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2~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其中幼儿园教师教育分论坛由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并由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贺永琴主持。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57家本专科师范院校等理事单位的1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分论坛。论坛旨在聚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资源保障、质量评估等问题。其中有12所院校的专家学者代表分享了各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研究成果和改革经验,从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改革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
在本次分论坛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洪秀敏教授作了题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路径:困境、挑战与思考”的报告。首先,洪教授认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因素,一是当前随着幼儿园幼儿数的增加、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导致幼儿园所需教师数量急剧增加;二是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依然较低;三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学前教育背景的专业对口的教师比例依然较低;四是幼儿园教师的职称等级总体偏低,未评职称的教师占比较大;五是在城乡师资数量和学历上存在着“剪刀差”的现象,并仍在持续加大。随后,洪教授提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虽已形成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并存的开放教师教育机构体系,但仍然存在学前教育专业整体培养层次较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部分院校因为生存现状不得不实施“托底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较差。有些院校学生的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极低;教师教育课程学分较低,学生实践时间最低要求达标率低;培养规模大、生师比高,不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合格要求。这些问题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生源质量差导致培养困难,培养困难导致专业化水平低,专业化水平低导致门槛低,门槛低导致地位待遇低、培养层次低,地位待遇低、培养层次低导致生源质量差。这将严重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最后,洪教授指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相关院校应着力思考、积极探索应对挑战的策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着力解决师资缺乏与生源规模激增之间的矛盾、生源质量与高素质标准之间的落差、专业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资格之间的落差等主要矛盾,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的教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必须改革招生选拔制度,严把入关口;必须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改革;必须凸显综合素质取向,加强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课程,加强通识性知识素养;必须重视能力和素质养成,提高专业性;必须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事业部学前教育分社肖冬民社长作了题为“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幼师专项目整体改革提升性发展思路与举措”的报告。肖社长首先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综合性改革形势,提出要“内涵式”发展;然后指出了幼师专学校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项目的整改思路、目标和举措。肖社长倡导“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各高等院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阵地,需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加强课程建设,搭建培养平台,融各家之所长,共同探索、协同并进,为新时期学前教育提供更为专业的人才。
二、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朱宗顺教授作了题为“院园合作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他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全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师教育的临床转向方面阐释了“全实践”培养教师的意义和必要性;梳理了基于“院园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历史及相关成果。朱教授还从智慧化的“全实践”、“全实践”的国际化、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全实践”、“本硕一体”的驻园实践、“全实践”的精细化以及基于证据的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高校学生的三方发展等多视角提出了学院下一步推进“全实践”的设想。重庆师范大学魏勇刚博士作了题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的报告。魏博士首先从学前教育新时代背景入手,对教育部相继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的各项国家标准和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进行分析,从本校教学中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五个度”审视了学前教育的现状,提出协同化立体育人、践行“五个一”的人才培养行动方案,最后实现就业、深造、获奖、荣誉等方面综合培养模式。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嘉宁老师作了题为“立足学前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搭建校园合作创新模式”的报告,从“一个平台、两端对接、三位一体、五线并行”四个方面介绍了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策略。针对幼师生“留不住”、理想信念缺乏这一现实困境,提出建立校园联盟,构建校园合作平台。基于高校、政府(区、县)、幼儿园合作培养,实现职前职后两端对接,紧紧围绕高校、政府(区、县)和幼儿园形成“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最后实现共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共管教学过程、共享教学资源、校园文化共荣的五线并行培育模式。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郝少毅博士作了题为“究真、求善、达美: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审思”的报告。郝博士回顾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演变过程:从技能本位到知识本位,再到能力本位,回归到人本位。他提出要关注教师的终身发展问题,形成“究真、求善、达美: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學中通过真实的问题与情境来帮助学生形成实践智慧,形成教师、幼师生、儿童的发展共同体。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玲玲教授作了题为“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的报告。她提出了“校园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从观念层面、运行机制、平台支撑等方面进行改革,紧密结合密集出台的相关文件,以实现“校·园共育人才、共建师资、共培专业、共同发展五位一体”为办学特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就业导向为方向,系统培养为结构,产教融合校企(园)合作机制为核心,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实践特质突出的幼儿园教师的目标。