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成年人犯罪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一、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
  (一)主观原因
  1、好奇、好胜、爱寻求刺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总的来说,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丰富而复杂的大千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群体心理处于波动不定的焦虑状态,所以一方面他们心理极为脆弱,另一方面又可能铤而走险。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低下。有的青少年是文盲和半文盲,有的未成年人平时不注重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道德标准低下,对自己放任自流,随心所欲,以至违法犯罪。
  (二)客观原因
  1、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文化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不良的社会环境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习惯和不良社会心理素质。
  2、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学校德育的软弱无力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负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孩子面前发牢骚说一些前途无望的话;二是不健康家教模式的影响;三是父母离异的影响,父母离异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感情的正常发展;四是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二、未成年人心理应当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的身心矛盾。未成年人存在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在生理上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量非常大,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在他们的青春期不注重加以引导的话,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二)兴奋性与判断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常常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这时候他们的判断力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犯罪。
  (三)个人需要和客观环境的矛盾。有很多未成年人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矛盾,他们的需要很多,但是环境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候他们往往铤而走险,走向犯罪道路。
  (四)好奇心和辨别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往往产生急于想了解的心理,这时候他们需要借助于父母和家人的帮助,来正确处理认识的需要,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不能正确对待新生事物,在不良文化影响下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五)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未成年人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同时要求独立,想从心理上改变依赖父母的状态,想取得与成年人相同的地位。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济来源,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同时他们在经济上还依赖父母,这种矛盾很可能引发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加大代沟的裂痕,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父母的管束不满,而引起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很容易引发犯罪。
  (六)强烈的情绪冲动和自我控制能力弱的矛盾。未成年人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在处理问题时态度不够冷静,在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挫折感,引起强烈的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犯罪。
  (七)自我意识的矛盾。未成年人容易形成过低的自我评价,处于这种状态的年青人容易把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夸张和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自我排斥的心理,他们对自己过分怀疑,很容易挫伤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内心的冲突。
  
  三、处理未成年犯罪的对策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一)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导致未成年犯罪本质原因。很多未成年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犯罪。
  (二)引导未成年人抵制享乐主义。有的未成年人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把高档的物质享受作为追求目标,道德意识淡薄,一味的放纵自己,为所欲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帮助未成年人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是文化市场的精神污染,二是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不良影响,三是唯利是图的观念,以上三种因素都冲击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四)弥补学校的教育方面存在的漏洞。有的学校教育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很多学校多年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德育,一些教师本身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甚至出现打骂体罚的现象,一些学校政治教育内容僵化,形式单调,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到位。特提出如下建议。
  1、振兴中华的根本在于人才。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使青少年接受正确的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一是父母应履行好首任教师的职责,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尽到父母的责任。二是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四是全面落实对教师的监督,督促教师履行好职责。
  3、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未成年人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林业学校)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挖掘,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谈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一 、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
期刊
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交流领域的深刻改革,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德育,强调成才先成人,以“学会做人”为主要内容,弘扬传统美德和党史的优良传统,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以学科德育为渠道,抓住知识点和教育点的结合,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更加生动、扎实、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实在是落后而又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学为人师。学校也只有牢牢咬定“师德”不放松,才能保证学校的长治久安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在我校最近搞的一次问卷调查中,超过85%的学生认为“好教师”的标准应该包括“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
期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爱读不等于就一定会写,许多同学书读的不少,可偏偏还是不愿动笔写,或不知道怎样写,阅读与写作不能对接。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上,如何巧搭台阶,让学生能够边读边写,在阅读中逐步的开始早期写作训练。    一、 巧借绘本,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
期刊
自主创新学习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    一、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主要场所。特别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把方法贯穿于传授的过程中,授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以“渔”,所以教师要凭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
期刊
在课堂上,虽然我们在课前做了精彩的预设,但是上课时还是经常会出现“生成偏离预设”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安全”起见,往往是“按部就班”或“草草了事”,对学生的“异样”行为一律加以制止或否定,看上去“四平八稳”,避免了尴尬,却失去了课堂的精彩。然而,如何才能既避免尴尬又能出现精彩呢?笔者意欲借助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片段A:  出示3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