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做好幼小衔接,进入大班后,我从晨间锻炼入手,着重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期初,我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订了本学期的户外体育计划,并告知幼儿本学期需要完成的几个规定运动。每周五离园前,我都会和幼儿一起制订下周的户外体育项目计划表,让幼儿根据体育计划表完成每日规定的运动和自选运动。幼儿在完成跳绳规定运动时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和幼儿将跳绳运动再次细化并和他们一起制订了以下跳绳规划。
1.哪里跳绳最合适?在教室门口跳绳容易打到别人。于是,有的幼儿提议:“去东楼的大操场吧,操场适合跳绳。”我又和幼儿规划,有的幼儿认为:“操场上滑滑梯附近不能跳,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而有的幼儿又提出:“跑道上有线条,站在线条上跳就不会影响别的人了。”
2.商定最佳跳绳地点。最后我们决定了三个跳绳的场地:东楼跑道、足球场地和西三楼操场。我还提醒幼儿在跳绳时要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绳子打到别人。
1.观看动作分解视频。跳绳是一项技能型运动,掌握了一定技巧的幼儿往往越跳越好,暂时没有掌握跳绳技巧的幼儿容易对跳绳失去兴趣。于是,我带着幼儿再次观看了跳绳动作的分解视频,请会跳的幼儿分享学习经验。一周后,我发现仍有部分幼儿还停留在一跳一顿上。
2.“拜师学艺”。偶然的一次活动中,幼儿A跳得很熟练也很快,让其他小朋友们羡慕不已,都惊叹道:“怎么跳得这么好啊?”在得知她是跟着哥哥学会后,我班就掀起了一阵拜师热潮——还不会跳绳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师傅来学习跳绳。这个方法比看视频、讲经验有效。通过一段时间的师徒结对学习,幼儿发现了一些小技巧,比如绳子的长短、轻重对跳绳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1.设置跳绳榜。一周后,我惊喜地发现幼儿进步迅速,于是,我趁热打铁,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跳绳的积极性,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跳绳荣誉榜,以此记录幼儿每天的跳绳情况。
2.增设跳绳折线图。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发现跳绳榜首的总是那几名幼儿,而受表扬和关注的也总是那些幼儿。教师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发展,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于是,为了激励总徘徊在榜底的幼儿,让他们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根据之前的跳绳榜将所有幼儿分成6组,制作了2个不同基数的折线图,让幼儿统计自己一周的跳绳情况——幼儿每天在签到本上记录所跳个数,再在折线上相应的数字上点点子,周五时把每天的点连成线形成折线图,只要图像呈上升趋势,都有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3.引入跳绳规划。记录时,幼儿B说:“我今天跳了3个了,明天我要跳5个,再明天我就能跳10个了。”受他的启发,我制订了一个跳绳计划表,为方便幼儿做规划,我把签到表和计划表融合在一起,让幼儿每天早上来园签到后做今天的跳绳計划,下午离园前作回顾和自我评价。
4.优化和调整规划。通过两周的记录,我发现了新的问题,即少部分幼儿敷衍对待,跟着计划写记录;一部分幼儿对自己的水平预估不足——计划定得太高或太低;大部分幼儿不能根据上个阶段的达成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并努力完成。于是,我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的计划本,说一说是怎么制订计划的,在此基础上,我指出了表中的问题,引导幼儿写计划时要参考前一天的跳绳纪录。
1.怎么跳才能又快又轻松呢?拜师学艺的第三周时,我开展了一次PK赛。有小朋友发现,有人跳得快,有人跳得慢。怎么跳才能又快又轻松呢?我们又进行了第2次比赛,然后幼儿发现绳子甩得快,就跳得快。
2.30秒到底有多长?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采用了30秒计时跳绳,看谁跳得多。首先,我和幼儿一起认识了计时器,让幼儿了解计时器的作用和用法。而30秒到底有多长,幼儿是没有概念的。于是,我与家长配合,让幼儿感知1分钟的时间概念——1分钟画画、1分钟看书、1分钟搭乐高等。幼儿开始意识到原来1分钟真的很短,可30秒比1分钟还要短。有了时间概念,幼儿就尝试计时自己30秒可以跳多少个。
幼儿在中班时有拍球比赛、运动会的经验。所以这次比赛的方案,我让幼儿自己讨论决定。幼儿讨论出以下内容。①场地准备:幼儿自己设计布置场地。②号码牌准备:自己设计号码牌,并在号码牌上记录所跳次数,再进行统计算出总分。③奖牌设计:自己设计奖牌,选出得票最高的设计图用于奖牌。④裁判和颁奖人员的准备:邀请家委会成员当裁判,邀请园长老师来为获奖者颁奖。
