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农村小学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单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养成和生活习惯。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应该引导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要重视班级管理,就必须得分析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自律缺失的现状,根据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措施,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未来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39
引言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让农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农村小学班主任肩负的责任。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复杂的,一方面,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并不高,又多进城务工,没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另一方面,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农村小学生接收的信息十分丰富,自主意识日益凸显,如果班主任还是以说教的方式管理班级,学生往往不服从管教。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以身作则,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益。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一)家庭教育及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现在农村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心理容易偏激。加之近几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大部分学生父母长年在外,一年难回家几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孩子一般和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这种隔代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因为他们教育和管理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不如:缺乏自觉性、乱拿别人的东西、生活不能自理、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出口成“脏”甚至有的学会打架、抽烟、喝酒等。
(二)家校共育实施的方式较为单一
家校共育是一项具有高度兼容性、创新性的管理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家校共育管理策略仍然保留在家长会、家访以及电话沟通的层面,不管是线上合作还是面对面沟通,形式都较为单一、僵化。这影响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效率,不利于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过度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很多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过分参与,乃至独断专行的情况,虽然班主任是出于好心,觉得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生活的认知较为有限,并不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甚至可能会弄巧成拙,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造成影响。在这种观念驱动下,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而这种过度参与的情况,不仅会增加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量,还会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一)家校共育,实现教育共力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力,通过家校共育,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开展。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来完成。在班级管理中,学校要做好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教育,而孩子在回到家后,需要家庭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在孩子的成長过程中要扮演好角色,要以一种既是教师又是朋友的教学观念,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班主任要拓宽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家校共育的理念,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到一起,使得学生的教育能够稳定持续的开展。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平时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告诉学生的家长,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掌握,从而实现共同教育孩子,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家校教育的有效性进行。
(二)加强建设班级管理制度
第一,要设置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校规以及班级特点,编制出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管理制度,在对管理制度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民主决策,在师生充分讨论下建立制度体系,在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况下,使其对制度产生较高的认同感,有利于制度指导、约束作用的发挥。而且也利于优秀班级风气的形成;第二,要针对班级当中的一些组织活动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班级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课堂活动的一种补充,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除了要对班级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以外,还应该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从而为相关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想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既学会了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又学会了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小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各项能力,还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会利用思品课、班会课,让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书籍,给学生讲一讲孟子、荀子的历史故事,观看中华传统美德相关视频、动画片等,然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获得的启示,引导学生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古人良好的言行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现在的学生得到家人很多的宠爱,容易形成娇生惯养的毛病。为此,我开展主题为“弘扬优良家风,传承传统美德”的班会,让全班学生在家里给长辈洗脚、做家务,然后在班会课上谈感想。在谈感想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做家务太辛苦了,家长真不容易,今后要孝敬父母。当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后,我再组织他们观看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视频,告诉他们孝顺长辈的具体做法,比如给辛苦上班的爸爸妈妈端茶倒水,在家里主动打扫卫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点滴小事孝敬长辈,这样的品德教育比教师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乐于接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对班级加强管理,能够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相关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对该项工作保持高度重视,要结合实际,对班级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此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索朗顿珠.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09
[2]朱春英,史小红.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24.
[3]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12).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39
引言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让农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农村小学班主任肩负的责任。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复杂的,一方面,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并不高,又多进城务工,没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另一方面,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农村小学生接收的信息十分丰富,自主意识日益凸显,如果班主任还是以说教的方式管理班级,学生往往不服从管教。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以身作则,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益。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一)家庭教育及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
现在农村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心理容易偏激。加之近几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大部分学生父母长年在外,一年难回家几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孩子一般和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这种隔代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因为他们教育和管理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不如:缺乏自觉性、乱拿别人的东西、生活不能自理、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出口成“脏”甚至有的学会打架、抽烟、喝酒等。
(二)家校共育实施的方式较为单一
家校共育是一项具有高度兼容性、创新性的管理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家校共育管理策略仍然保留在家长会、家访以及电话沟通的层面,不管是线上合作还是面对面沟通,形式都较为单一、僵化。这影响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效率,不利于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过度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很多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过分参与,乃至独断专行的情况,虽然班主任是出于好心,觉得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生活的认知较为有限,并不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甚至可能会弄巧成拙,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造成影响。在这种观念驱动下,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而这种过度参与的情况,不仅会增加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量,还会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一)家校共育,实现教育共力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力,通过家校共育,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开展。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来完成。在班级管理中,学校要做好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教育,而孩子在回到家后,需要家庭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在孩子的成長过程中要扮演好角色,要以一种既是教师又是朋友的教学观念,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班主任要拓宽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家校共育的理念,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到一起,使得学生的教育能够稳定持续的开展。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平时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告诉学生的家长,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掌握,从而实现共同教育孩子,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家校教育的有效性进行。
(二)加强建设班级管理制度
第一,要设置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校规以及班级特点,编制出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管理制度,在对管理制度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民主决策,在师生充分讨论下建立制度体系,在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况下,使其对制度产生较高的认同感,有利于制度指导、约束作用的发挥。而且也利于优秀班级风气的形成;第二,要针对班级当中的一些组织活动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班级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课堂活动的一种补充,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除了要对班级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以外,还应该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从而为相关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农村小学班主任要想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既学会了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又学会了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小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各项能力,还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会利用思品课、班会课,让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书籍,给学生讲一讲孟子、荀子的历史故事,观看中华传统美德相关视频、动画片等,然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获得的启示,引导学生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古人良好的言行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现在的学生得到家人很多的宠爱,容易形成娇生惯养的毛病。为此,我开展主题为“弘扬优良家风,传承传统美德”的班会,让全班学生在家里给长辈洗脚、做家务,然后在班会课上谈感想。在谈感想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做家务太辛苦了,家长真不容易,今后要孝敬父母。当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后,我再组织他们观看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视频,告诉他们孝顺长辈的具体做法,比如给辛苦上班的爸爸妈妈端茶倒水,在家里主动打扫卫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点滴小事孝敬长辈,这样的品德教育比教师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乐于接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对班级加强管理,能够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相关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对该项工作保持高度重视,要结合实际,对班级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此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索朗顿珠.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09
[2]朱春英,史小红.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24.
[3]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12).