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阈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将直接地影响着职业人才教育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制订激励政策、优化运行机制、强化课堂建设质量、完善课程教学制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完善教学评价等,探索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 课堂教学 改革 经济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c)-0129-03
  课堂教学通常是指老师在一个教室或实验室,对班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或实验指导。而高职教育有其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特殊性,课堂教学还包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性教学,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活动、各种技能大赛等,凡是在学校老师或企业师傅指导下,关于知识学习、技能培育及创新创业活动都属于课堂教学范畴。采用人才生产的经济思维方式,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经济学、课堂经济学、课堂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关系。
  1 高职课堂教学是投入产出的经济过程
  课堂教学投入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投入,国家和学校的投入,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投入。课堂教学产出主要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收益,首先是毕业生个人的经济收益,不仅可以补偿学习费用支出,而且得到有效补偿,让更多的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课堂投入包括教学实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布置及经费的投入;经费投入主要是课时费、工资、资金和各种福利津贴。
  从教学活动要素维度看,是教师、学生和中介投入。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包括教内容、手段、设备设施等媒体)等要素组合而成。构建课堂教学投入经济模型(见图1)。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方式,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往,这种活动需要媒介作用,如教材、教室、教学设施及设备,都需要资金投入。
  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在经济学上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作为高职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劳动和作为教育消费主体的学生所付出的劳动,都是人才生产过程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体力的付出,但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获取的收益并非成正比上升,其边际消费效用具有是不断下降的趋势。设高职课堂教学总收益为TF,表示某一特定学习期间的全部收获;平均收益为AF,表示平均每单位学习时间所获得的收益;边际收益为MF,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学习时间所增加的收益;t表示学习时间,ΔTF和Δt分别表示总收益的增量和学习时间的增量,则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关系用公式可表示为:TF=AF×t(1);AF=TF/t(2);MF=ΔTF/Δt(3)。
  由图2可见,横轴代表学习时间投入,纵轴代表学生学习收益,TF为学生总收益曲线,AF为学生学习的平均收益曲线,MF为学生学习的边际收益曲线。根据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认证可知:学习时间付出定在A点最为合适,因为这时平均收益最高。如果学习时间尚未达到A点,则表明增加学习时间仍有提高学习收益,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未能得到最佳成果。
  2 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高职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课堂教学创新工作,要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推进有效教研活动,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都必须进行调研分析,在充分认识高职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2.1 高职课堂教学现状和表现
  高职教育从外延走向内涵建设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近年课堂教学改革也初见成效。但由于高职生源的多样性、授课活动的单向性、学生听课的被动性、教学课时的有限性,以及技能训练的特殊性,高职课堂教学往往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有的授课枯燥乏味使学生厌学逃课,有的“填鸭式”满堂灌使得学习知识“消化不良”,甚至违背教育原则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仍然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
  2.2 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课堂投入不足,高职院校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而它又是教师工资、校舍建设及设备经费的主要来源,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决定其需要更多的投入,但现实中高职院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却低于普通高校;它直接影响着教师课时津贴,严重地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第二,人文关怀缺失,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投向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第三,教学方法失当,教学实际上是师生间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活动,而现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相互割裂。第四,理论实践脱节,许多教师上课内容脱离社会实践,滞后于经济科技的发展。实践教学采取“放养式”管理,导致岗位职业能力缺乏。
  2.3 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的经济原因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不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从经济学视角分析问题。第一,由于规模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存在矛盾,学校缺乏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主要通过量的扩张获取较多财政拨款,其收入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和个人缴纳学费,而改革课堂教学就会增加投入,如小班化教学或分层教学,都要增加教室和师资,提高教师双师素质要组织教师培训,从企业引进教师要支付比企业更高的工资;“做中学、学中做”需要实训设备设施的投入。第二,由于老师的课堂投入与报酬待遇存在矛盾,制度上缺乏激励教师增加课堂投入的动力机制。实施课程改革就是增加教师投入成本,是否实施关键是看学校的薪酬制度。第三,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评估指标的强硬性与学院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之间存在矛盾,影响课堂教学改革成效。高职院校考核评估指标中,硬件投入直接体现为考核指标和招生收益,而教师的投入和课堂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学校投入往往造成重硬件轻软件。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配置能力来选择开展什么样的改革,如果没有资金稳定持续投入,改革是不可能长久的。   3 经济学视角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路径研究
  研究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都可以从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乃至病理学等多重视角分析。我们选择经济学视角作为切入点,根据经济与教育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揭示课堂教学投入与产出的经济规律,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和措施。
