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中选修课实行的可行性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wenyi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選修课”这一词逐渐在教育者的视线聚焦。各地中小学校从学生个性化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纷纷举起“选修课”的大旗。基础教育阶段“选修课”的实行能够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学会做出选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选修课程的实行需要选修课程的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和选修课程的成绩管理,当前面对选修课的开发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评估、教师缺乏选修课开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选修课的推行受外部评价的影响大等问题,选修课课程的改革仍需给予关注与推进。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选修课;课程评价
  一、 认识选修课,聚焦基础教育阶段
  选修课自主权重在学校,基础教育阶段选修课能够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学会做出选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因此,有条件的中小学学校可以紧抓课程实施要素,推进本校的选修课开发与发展。
  (一) “选修课”的基本含义
  我国历史上就有设置高中选修课的规定,1919年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上海浦东中学等学校引进西方的选修课制度,最早进行初步尝试;1922年,当时政府颁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在高中普通科中采用选修制;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及说明)》首次提出在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问题;1992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意见》,就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内容和形式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1997年开始的两省一市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将选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现面向新的世纪,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选修课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也称指定选修课,指学生须在某一学科门类的领域或一组课程中选修;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一定比例。但也不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构成校本课程的部分。
  (二) 基础教育阶段“选修课”的实行意义
  选修课从开发到实行,需要学校中相关领导与教师的群策群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参与学习的学生将是受益者,对于教师和学校本身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1. 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学会做出选择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国家课程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广而浅,地方课程又大多涉及地方文化特色,整个课程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应有的深层次求知欲。而校本课程推出的“选修课”的实行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其“选修”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所开设的课程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发展了学生特长。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自己做出选择,对学生而言是一次能够认识自己并综合考虑许多因素进行活动的机会。这种综合思考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国内现行报考高等学校制度下更为理性地进行专业选择。
  2.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数年如一日的专业教学工作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校园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由其他必修课程教师代为任教的这一举措可以让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另外开辟一处兴奋点。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与教师工作的能力,不仅促使校本课程的建立,更是在发挥专业魅力的同时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3.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如果说国家课程是应国家人才需要而开设,地方课程是应地方政府的地方建设而设置,那么,校本课程就无疑终于是让学校自己掌握了一回教育自主权。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学校周边环境、学校软硬件设施等因素设置相应选修课程,促进教育资源的多样化,为学生与家长提供选择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也打造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形成学校自身特色。
  (三) “选修课”的实行要素
  在施良方著的《课程理论》一书中,将课程编制定义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组成课程计划。本文主要从“选修课”的实行中的课程计划、实施与评价三方面讨论基础教育阶段选修课实行的可行性。
  1. 选修课程的计划
  开设选修课,首先要具有校本选修课的目标,比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等符合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功能的目标。目标定位准确,课程的开发才能够有主心骨,即使后期开发的课程内容繁多,也是统领在同一目标之下的有向心力的选修课程。
  其次是要有实在的课程结构。这个结构的确立,需要解决的学校有没有经济实力支持选修课的开设、需要开设哪些一定会有学生愿意选择的课程的问题并且能够满足校本选修课教材自定自编、科目乡土化特点的条件。课程的开发想要落地生根离不开经济、文化的基础支撑。
  2. 选修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站在课堂上,担着教师身份,需要树立师者风范。学校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对教师队伍执长期培养理念;教师个人应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注重团队合作,提高自身对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整合的能力,及时为学生补充选修知识。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程的有效意义。
  因此,不仅需要教师个人认同并参与选修课的开发与实行中,校方尤其应该重视对课程开发主力军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将选择教师队伍、培训教师队伍、巩固教师队伍工作认真执行,把握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3. 选修课程的成绩管理
  公办基础教育学校的升学几乎不受选修课程学分的影响,在我国现有考试制度下,设置一个不会使学生对选修课失去兴趣的成绩管理机制是有必要的。选修课是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校方和教师对参与其中进行学习的学生及其监护人应有一定的目标导向,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充分认可这一课程的意义所在。追求在规范成绩管理下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保障。   二、 开发与推进,基础教育選修课程困境重重
  一门课程的实行需要什么要素,相应地就易受它所需因素的限制。综合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高考制度与选修课学分之间的冲突等现状,基础教育选修课所需因素的满足出现了种种缺口。
  (一) 选修课的开发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评估
