的联络道路。无论从哪一端进入霞喀罗,都会经过泰雅部落,了解霞喀罗的历史,就是了解泰雅的历史,要穿越或停留霞喀罗,都必须尊重以及体会泰雅文化。因此,在这三天两夜的步道工作假期游程里,大量结合了“泰雅族”部落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游程。从抵达第一天先由霞喀罗观光休闲发展协会带领部落导览,第三天便在经过生态旅游解说培力训练过的族人带领下,走了一趟霞喀罗泰雅文化丰富之旅。步道志工进入霞喀罗古道工作前,要由部落长老带领并敬虔遵循入山仪式,部落小区发展协会精心安排、设计了志工在部落的生活细节,志工与部落妈妈们共舞、共饮,与部落的居民一起捣小米麻糈,度过短暂却又难忘的泰雅之夜。
  相较于美国阿帕拉契山径的经验,台湾多元族群增添了当地的文史丰富体验,而富含浓浓历史古意的步道,更拉开了历史的纵深。行走台湾的步道,时常可见清朝、日本殖民时期留下来的古迹,尤其霞喀罗古道,沿途有许多驻军的遗址,路边随处可见用以联络的警用电话线。透过这些遗址的连结,行走其间彷佛与过往时空产生关连。台湾早期的步道多由原住民开辟,这些就地取材、顺应自然的传统技术,正可藉由志工参与筑路而加以延续。这是一个兼顾环境生态与文化厚度的深层生态旅游。
  每场次为了控制步道承载量,只招收最多20名志工,这些登山地图上的陌生地名吸引了非常多的人慕名前来,志工们并非全爱爬山,其中不乏科技新贵、一般上班族、教师和学生,也有家庭主妇。许多女性的步道志工,第一次把高跟鞋晾在一边,穿着雨鞋上山在泥土地上工作。志工们带着各自的专长与社会网络相聚于此,透过挥汗劳动与合作默契,让步道成为一个小型公共领域,手工步道成为人们回归土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地方。部落与小区透过合办步道工作假期的过程中,终于相信:“真的有一群傻子,愿意花2000块钱来深山野地,与小区居民一起做步道”。
  去年笔者收到一位志工来信,信中提到他“中了步道志工的毒”,这句话让笔者会心一笑。记得2006年从阿帕拉契山径返台后。笔者每当走在步道上就会忍不住驻足观察工法,思考怎样做会更好。
  那些曾经挽起袖子、弄脏手脚在步道上设置导流木、排水沟,修整石或木阶梯的步道志工们,每每从毫无经验到亲手完成一个段落的成就感,最后分享的时候内心总是有满满的感动,然后他们会问:“步道上还有很多没做完的段落怎么办?我们可不可以隔一段时间再回来看看施作的成果?下一次是什么时候?会在哪里?”大家都希望不只是一次性的活动,希望更多人可以有就近参与的机会。许多小区也希望能比照阿帕拉契山径的模式,由小区居民来负责步道维护,吸引对深度生态旅游有兴趣的游客,藉此提振小区的小民经济,同时也不希望步道涌入大量浅碟式、消费自然式的人潮而破坏部落的原貌。
  台湾的步道附近都有部落、小区,应可转化为就近守护、管理的常态力量,藉由步道工作假期的举办,培训当地的解说员,引导民宿朝向生态深度旅游的方向发展,让部落、小区获得经济改善的同时,也能自发管理步道。
  然而,对小区而言,组织一场工作假期的门坎相对一般生态旅游更高,除了有完整的游程规划与生态解说能力外,还必须加强生态工班的专业技术,从当地文史特色去梳理出古法复旧工法智慧的传承,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开展更多的培训与辅导工作。
  
  成绩与挑战
  
  至今,台湾步道志工的投入人次将近1000人,贡献工时数接近10000个小时,在各地完成约1600米的步道,以步道工程单位造价5000元,米来计算,志工在步道工程实质贡献金额将近800万元新台币,而每位志工在小区食宿交通的花费上平均至少贡献2000元新台币,保守估计约产生200万元新台币的旅游效益。同时也提升志工的服务奉献精神,用志工参与的方式打造融入自然地景、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步道,藉由志工常态解决小问题的实时维护处理,取代放任累积成大问题后重工程的侵入式重建。同时也可以藉由步道志工的环境参与推广,改变更多登山者消费自然、增加当地负担的行为模式,因此步道志工制度本身即兼具环境教育、无痕山林、生态旅游等多层次的涵意。
  目前最大的挑战,即是将步道志工与生态工作假期制度化。突破传统工程的发包与按图施工验收思维,容许适度就地取材,简化行政流程,使得工法工项更具有弹性与因地制宜;建立专业领队认证,以确保小区步道工作的质量符合公共安全。更重要的是,应建立每条步道的五年计划,确立步道经营管理的目标与承载量,并藉由步道志工制度化健全步道监测的实时回报机制,以修正检讨步道经营计划,藉此制订合理而稳定的步道工作项目。藉由小区与志工的行动参与,培养对环境深度的了解与关怀,建立双赢的公私协力的常态伙伴关系。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9-0218-02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眼下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导致大量农民工处于失业或者半失业状态。