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规划练习跳绳,探索了绳子的多种玩法,既有个人自由探索,又有小组探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跳绳场地的商量确定
1.哪里跳绳最合适?在教室门口跳绳容易打到别人。于是,有的幼儿提议:“去东楼的大操场吧,操场适合跳绳。”我又和幼儿规划,有的幼儿认为:“操场上滑滑梯附近不能跳,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而有的幼儿又提出:“跑道上有线条,站在线条上跳就不会影响别的人了。”
2.商定最佳跳绳地点。最后我们决定了三个跳绳的场地:东楼跑道、足球场地和西三楼操场。我还提醒幼儿在跳绳时要和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绳子打到别人。
跳绳方法的互助学习
1.观看动作分解视频。跳绳是一项技能型运动,掌握了一定技巧的幼儿往往越跳越好,暂时没有掌握跳绳技巧的幼儿容易对跳绳失去兴趣。于是,我带着幼儿再次观看了跳绳动作的分解视频,请会跳的幼儿分享学习经验。一周后,我发现仍有部分幼儿还停留在一跳一顿上。
2.“拜师学艺”。偶然的一次活动中,幼儿A跳得很熟练也很快,让其他小朋友们羡慕不已,都惊叹道:“怎么跳得这么好啊?”在得知她是跟着哥哥学会后,我班就掀起了一阵拜师热潮——还不会跳绳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师傅来学习跳绳。这个方法比看视频、讲经验有效。通过一段时间的师徒结对学习,幼儿发现了一些小技巧,比如绳子的长短、轻重对跳绳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跳绳水平的提升规划
1.设置跳绳榜。一周后,我惊喜地发现幼儿进步迅速,于是,我趁热打铁,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跳绳的积极性,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跳绳荣誉榜,以此记录幼儿每天的跳绳情况。
2.增设跳绳折线图。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发现跳绳榜首的总是那几名幼儿,而受表扬和关注的也总是那些幼儿。教师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发展,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于是,为了激励总徘徊在榜底的幼儿,让他们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根据之前的跳绳榜将所有幼儿分成6组,制作了2个不同基数的折线图,让幼儿统计自己一周的跳绳情况——幼儿每天在签到本上记录所跳个数,再在折线上相应的数字上点点子,周五时把每天的点连成线形成折线图,只要图像呈上升趋势,都有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3.引入跳绳规划。记录时,幼儿B说:“我今天跳了3个了,明天我要跳5个,再明天我就能跳10个了。”受他的启发,我制订了一个跳绳计划表,为方便幼儿做规划,我把签到表和计划表融合在一起,让幼儿每天早上来园签到后做今天的跳绳計划,下午离园前作回顾和自我评价。
4.优化和调整规划。通过两周的记录,我发现了新的问题,即少部分幼儿敷衍对待,跟着计划写记录;一部分幼儿对自己的水平预估不足——计划定得太高或太低;大部分幼儿不能根据上个阶段的达成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并努力完成。于是,我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的计划本,说一说是怎么制订计划的,在此基础上,我指出了表中的问题,引导幼儿写计划时要参考前一天的跳绳纪录。
小组跳绳比赛的新发现
1.怎么跳才能又快又轻松呢?拜师学艺的第三周时,我开展了一次PK赛。有小朋友发现,有人跳得快,有人跳得慢。怎么跳才能又快又轻松呢?我们又进行了第2次比赛,然后幼儿发现绳子甩得快,就跳得快。
2.30秒到底有多长?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采用了30秒计时跳绳,看谁跳得多。首先,我和幼儿一起认识了计时器,让幼儿了解计时器的作用和用法。而30秒到底有多长,幼儿是没有概念的。于是,我与家长配合,让幼儿感知1分钟的时间概念——1分钟画画、1分钟看书、1分钟搭乐高等。幼儿开始意识到原来1分钟真的很短,可30秒比1分钟还要短。有了时间概念,幼儿就尝试计时自己30秒可以跳多少个。
大班组跳绳大赛的谋划
幼儿在中班时有拍球比赛、运动会的经验。所以这次比赛的方案,我让幼儿自己讨论决定。幼儿讨论出以下内容。①场地准备:幼儿自己设计布置场地。②号码牌准备:自己设计号码牌,并在号码牌上记录所跳次数,再进行统计算出总分。③奖牌设计:自己设计奖牌,选出得票最高的设计图用于奖牌。④裁判和颁奖人员的准备:邀请家委会成员当裁判,邀请园长老师来为获奖者颁奖。
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规划练习跳绳,探索了绳子的多种玩法,既有个人自由探索,又有小组探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