  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不乏学校将自身的选修课办得有声有色,但还是有学校存在着诸如因学校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经济因素而无法开设校选修课的现象;也有调查反映有学校缺乏民主氛围,基于国家课程的考试制度而不愿意开设校选修课。
  在全国统一的必修课制度框架中,由于课程数量相对较少、标准统一,课程管理比较简单,学校只是执行国家既定的统一的《课程计划》,无开发课程的任务与职责。然而,实行选修课制度后,课程门类、模块增多,要求不尽相同,情况比较复杂,而且相当灵活,具有较大的弹性。特别地,对于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课程,学校在课程开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承担着较多的责任,如何根据选修课的特点进行课程管理,是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研室和高中校面前的新问题、新课题,亟待研究和解决。由于开设选修课是一项新的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制度就会造成无序甚至混乱。
  由于校本课程开设的自主性,校选修课缺乏有效的指导,加之开放的管理制度,使整个校选修课的开发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却稍不用心便会显得涣散而形成不了一整套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 教师缺乏选修课开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好的选修课课程应该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而不与国家统一高考制度相背离的。比如生物化石研究、日用化学品的制作、航模搭建、地方人文研究等项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选修课的目的。
  然而由于大部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长期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用自己的专业课程知识与学生打交道,选修课的开设不管是借着以往任课教师的兴趣由其任选修课教师,还是强制要求任课教师另带部分选修课课程,即使是选修课,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会在整合知识等方面出现问题,致使选修课可学习的知识不完善、学生没有兴趣听、选修课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 选修课的推行受外部评价的影响大
  学生及其监护人方面,由于缺乏课程意识,对新时代选修课缺乏了解和认识;学习较应试,担心学习选修课会妨碍学习国家统一考试的科目。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严重影响学校选修课的参与度与效果的发挥。
  社会舆论方面,选修课的推行一方面加重了学校教师的日常任务,一方面又会减少校外兴趣班的生源。这些选修课实行下产生的现实状况会影响外部对学校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会影响校方对开发选修课的考量。
  三、 特色开发,不忘初心推行基础教育选修课
  渐进式的改革让教育系统生机勃勃。追究教育改革方方面面中出现的问题,免不了“不平衡”“陈旧落后”的字眼,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是因为思想固化落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相互影响,如果只在政治改革领域改革基础教育,这无疑是将教育自主权完全放弃。因此,教育方面亟须自发的、积极的改革。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性人才,基础教育阶段选修课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先导的启蒙意义,应该得到对其开发的支持。
  在选修课的开发与实行中,校方和教师应从课程要素及可能问题出发,重视特色开发,不忘初心地推行基础教育选修课。一是要重视选修课课程计划的制订:从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学生学习与成绩管理应当在妥善的沟通交流基础上建立起来,争取最大限度的计划的赞同度。二是要凝聚优秀教师队伍:从选择授课教师、培训授课教师、支撑授课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认同感提升,应争取授课教师的积极意愿,并明确对教师的经济与精神支持。三是要重视舆论导向:从学生、家长到社会其他群体,应以校园师生积极的精神面貌、出彩的成绩汇报不断加深外界对选修课意义印象,形成良好的选修课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潘洪建,曹汉斌.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论文联盟,教育论文,2008.
  作者简介:
  余露,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质量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孩子全面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行为举止、实践活动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底蕴对于家庭教育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目前欠发达地区家庭教育的存在现状出发,对我国欠发达地区教育的种种相关情况做有关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21世纪技能要求:教师工作本身及对学生的引领都需要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引导我们教师思考:“互联网 教育”将如何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方式变革?
该文分析了基于带光纤光栅的Mach-Zehnder的干涉仪结构的OADM器件的性能与器件各参数的关系,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光上下路的制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摘 要:班主任是我国没有行政级别的主任,是学校里最小的主任,但他却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有一群好的班主任这个学校就会有发展,学生家长就会把学生放心地交给学校。每当新学期开学之时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新的学校,所关心的并不是各个学科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更主要关注的是这个班级班主任的水平。做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把班级里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看待,
光纤时域反射计(OTDR)是光通讯产业的测量中的一种重要计量仪器,根据IEC建议,必须正确使用OTDR,以使其发挥更大效力。
研制了一种用于工业过程检测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网络(DOFTSN),在一根2km光纤上可采集1000个点温度信息并能进行空间定位。测温范围:-50~+150℃;测温精度:±2℃;温度分辨率:0.1℃;具有
光纤束管填充油膏是光缆中关键的结构部件之一。该文综合介绍了光纤油膏配制的基本原理,并从光缆的使用要求出发,分析和讨论了光纤油膏的性能和选用。
摘 要:当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培养思维能力是需要科学的理念与方法的。思维的培养是要通过语言学习的,语文学科中主要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来培养学生能力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中明确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主要是让
摘 要: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孩子家庭中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宠爱,家庭中孩子的稀少,他们在几乎没有冲突的环境中成长,缺少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这极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利与同伴交往的个性养成。在学校里,同伴冲突行为的发生也变得频繁。因此学校迫切需要对学生和谐人际交往的教育。笔者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专题阅读和环境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有目的培养,让小学中段的学生能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与人交往学会谦
摘 要:兴趣小组学习是一种极具现实感和创造性可能的活动,它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激发,使学生的思维被自然导向探索和创新方向,通过兴趣小组完成航模认识、设计与训练的任务,其效果十分明显,而若基于对stem教育的认知,可以明确该理念又恰恰符合兴趣小组学习的宗旨,因此本文拟从教师准备、学生发展、竞赛指向几个角度,探讨航模兴趣小组学习与stem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航模;小组学习;stem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