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艺评论者,自古以来就担负着自己独有的历史使命。无需他人指明,这种历史使命藏匿在这些评论者身上。或者说,只需要反躬自问,我们如此细致地剖析每一部作品的目的何在?指出作品或善或恶或美或丑之所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背后就连着这些评论者行走的历史轨迹。
  这些轨迹指向两个方向,一边通向人类自身,另一个边则通向无边的创作。关于人类自身的道路,其实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的过程。这条道路连接着各式各样的小径或史学或哲学或美学。这些小径做彼此相互交错,但都作为一种分析的手段,试图从一幅画,一段文字中看到人类的成长,包括过去,现在。关于创作的道路相对比较好理解,无非是关于技法,题材等问题的探究。
  但是,问题在于评论者所用来批判的武器——经验,这本处于不断变动中,却要用来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换句话说,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事物,往往是超出以往经验范畴的事物。但是,我们评价这些事物的手段却往往不能超脱自己的经验范畴。这是一个悖论。
  对于诗而言,亦是如此。那个叫做诗的东西,其范畴在当代变得尤其模糊不清。现代诗,白话诗,朦胧诗,散文诗,梨花体,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面对这些,我们还不是从号称诗之国度的历史长河中,汲取一些来作为评价的标准?但是我们需要评价的东西,却不是出于同一个评价体系,雖然都称之为诗。那么这是否就意味这我们失去了评判的能力?是否意味着我们无法合理地认识现世的一切?是否就意味着唯有等历史的车轮转过一圈又一圈之后,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待旧日的事物?评价若只能指向旧日的事物,而却失了现世的功用,那么评价的意义何在?
  或许,我们无法如康德那般对理性确立规则,来为对诗确立一套亘古不变的规则,但是完全有理由定义我们需要怎样的诗作。我们需要怎样的诗作?怎样的诗作才能体现当代人的精神,满足当代人的心理?回答这个问题比回答什么是诗,似乎要简单得多了。仿佛只需用现世的筛子,轻轻一摇,就能得出结果似的。但是现世的筛子何在?它的网格尺寸大小是怎样的?我们依然无法避免回答,那些节奏,韵律能在怎样的幅度范围内波动。这是在当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命题。
  当代人如何品诗?这牵涉到当代人的阅读心理。这阅读心理始终是由传统与现代二元构成。那么我们的传统是什么?中国人的天性怎样?重情,这一点似乎每一个国度都如此,但是怎样抒情,我们确有独特的偏好。难道不是吗?于《诗经》我们偏好国风,于国风我们偏好《蒹葭》《关雎》二诗。即使相隔千年,我们听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会禁不住感伤。即使无刻意教授,我们听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还是会留意,哪怕是短短的几十秒。于唐诗宋词我们偏好唐诗,于唐诗我们独钟情李白。谁都会几句“窗前明月光”,几句“白发三千丈”,几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几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当这些句子从嘴边出现,无限情意总会自动涌现,这分明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或许,有人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其他的文学亦不少动人之处。确实,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是,这里想说的是,即使每一代都有自己新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们同样会钟意《蒹葭》钟意《关雎》钟意李白钟意嘴边喊出“上邪”之后涌出或喜或伤的执着之情。这就是我们的天性,不是什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别,而是即使经历过几世的动荡,也不会改变的天性。
  对于当代人而言,特别是世界各国联系加紧,各样的生活方式趋向一致的今天,这份天性永远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这才是当代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或许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经历了五四,经历了文革,经历了学潮,经历了开放……残留在当代人的传统的学识素养并不多。或许,离开了这些传统的文化氛围,对我们品读杜诗也好,陶诗也罢,会造成不小的障碍。或许,会懂得那盛满盛誉的《红楼梦》的妙处之人越来越少,但是,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始终会占大多数,即便他人用再理性的眼光,再尖锐的批评来看待它。这份天性,这种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再加以表现出来。
  作为构成阅读心理的另一元——现代,具体是怎样的呢?对于现代生活特色,早有不少词的总结,快餐文化,读图时代,散文时代,宅时代,标题时代……这些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生活工具的改善。我们无法忽略这些改变生活的工具,它通过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在无形中改变了我们的习惯,构成我们心理的一部分。视听感觉被冲击,受到改造。我们不能否认我们渐渐变得习惯待在电脑屏幕前,并长时间集中我们的注意力,无论是工作的人,还是娱乐的人。手指敲打键盘,点击鼠标,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只要每天不断反复,关于触觉的神经的敏感性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同样波及到我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有些人只能一边听音乐一边阅读,否则就没办法集中精神。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大脑,已经习惯了用来集中精神的某种程度的刺激。一本书和一夜笔记不能像电视、收音机或电脑那样刺激我们,不足以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感官需求。再者,如发达的网上聊天工具,可能会使得我们日渐疏于开口,变得有些沉默寡言。这直接影响我们的阅读习惯。现代人品诗,更偏向与心里默念,而不是读出声音来。这些是否意味着节奏感比声律在当代更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上述所分析的品诗的习惯是直接指向了如何作诗的问题。或许,散文诗的短小精悍恰好满足了快节奏的阅读习惯;或许,缺乏声韵的梨花体正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一种纯粹的节奏感;或许,缺少内涵的身体写作能懂得调用人的各种感官?短小精炼,节奏感强,画面感强的诗作,是能迎合当代审美心理的作品。但是,优秀的作品不仅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还要能够对人心有所启迪,仰或是净化。这就是属于诗人良知与历练的问题了。