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艳斐教授作了题为“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岗位适应性”的报告,报告基于全社会期盼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要求推进幼师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以及满足幼儿园教师的现实需要等背景,提出了“培养培训一体化混合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要立足于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剖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反思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探索一条可以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发展之路。常熟理工学院张丹枫教授作了题为“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提出要办“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详细介绍了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双“双导师制”(即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学前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倡导办有温度的学前教育、有厚度的学前教育、有硬度的学前教育、有自由度的学前教育。 三、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改革与创新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杨丽副教授作了题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她从实习实训课程的建设理念出发,详细介绍了“双园互动,双线并进”的实习实践理念。随后提出了“三景”(实景、仿真、虚拟)、三级(“省级示范园、县级示范园、乡镇级幼儿园”三级联动)、四共(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园校共建模式,介绍了完整的实训课程标准、实习指导教师标准和实训评价标准。最后介绍了该校的思考和做法:依据任务,对应能力改革;依据岗位,设计相应课程;校园合作,共建实践课程;团队建设,多层次培养;服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邓宪亮教授作了题为“塑造阳刚儒雅之质,促进教育生态平衡——幼儿园男教师培养的徐州样本”的报告。邓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校幼儿园男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打造幼教特色校园文化,陶冶学生专业情操;三方协调,深化“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实现政府、大学和幼儿园三方协同,强化特色,完善培养幼儿园男教师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梅纳新教授作了题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整体优化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她提出要明晰课程性质,处理好课程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要确立适宜的课程目标,以目标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要整合课程内容,架构“总—分—总”的课程内容体系;要变革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改革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优化课程评价,实行多元化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最后梅教授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教师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四、总结
3日上午,魏勇刚博士对此次会议作了總结。魏博士指出: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面临着诸多问题。此次会议紧密围绕质量这一话题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与创新的讨论,各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课程方案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党的“十九大”以来,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学前教育既是一个科学保教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其中,幼儿园教师是教育的最大变量,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是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保障,是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的首要任务。
一、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思考
在本次分论坛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洪秀敏教授作了题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路径:困境、挑战与思考”的报告。首先,洪教授认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因素,一是当前随着幼儿园幼儿数的增加、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导致幼儿园所需教师数量急剧增加;二是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依然较低;三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学前教育背景的专业对口的教师比例依然较低;四是幼儿园教师的职称等级总体偏低,未评职称的教师占比较大;五是在城乡师资数量和学历上存在着“剪刀差”的现象,并仍在持续加大。随后,洪教授提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虽已形成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并存的开放教师教育机构体系,但仍然存在学前教育专业整体培养层次较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求。部分院校因为生存现状不得不实施“托底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较差。有些院校学生的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极低;教师教育课程学分较低,学生实践时间最低要求达标率低;培养规模大、生师比高,不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合格要求。这些问题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生源质量差导致培养困难,培养困难导致专业化水平低,专业化水平低导致门槛低,门槛低导致地位待遇低、培养层次低,地位待遇低、培养层次低导致生源质量差。这将严重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最后,洪教授指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相关院校应着力思考、积极探索应对挑战的策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着力解决师资缺乏与生源规模激增之间的矛盾、生源质量与高素质标准之间的落差、专业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资格之间的落差等主要矛盾,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的教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必须改革招生选拔制度,严把入关口;必须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改革;必须凸显综合素质取向,加强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课程,加强通识性知识素养;必须重视能力和素质养成,提高专业性;必须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事业部学前教育分社肖冬民社长作了题为“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幼师专项目整体改革提升性发展思路与举措”的报告。肖社长首先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综合性改革形势,提出要“内涵式”发展;然后指出了幼师专学校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项目的整改思路、目标和举措。肖社长倡导“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各高等院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阵地,需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加强课程建设,搭建培养平台,融各家之所长,共同探索、协同并进,为新时期学前教育提供更为专业的人才。
