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语”比“文”重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中职生的口语训练,是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口语现状及原因,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从学生的心理素质到知识积累,从课堂学习到课外实践,循序渐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生 口语训练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用人单位对一线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就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最近,教育部组织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对分布于全国的131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口头表达能力仅低于理解能力、注意力、合作能力,名列第四。其中有12.02%的用人单位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排在第一位。事实证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口才好、擅长表达的人,求职的成功率要高得多,而且工作中更容易受到重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
  二、中职生的口语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担任职教语文教学将近20年,感觉中职生的口语水平普遍偏低,不少学生虽然平常聊天时侃侃而谈,但一旦当众说话就笨嘴拙舌,词不达意。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普通话水平低。
  我校生源以南方地区为主,南方方言和普通话差别大,平常学生的交谈多用方言,一旦要求他们说普通话要么吞吞吐吐要么缄口不语。语言的学习是需要语言环境的。学校没有说普通话的氛围,学生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高,也影响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心理因素。
  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平时锻炼的机会又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因此一当众说话就会紧张,从而影响了表达质量。加上由于知识积累不够,说话不生动,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因而总是觉得底气不足,缺乏自信,有种怕说错话的心理,越怕说错就越不敢说话,越不敢说话就越容易出错,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学语文教学为了应试往往是“重读写,轻听说”。中职学校没有应试和升学的压力,一般也只在第一学年开设语文课,“基础模块”教材口语交际课一学年只有20课时,仅靠20课时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很多教师教学方法传统,仍然是满堂灌,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甚至无视仅有的20课时,根本不上口语课。
  教育家叶圣陶在解释什么是“语文”时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而为之。”[1]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逐渐得到教育界的重视。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口语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等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良好的口语能力有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因此加强中职生的口语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三、中职生口语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口语能力的保证。
  1.渴求成功的心理。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能力与自己今后的前途密切相关,好的口才会让自己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既培养学生对口才交际成功的渴求心理,又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
  2.自信心理。教师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对于学生的发言要懂得欣赏与赞扬。中职生在学习上是比较自卑的,从小不是受老师批评就是被父母责怪。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以此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对失败的承受心理。绝大多数中职生害怕当众说话,其实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笑话。教师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明确告诉他们好口才是练出来的,万事开头难,要想获得成功,先要学会承受失败。
  言语表达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达者心理素质的好坏。很多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妙语连珠,在正规场合却词不达意,完全判若两人,都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丢掉包袱想说敢说是口语训练的前提。
  (二)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是口语能力的源泉。
  “言为心声”,一个人平常所说的就是自己的心里积累,没有心里的积累,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谁就首先要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离开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可见,语言和思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依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读好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塑造人的思想品格,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中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知识,可定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并要求学生做读书文摘,课堂上交流。另外,教师还要推荐学生多看口语交际的书籍,例如《演讲与口才》,借助一些生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口语交际的策略和技巧。
  除了知识积累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家门,深入观察生活,多一些生活的积累,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积极参与社区或乡村各项活动,多了解一些社会动态,多和人交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的积累越丰富,越能在口语交际中左右逢源,随机应变。
  (三)口语能力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
  1.开放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口语训练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本来就应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语文课更应该为学生口语训练提供舞台。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口说话,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所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力20%,视觉30%,视听50%,自己动手90%。[2]在口语训练中,“自己动手”就是“自己动口”,多开口是口语训练的最有效手段。中职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耐心引导,让学生敢说想说有话可说,可先从较大胆的学生开始,带领其他不善言辞的同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做法如下:(1)课前三分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锻炼胆量;(2)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3)复述课文,训练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条理性;(4)分析人物,增强学生的语言逻辑性;(5)谈感受,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染力。