  3.1 采用投入产出效益思维,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高校领导、教务部门、各二级学院及教师,在讨论推进课堂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都从不含糊;在谈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进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都认为极其重要;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技能教学,需要在实践中煅炼成长,这就涉及教学投入,包括小班化教室配置、实训操作设施设备建设、教师课时津贴发放等。
  课堂教学投入不仅包括教师投入、学生及家长投入、国家和学校的投资建设和各项拨款,以及社会和企业的捐赠。物质投入有各种状态、精神投入有各种表现,教学成本远远超出财务核算所包含的范畴,并且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任何一所高校,有自身特定的教学规模、师生结构和比例。建造学校的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教室与实训室的比例;大、中、小教室的数量和比例;教师的数量和专业学科结构相对稳定,能够挖掘的教学课时增量有限;有限的教师、教学场所和资金投入,相对稳定的专业班级和学生数量,能够提供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教学资源有限,因而,教务部门增加小班化教学的数量和比例,受到校内教学资源限制。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整合行业、企业、社会等各方资源,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聘请行业兼职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是提升职业教学成效和提升技能的最佳路径。
  3.2 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保证课堂改革制度供给
  从制度经济学分析,高职院校保障制度供给,激励课堂教学对制度的消费需求。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管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如此等等,都是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改变课堂教学课薪计算、考核及薪酬发放制度,调动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的课堂教学;改革现行职称评定制度,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考核机制;提高教学在各类评聘工作中的权重,教授必须上课堂;改革教育经费分配制度,除了按生均计算拨款外,要通过“千分考”等评价教学质量,调动各校提高小班化和分层教学比例;开展教学名师和优秀主讲教师的评选,使教学名师和优秀主讲教师成为大学教师羡慕和争当的荣誉称号;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负责任地青年教师进行业务指导。这些制度都涉及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对提升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实践指导作用。
  浙江某高职院校制定《课堂教学创新行动实施办法》,把强化课堂建设质量(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制度(建立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行课程教学公开、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扩大推进分类分层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严格课程教学管理(实施学生导师制、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加强学生作业管理)、改革完善教学评价(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改革老师教学效果评价)作为主要任务。要求从组织、管理和制度三个方面建立保障措施。
  3.3 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提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抓住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特别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具有价值增值的关键因素,制订激励政策完善运行机制。比如大班教学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和家长、企业和社会都希望高职教学能够采用单班教学、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解决教育质量与经济投入的矛盾,可以应用经济理论、经济学工具和经济模型,深入分析影响高职教育质量背后的经济因素,挖掘和发挥教育资源作用,合理配置职教资源。高职教育与课堂教学行为是人力资源投资活动,能给学生、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带来直接货币收入外,还可以给毕业生带来职业适应性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从经济学角度探讨高职教育改革,并不否认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社会的整体利益仍然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可以运用教育经济、规模经济、制度经济、产权经济、交易费用、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等理论,分析课堂教学投入产出效益。探索和寻求最有增值的环节和最佳提升节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除小班化、分层教学、采用微课等方式外,特别要注重企业实践。因为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众多,师资特别是具有“双师型”能力的师资相对有限,师生比往往难以达到配比标准。此时,必须聘请大量的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对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决不能采用“放羊式”的管理办法,避免学生在外打工或在家休息,实习结束表格托人签字盖章。
  3.4 引入顾客满意度标准,抓住教学质量关键问题
  作为教育服务的学生,其满意度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现行的考核体系或职称评审办法,往往是重科研轻教学、重学历轻业绩,导致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当“副业”。同时,要抓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明确以服务区域产业经济为己任,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根本,从课堂教学环节着手,向课堂要效益。加强对课堂教学规划的调查研究,创新开展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投入,对长期从事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从精神上、物质上,特别是在职称评审中,加以倾斜。
  参考文献
  [1] 袁明智.人力资本理论对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4):6-9.
  [2] 周鸣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经济学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36-138.
  [3] 黄光宇.教育经济学视角下高职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原因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5-68.
其他文献
学生就是学习的人。学生似乎又可以分为好学生与有争议学生或另类学生。我们了解学生什么?我们关注学生什么?我们帮助学生什么?以生为本艺与术,教书育人精气神。
刘雪庵留下了大批优秀作品,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之一。他谱写的乐曲情深意浓,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极为感人,包含了歌曲、器乐曲等
本文简要阐述了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概念,针对目前高校在开展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钢琴
摘 要:目前,MOOCs课程学习发展为一种新的网络在线学习方式,众多的学习者参与构成庞大的社会网络,呈现出大规模的学习交互。关于MOOC的学习效果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分析学习者在MOOCs平台上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者的中心性与知识建构呈正相关关系;结构洞指标中有效规模和网络限制指标与知识建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自我网络中介性与各级水平
本文针对船用油水分离器的组建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做了介绍,同时针对油水分离器的设备维护及检查检修重点,包括常见故障的发现和排除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防止并有效控制船舶污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