二、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朱宗顺教授作了题为“院园合作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他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全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师教育的临床转向方面阐释了“全实践”培养教师的意义和必要性;梳理了基于“院园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历史及相关成果。朱教授还从智慧化的“全实践”、“全实践”的国际化、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全实践”、“本硕一体”的驻园实践、“全实践”的精细化以及基于证据的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高校学生的三方发展等多视角提出了学院下一步推进“全实践”的设想。重庆师范大学魏勇刚博士作了题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的报告。魏博士首先从学前教育新时代背景入手,对教育部相继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的各项国家标准和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进行分析,从本校教学中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五个度”审视了学前教育的现状,提出协同化立体育人、践行“五个一”的人才培养行动方案,最后实现就业、深造、获奖、荣誉等方面综合培养模式。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嘉宁老师作了题为“立足学前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搭建校园合作创新模式”的报告,从“一个平台、两端对接、三位一体、五线并行”四个方面介绍了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策略。针对幼师生“留不住”、理想信念缺乏这一现实困境,提出建立校园联盟,构建校园合作平台。基于高校、政府(区、县)、幼儿园合作培养,实现职前职后两端对接,紧紧围绕高校、政府(区、县)和幼儿园形成“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最后实现共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共管教学过程、共享教学资源、校园文化共荣的五线并行培育模式。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郝少毅博士作了题为“究真、求善、达美: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审思”的报告。郝博士回顾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演变过程:从技能本位到知识本位,再到能力本位,回归到人本位。他提出要关注教师的终身发展问题,形成“究真、求善、达美: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學中通过真实的问题与情境来帮助学生形成实践智慧,形成教师、幼师生、儿童的发展共同体。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周玲玲教授作了题为“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的报告。她提出了“校园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从观念层面、运行机制、平台支撑等方面进行改革,紧密结合密集出台的相关文件,以实现“校·园共育人才、共建师资、共培专业、共同发展五位一体”为办学特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就业导向为方向,系统培养为结构,产教融合校企(园)合作机制为核心,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实践特质突出的幼儿园教师的目标。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艳斐教授作了题为“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岗位适应性”的报告,报告基于全社会期盼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要求推进幼师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以及满足幼儿园教师的现实需要等背景,提出了“培养培训一体化混合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要立足于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发展现状,剖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反思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探索一条可以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发展之路。常熟理工学院张丹枫教授作了题为“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提出要办“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详细介绍了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双“双导师制”(即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学前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倡导办有温度的学前教育、有厚度的学前教育、有硬度的学前教育、有自由度的学前教育。 三、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改革与创新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杨丽副教授作了题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她从实习实训课程的建设理念出发,详细介绍了“双园互动,双线并进”的实习实践理念。随后提出了“三景”(实景、仿真、虚拟)、三级(“省级示范园、县级示范园、乡镇级幼儿园”三级联动)、四共(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园校共建模式,介绍了完整的实训课程标准、实习指导教师标准和实训评价标准。最后介绍了该校的思考和做法:依据任务,对应能力改革;依据岗位,设计相应课程;校园合作,共建实践课程;团队建设,多层次培养;服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邓宪亮教授作了题为“塑造阳刚儒雅之质,促进教育生态平衡——幼儿园男教师培养的徐州样本”的报告。邓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校幼儿园男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打造幼教特色校园文化,陶冶学生专业情操;三方协调,深化“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实现政府、大学和幼儿园三方协同,强化特色,完善培养幼儿园男教师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梅纳新教授作了题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整体优化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她提出要明晰课程性质,处理好课程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要确立适宜的课程目标,以目标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要整合课程内容,架构“总—分—总”的课程内容体系;要变革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改革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优化课程评价,实行多元化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最后梅教授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教师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四、总结
3日上午,魏勇刚博士对此次会议作了總结。魏博士指出: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面临着诸多问题。此次会议紧密围绕质量这一话题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与创新的讨论,各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课程方案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党的“十九大”以来,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学前教育既是一个科学保教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其中,幼儿园教师是教育的最大变量,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是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保障,是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