本文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形势和困境,对于目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作初步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9-0190-02  【摘要】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已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实施的准则,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是新的考验,企业必须深入领会会计准则的内涵,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在资产和交易的反映上更为公允,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的信心,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9-0180-03  【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该研究从无边界组织视角论述政府大部制机构设置的动因以及存在的合理性和还未获得的优势。该研究是从突破各种有形和无形边界以淡化行政色彩的视角来回应当前公民对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诉求,回归政府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9-021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感知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研究”(批准号:70972107,课题负责人:陈维政)。   第一作者简介:唐仁虎(1984-),男,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简介:陈维政(1951-),男,重庆人,四川大学工商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9-0206-03    作者简介:周健(1977-),男,江苏吴江人,工学硕士,苏州市行政学院信息中心讲师,主要从事信息化教育。  【摘要】加强互联网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要巩固和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阵地,就必须实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的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9-0228-02  【摘要】临床实验室有极好的就业机会,它的就业机会增长高于平均就业增长。临床实验技师通常要求具有医学技术或生命科学的学士学位(Bachelor Degree,四年制);临床实验技术员一般需要有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两年制,类似我国的专科文凭)或从业执照。大部分工作职
期刊
翻 译/宋燕波  Cristina Mittermeier的文字充满了诗意,然而镜头中却是深深的忧虑。她决心投入自己毕生的精力去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之后,很快就意识到,用吸引眼球的图片比仅仅用科学更能有效应对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关键的问题在于,对于自然保护摄影来说,使命感比技术更加重要。不仅要拍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照片,更要拍出能让自然界本身恒久存在下去的照片。这就是难度所在。她在雨林中的经历,完全可
期刊
台湾鸟会的一项贡献是游说政府将重要的野鸟自然栖息地划设为保护区,并进一步协助政府建构鸟类保护地为赏鸟旅游的热点。  每年10月至翌年4、5月,候鸟黑面琵鹭(黑脸琵鹭)便会从北方飞到台南市七股区附近越冬。由于七股工业区及滨南工业区等开发案可能导致黑面琵鹭栖息环境的破坏,经台南鸟会与“中华鸟会”以及诸多当地保育团体的奔走努力,2002年催生了七股300公顷的“黑面琵鹭保护区”。地方政府复于该地设置数座
期刊
幸福农庄位于台北县淡水镇与三芝乡交界处,是由黎旭瀛、陈惠雯夫妇带领会员、志工一同建立的“人与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以推广“秀明自然农法”和“健康饮食教育”理念为目的。秀明自然农法又称“无肥料栽培”,是一种提倡自耕自足的生活方式,作物栽培不加任何肥料甚至畜牧粪便,讲究食物均取之天然。其原理来自大自然:森林中的树木或路边的野草无人施肥,仍能生生不息;而田间的蔬菜正是过度地依赖外力,才失去从土地获取养分
期刊
阿里山与日月潭是大陆游客心中台湾最美的两个地方,其实阿里山不是一座山,并没有一个山头名叫“阿里山”,她是一群山脉,正确称呼应该是“阿里山山脉”,而大陆游客常去的则是“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是阿里山山脉众多旅游点之一,但因常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大陆朋友对阿里山的美看不到千分之一。而在阿里山众多景点中,“顶笨仔”聚落(汉人村落)就是一个崭露头脚的生态旅游好去处。  顶笨仔聚落部分居民有感于当今工业化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