  总之,教师把口语训练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解决口语训练课时不足的问题,又能激活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士兵突击》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士兵突击》与课文有关的视频片段,然后让学生模仿剧中演员的语气表情再次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学生的兴致很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许三多的成长经历,我请看过电视剧全集的同学讲述故事的大概。在分析人物的性格时,我组织了课堂讨论,让大家分析许三多和成才的性格不同,并要求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加以评论,在讨论中,大家七嘴八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设计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浅显的话题引导学生开口说话,再逐步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2.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工作情境进行口语训练。口语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是为了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后能进行恰当的表达交流,因此,口语训练应该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3]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创设生活化的职场交际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口语和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训练的积极性一定会大大增强。例如,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客人向你请教你拿手菜的制作,你要如何介绍?客人对你的服务不满意,无理取闹,你要如何协调?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这样设计:如果病人对你乱发脾气,家属无理挑剔你的工作,你要如何沟通?患病小朋友不打针吃药,你要怎样耐心劝说?……通过这样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生活,学会工作。
  3.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口语能力。学以致用,真正的口语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强。因此,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如:逢年过节探亲访友,帮助家人到菜场买菜,利用假期打短工,参加社区活动,等等。特别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例如利用周末配合交警部门在各个红绿灯路口对行人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环保、法制宣传活动,等等,这样的活动既有意义,又能锻炼学生的口才。
  总之,中职生毕业后就要进入社会,面临就业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他们立足于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想方设法,课内课外,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影片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剧本的时代感、贴近现实生活的婚恋观,电影中人物的语言魅力也为电影增色不少。《非诚勿扰》的语言幽默诙谐,又不失睿智,其中经典的人物对白俯拾即是,为电影增添了可观性。从间接言语行为的角度结合语境来分析,可以深化人们对该片的理解和领悟。  【关键词】《非诚勿扰》 对白 间接言语行为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28    一
摘 要: 随着认识的提高,为解决艺术设计专业日益暴露出来的设计创意能力与艺术表现力薄弱的问题,许多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和提倡基础造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本文从分析造型活动规律和设计艺术思维规律出发,探究造型能力与设计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 造型 视觉艺术设计 思维规律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设计者不需要动手绘制,只需找来一些图片和其它资料进行一定的处理即可完成一件
摘 要: 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都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均生动反映了早期人类生活和认识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中国神话的人性和古希腊神话的神性的比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探究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神话 古希腊神话 神性 人性 文化差异    一、引言  神话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有力地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揭示了民间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课堂导入方法对于课堂的教学来说影响甚大,作者结合有关课堂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数种课程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情境 教学导入法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之法,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能否紧扣教学任
摘要: 阿娜伊斯·宁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女性文学作家和日记作家。她的代表作《阿娜伊斯·宁日记》翔实地记录了她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阶段。它涉及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理念、女性化书写等多重主题,尤其凸显通过写作日记获取自我认知、不断成长,并最终追寻到最本真的自我。  关键词: 《阿娜伊斯·宁日记》日记体写作追寻自我成长    阿娜伊斯·宁(Anais Nin,1903—1977)是二十世纪美国著
摘 要: 语文教学与美育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闪光点,通过言传身教,充分展示美的内涵,并通过朗读、补充背景资料、运用多媒体等有效手段积极创设情境,丰富想象联想,激发学生的美感,引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对美的认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育 审美情趣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
摘 要: 在教完小说《项链》一课后,作者受学生启发,安排了一节“头脑风暴”课,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 小说《项链》 人物形象 多重解读 头脑风暴    上完莫泊桑的《项链》,我拿着书本准备走出教室,第一排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走向我,红着脸轻轻问:“老师,我的理解可能和教参上不一样,玛蒂尔德很善良,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回到办公室,我细细琢磨着他的话,一
摘要:从艺术形式的意义上而言,小说不同于绘画或者雕塑,不属于空间艺术。但是,如果从小说的内容来看,空间问题却又是小说的根本问题。优秀的小说一定会构建一个巨大而自由的空间。空间越自由,小说家运作的能力越强。小说的价值也就越大。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唱西皮二黄的一朵》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值得细细揣摩品味。本文试图提炼出该小说中存在于奇妙空间的四面“镜子”,以此为主线分析该小说的主要人物,从而阐述小说家空间运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提供培养环境。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是每一位高职院校教师亟待探讨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教学方法的深入体验,寓德于教,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体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研究性学习途径 体验教学 
摘要:本文试图对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的第一对概念“Das Lineare und Das Malerische”中malerisch一词进行解读,讨论这对概念的英文译法(Linear and Painterly)和中文译法(线描和涂绘),进而探讨malerisch另一层含义的英译picturesque(入画的)一词的美学意义,及其与沃尔夫林的“基本概念”,从古典(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价值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