  对于诗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形式的问题。不管是建筑美,还是错落美,我认为形式运用——诗句的布局,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如何更好地理解诗句,或者产生阅读的兴趣。毕竟,诗不是作为装饰艺术而存在的,各种布局或如水滴状或仿传统的回文诗之形,与其追求过于求工的视觉艺术,不如多费点心在文字的表现力上。无论是默念还是有声念,我们都是读诗而非看诗。这就决定了其更多表现出一种历时性,而非共时性,追求读而非看的过程。这也许是诗与画最大的不同罢。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新数学教学理念,作者提出了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交流-互动型教学法,辨析-应用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四点创新,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主体参与型; 交流-互动型; 辨析-应用型;创新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心理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意识主要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师生共识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加强语文学法指导、利用课外活动等角度概述了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语文 有效性 兴趣 学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的核心。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才能产生想要接近这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才能
摘要: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图很多,有不少重要的知识在正文中只字不提或一掠而过,只有通过阅读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才能找到。我们应该知道,它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没有它我们便不可能全面深入透彻地理解掌握教材。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可见历史和地理是密不可分的,高考中常会涉及到此类知识,读图、识图、记图是史地综合的一个体现。  如何用好地图并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是每个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历史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发展得更为开放,重视学生的操作,讲究学生的自主探索。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讲教学的要求更高,检测学生能力的范围更广。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数学试卷检测的力度也随之增强。课堂作业练习卷、家庭作业练习卷、每周反馈练习试卷、每月反馈检测试卷、期中试卷、期末试卷、能力提高试卷等等也就应运而生。我研究了网上许多参考试卷以及书店推销的五花八门的数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入和成熟,文章以中专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合自身认识,分析出了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中专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专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数学教学软件(几何画板、Z Z平台、Mathematica等)、多媒体技术(Flash、Authorware、PowerPoi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加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
要实现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法,通过几年的古诗文教学以及观摩一些古诗文优质课,我认为古诗文课堂可以从激趣人手,诵读诗文,明确诗意,引领人境这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兴趣是主动学习最好的催化剂,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文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文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在教学古诗《嫦娥》时,可
面向全体,分类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提高认识,定轨定向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学校基本上搞的是应试教育,教师把“升学率”作为自己最大的教育成果,学生视“升学”为全力奋斗唯一目标,家长把“升学”看作唯一的出路,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办学方向,教育行政领导把“升学率”看作显示成绩的主要指标,结果使我们的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是大量青少年无法达到
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广,包含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经济、人文等内容,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困难。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更是存在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整,而导致对这些地理事物缺乏形象、直观的理解。而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制成交互性、实用性强的课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